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當代水產 發布時間:2010-05-29
采編日期:2010-5-29 責任編輯:楊舒
江蘇鯽魚養殖現狀分析及各種養殖模式分析
--------------------------------------------------------------------------------
作者:付應三 劉雁冰 常華 薛偉
“全國鯽魚養殖看江蘇,江蘇鯽魚養殖看大豐”。江蘇的鯽魚養殖面積在80萬畝左右,主要集中在大豐和射陽,其養殖面積占整個江蘇省鯽魚養殖面積的60%以上,這兩個區域的池塘面積較大,單個池塘面積都在幾百畝。其它鯽魚主養區域分布在江都、高郵、寶應、建湖、溧陽、宜興、武進、興化、金湖等地。
總體養殖情況
1.養殖方式:江蘇省的鯽魚養殖有鯽魚單養以及與草魚、鳊魚等混養兩種方式。
2.苗種來源:一般是當地繁育的異育銀鯽,基本上是本地苗自養自給,經過多年的近親繁育,種質退化較為嚴重,影響了鯽魚的生長速度與上市規格。
3.飼料選擇:1)鯽魚單養,一般選擇鯽魚專養飼料,粗蛋白含量33%以上。2)草魚、鯽魚混養,鯽魚放養密度較大,中途起捕熱水魚的,一般使用粗蛋白含量為30%的飼料。鯽魚放養密度較小的,一般使用粗蛋白含量為26%-28%的飼料。3)草魚、鯽魚、鳊魚混養,5-8月份起捕部分草魚、鳊魚,使用粗蛋白含量為29%-30%的飼料。
4.畝產量:鯽魚單養模式下,鯽魚平均畝產量為800kg左右;草魚、鯽魚、鳊魚混養模式以及草魚、鯽魚混養模式下,鯽魚平均畝產量為250-600kg,依據其放養密度及搭配品種的不同而差異較大。
5.病害防治:主要的寄生蟲病以孢子蟲病最為嚴重,其次為指環蟲病;細菌性疾病以腹水病最為嚴重。這三種鯽魚的主要病害,造成的死亡率都很高,達50%以上,孢子蟲病造成的死亡率甚至高達90%。
6.水質管理:除了興化周邊區域的草魚、鯽魚、鳊魚混養池塘外,基本都不清淤、不對塘底進行消毒,甚至池塘連作,長年不干塘。飼料投喂量大,池塘有機物積累嚴重;池塘面積大,增氧機配置不夠,造成水質管理難度較大。
各種養殖模式分析
1.草魚、鯽魚、鳊魚混養模式。
1)池塘條件:一般此種養殖模式的池塘中,淤泥較深,部分池塘淤泥厚度達50cm以上,部分池塘會使用挖機清除池底淤泥。一般很少用生石灰、漂白粉、強氯精等藥物清塘;
2)養殖設施:池塘面積較大的,每20-30畝安放一臺投餌機。池塘面積為10畝左右的,一般安放1-3臺增氧機;但面積超過200-300畝的,基本不放增氧機。
3)放養情況:草魚200-350尾/畝,鯽魚500-800尾/畝,鳊魚200-300尾/畝,白鰱150尾/畝,鳙魚50尾/畝。池塘面積大小不等,7-500畝之間均有。一般池塘面積小于30畝的,放養情況偏向上述密度的上限;池塘面積大于30畝的,放養情況偏向上述密度的下限。另有一些池塘面積50畝以上,但池塘較淺,最高水位不超過1.5m的,草魚放養量為30-50尾/畝,鯽魚放養密度適當增加。
4)飼料選擇:以7-30畝的池塘為例,一般在養殖初期,使用粗蛋白含量為28%的飼料1-2t,后換為粗蛋白含量為29%的飼料,在魚類的生長旺季(6、8、9月份)使用粗蛋白含量為30%的飼料。
