全國玉米平均價格已經突破每公斤兩元,同比上漲26.9%—綠豆狂飆仍余音未了,玉米的價格又開始尋道上漲。農業部5月底發布的最新數據表明,今年5月的第三周,全國玉米平均價格已經突破每公斤兩元,同比上漲26.9%。值得關注的是,飼料中有六七成是玉米,因此玉米價格的上漲可能傳導至其他產品。那么此輪玉米上漲是否會像2007年一樣推高CPI?
小玉米上演大牛市行情
自去年新玉米上市以來,在玉米減產、政策支持、需求旺盛等一系列利好因素的推動下,國內玉米現貨市場價格演繹了完美的牛市行情,產銷區價格持續創出歷史新高。
中儲糧價格監測系統顯示,2009年2月,玉米成交價跌到近兩年的谷底,每噸1330元。今年3月7日起,玉米價格開始一路狂飆,從1762元直奔2000元大關。4月底開始,玉米均價幾乎每天都在創造歷史紀錄。在非產區江蘇、四川,玉米入庫價已經突破2010元/噸。四川糧油批發中心數據顯示,產自東北的玉米最高價格已經達到2190元/噸。5月至今玉米現貨價格仍表現強勢。
農業部5月底發布的最新數據表明,今年5月的第三周,全國玉米平均價格已經突破每公斤兩元,同比上漲26.9%。
有媒體報道,6月4日,山東濟南平陰糧食儲備庫一等玉米標出的出庫價為2000元/噸,折合1元/斤—這在玉米產地是一個史無前例的價格。個別地區玉米的現貨價格最高至每噸2200元。
盡管國家調控政策效果開始顯現,近兩天現貨玉米價格出現松動,但10月玉米期貨合約的價格仍維持在每噸1900元之上。昨天,大連商品交易所的玉米期貨維持窄幅震蕩,其中主力1009合約收盤1929元/噸,下跌4元或0.21%。
玉米背后的CPI
盡管玉米在普通家庭中消費量很小,但作為產業鏈條最長的糧食品種,玉米價格的大幅上漲給養殖業等下游產業造成了較大的壓力。由于飼料中有六七成是玉米,這也就意味著玉米價格的快速上漲將可能傳導至其他產品。
東方艾格農業咨詢公司分析師馬文峰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玉米在所有農產品中漲幅不是最大的,但影響可能最大,因為它會影響飼料成本和食品深加工。
當前CPI調查的八大類商品及服務項目中又以食品類、居住類漲幅居首,顯然,小小的玉米可能關系著普通消費者對物價的預期。
值得關注的是,飼料價格已經出現上漲。綠健飼料有限公司采購業務負責人李經理向媒體抱怨說:“現在飼料貴多了,主要是因為玉米。玉米占飼料的60%-70%,每噸成本比去年漲了好幾百,漲幅估計是20%。”
這位李經理所在的綠健飼料公司所產飼料主要用于自給,企業現有奶牛5000多頭,還有養豬場、雞場和水面養殖。
玉米價格為何突然狂飆?
5月31日至6月4日,大商所組織來自各期貨公司研發團隊以及玉米網專家共20余人,途經長春等9個玉米主產區,對2010年吉林主產區玉米的播種、生長以及2009/2010年度玉米的銷售、庫存情況進行詳細調研。
據考察團了解,國內玉米價格大幅上漲的現象有兩個原因。
第一是中字頭企業的聯名上書。每年國務院糧食補貼政策的制定,不僅要參考國家統計局數據的變化,而且中字頭企業也是國務院制定糧食政策的重要信息來源之一。今年伊始,國家有關部門制定本年度國家糧食政策征詢央企意見,而這些央企被認為出于自身利益考慮提供了2010年玉米供大于求的信息,使國務院為了保護農民的利益,解決農民賣糧難問題,出臺了針對南方15省市地區的飼料企業直接采購東北玉米給予每噸70元的運輸補貼政策。
第二是南方加工企業的集體提價。今年國務院對玉米加工企業的70元政策補貼,南方玉米需求旺盛,各家企業對后市看好,競相收糧,抬高了收購價格,造成價格上漲的局面。
玉米價格上漲難以持續
大商所認為,囤貨不僅是貿易商的行為,通過考察大商所發現農民以及終端企業的庫存都同比增加;而各個環節的庫存在后期將會帶來供應增加,需求減少的局面。
吉林當地糧庫反映今年銷往南方的玉米量同比增加了200%以上,且部分企業已經備足了新玉米上市前的量,而該糧庫玉米銷售計劃提前2個月完成也說明了這一點,很顯然后期的需求將會有所減少。而農民以及貿易商的庫存在新玉米上市之前必將流入市場,供給增加是值得期待的。因此流通環節積累的庫存后期釋放將會緩解當前供需緊張的形勢。
大商所表示,2010年玉米播種面積穩中有增是一個大概率事件,單產存在一定不確定性;庫存方面,農民以及貿易商手中余糧多于往年,因此考察團預計在不出現重大災害天氣的情況下,上述地區玉米產量將恢復至2007、2008年的水平,而7、8月份市場供應可能會增加。
對于玉米價格后續的走勢,來自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的觀點也認為,玉米飼料需求后期難以有效提升。從養殖業的情況來看,預計飼料需求三季度仍難以出現明顯的增長。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