5)水質調節:從2009年調水情況來看,只要養殖過程中積極調水的池塘,很少發病,即使發病也易治療;如果不進行調水的池塘,草魚的死亡嚴重,每畝死亡25kg是很普遍的;鯽魚死亡一般是在5月份的腹水病和7月份高溫季節的細菌性敗血癥;一般畝用漁藥在200多元。
6)起捕方式:一是賣熱水魚,7-8月份賣1-2網,年底干塘;二是年初放養,年底賣魚;三是每年5月份賣魚,賣完魚再放魚種。利潤是以賣熱水魚為最高,從海大飼料用戶來看,最高的畝利潤在7500元,一般畝利潤為2000-3000元。
草魚、鯽魚、鳊魚混養模式下,以中途起捕熱水魚的方式為最好。因為每年的7-8月份是高溫季節,也是魚類容易出現浮頭和泛塘的時期,此時起捕賣1-2次熱水魚,既可減少資金壓力,又可降低池塘的管理難度。
此種養殖模式下,要保持良好的效益,有幾點措施是必須保證的:
1.池塘條件:此模式下,對池塘條件的要求較高,水深最好是超過2m,池塘的淤泥要控制在30cm以內。
2.養殖設施:每10畝池塘要配備2臺增氧機和2臺投餌機。
3.苗種放養:每年7-8月份草魚價格較好,因此,草魚要放養兩種規格,以適應中途起捕的要求。一般需每畝放養100-200尾0.5-1.5kg/尾的大規格草魚種,以便在7-8月份起捕時達到2kg/尾以上的規格,每畝可抓250-500kg成魚。
4.飼料選擇:賣完熱水魚后,可以選用粗蛋白含量高一些的飼料,以加速鯽魚的生長。
5.養殖投入:此模式下,投入的成本較大,單就草魚苗投放來看,按每畝150尾放養,每尾1kg計,按5元/500g的單價算,每畝需投入1500元,苗種的投入較大。如果有配套的魚種養殖池塘的話會更合算。
6.日常管理:此模式下對養殖日常管理的要求較高,需要做到精細化的管理,而且需要一定的養殖技術才能保障養殖的成功。建議長期使用調水產品進行水質調節;飼料投喂時人不要離開,不能使用定時開關進行投餌機的飼料投喂,以保證飼料效果;此外,對于魚病的預防工作要求更細化。
2.草魚、鯽魚混養模式。
1)池塘條件:此養殖模式的池塘面積一般在7-30畝,池塘基本為連作魚塘,很少干塘,更談不上清塘。
2)放養情況:這種養殖模式下放養有兩種類型:一種以興化中堡、西郊、李中、高郵臨澤、湯莊、溧陽、宜興為代表的,每畝放鯽魚1200-2000尾、草魚50-100尾、白鰱200尾、鳙魚50尾。第二種以姜堰、南通、上海為代表,每畝放草魚500尾、鯽魚300-500尾、白鰱200尾、鳙魚50尾。
3)飼料選擇:這種養殖模式對飼料蛋白含量要求較高,以利于提前賣魚或使中途出魚規格達到要求。
4)病害防治:此模式下,由于無法干塘,池底淤泥較深,甚至高達1m以上,導致魚病暴發嚴重,每畝漁藥費用300元以上,高的達到500元,而且草魚死亡率較大。
5)起捕方式:以賣熱水魚為主,部分池塘從5月份開始賣魚,每月賣一次,每年賣3-5次。因賣魚時魚價較好,每畝利潤也可達到2000-3000元。因分次賣魚,在高溫季節來臨之前存塘量降低,池塘的負荷大大減輕,降低了管理難度,易于資金周轉。另外,因7、8月份已賣了一部分魚,這時可放養夏花魚種,可以節約下一年種苗的投入。
此養殖模式與輪捕輪放模式有些相似,每個養殖區域集中的地方都有成魚批發市場,成魚運往上海、浙江、山東、安徽等地。每年5-8月份魚價較高,養殖獲利較好。但此模式下,最大的弊端就是無法干塘,魚病防治極為困難。建議解決方法有二:一是長期堅持調水、改底;二是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在冬季時把兩個塘的魚集中于一個池塘之中,對另外一個池塘進行清理與消毒,這樣達成每一個池塘每兩年清一次淤泥,對于魚病的防治及提高產量有積極意義。
3.以鯽魚為主的養殖模式。
1)池塘條件:此養殖模式以大面積池塘為主,幾百畝幾千畝的都有,每年都干塘,但不進行藥物清塘,水位較淺,一般很少調節水質,只是在高溫季節施些磷肥。
2)放養情況:以興化沙溝、鹽都區、建湖、寶應為代表,放養鯽魚1200-1600尾/畝,草魚20-50尾/畝,白鰱120尾/畝,花鰱20-50尾/畝。
3)飼料選擇:一般要求飼料粗蛋白含量在31%以上,每畝飼料用量0.5-1t。
4)起捕方式與效益:一般中途起捕熱水魚,年終畝利潤500-1500元。
此養殖模式下,單位面積的投入并不大,但因為池塘面積很大,對于養殖資金的投入要求較高。鯽魚放養密度不大,養殖管理難度相對較低。起捕熱水魚時,鯽魚規格達0.2kg/尾即可上市。
4.鯽魚單養模式。
主要集中于大豐的斗龍、王港、川東、射陽港、黃沙港、新洋港等地,是鯽魚單養的集中區域,也代表了江蘇鯽魚養殖的最高水平。
1)池塘條件:一般池塘面積為100-500畝,少量池塘超過1000畝。水深1.5-1.8m,淤泥深度30-50cm,每年干塘,很少使用藥物清塘。因該地域屬于鹽堿地,清塘的藥物一般選擇漂白粉、強氯精。投餌機每50畝安裝一臺;增氧機有兩種:一種是葉輪式的增氧機;一種是管道增氧,在池塘底部隔一定距離安裝管道增氧。
2)放養情況:鯽魚1600-2200尾/畝,規格5-15g/尾;鳙魚30-50尾/畝,白鰱30-50尾/畝,規格均為5-25g/尾。
3)飼料選擇:根據季節來選擇:4-5月份選擇粗蛋白含量為28%的飼料,6-7月份選擇粗蛋白含量為30%的飼料,8-9月份選擇粗蛋白含量在33%的飼料,10月份選擇蛋白含量在30%的飼料;餌料系數集中于1.4-1.8。
4)水質管理:大部分養殖戶以補施磷肥為主。5-9月份每月施磷肥2次,每次每畝施2.5-5kg,個別用戶另外每畝配套施2.5kg碳銨。
5)起捕方式與效益:射陽的養殖戶不賣熱水魚;大豐養殖戶一般賣熱水魚,賣熱水魚的時間在7月底和9月底,可賣兩次。畝利潤500-2000元。
采用此養殖模式的區域,基本是池塘面積大而獲利,主要是養殖習慣與投資行為決定了此養殖模式的使用。在此模式下,每畝放養50-100尾草魚、鳊魚的話,可增加效益,因為草魚、鳊魚的餌料系數較鯽魚要低,成魚的市場價格也好于鯽魚。另外,大面積池塘中,單獨采取施用磷肥的方式來解決水質問題是不夠的,可以采用微生態制劑和水體施肥來綜合調節,同時也可增加白鰱和鳙魚的產量。
注:1、能在7、8月份魚價高的時候出售,資金利用率高,餌料系數低,養殖風險低;2、為盡早上市,可以將魚種規格增大至3-5尾/500g,魚種成本相對較高;3、在熱水魚出后,可以投放規格為200-300尾/500g的大片2000尾/畝。
注:2、可以抓住每年魚價最高的時候起捕,機會利潤高;2、魚種成本低,捕撈費用低;3、資金利用率低,養殖周期長,餌料系數相對較高。
注:3、該養殖模式水體空間利用充分,綜合效益好;2、投資少,資金回籠快;3、出熱水魚時魚價高,抗風險能力強,捕撈成本高。
注:4、該模式最適合于兼具成魚塘和魚種塘的用戶,當年養成大規格魚種,次年賣熱水魚。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