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規模養殖已在農村顯現出強勁的勢頭。豬禽養殖由農家散養發展到規模飼養,給廣大農戶帶來了極大的經濟效益,也帶動和促進了豬禽養殖科學的進步。但在生產實踐中,也出現了許多棘手的問題,疾病問題仍十分突出。疾病控制一直是影響養殖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據有關資料報道,我國由于動物疫病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在260億-300億元,因疫病引起的生產性能下降、飼料和人工浪費、藥物消耗等間接損失達800億元。為了減少損失、降低成本,保障規模養殖業的健康發展,有必要對當前豬禽疾病發生流行的主要特點及應對措施進行探討。 1當前豬禽疫病發生流行的特點 1.1疾病種類明顯增多且危害嚴重 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近十年來新出現了30多種傳染病,其中禽病13種,豬病7種。有的在國外出現的疾病如豬藍耳病、豬圓環病毒感染、禽的J-亞群禽白血病、番鴨細小病毒病、某些血清型的禽流感等也相繼在我國發現。由于飼養模式、環境條件不良和管理技術落后,也增加了許多新病,如豬和雞的咬(啄)癖、應激綜合癥、雞的腹水癥和呼吸道綜合癥等。到目前為止,我國不少的養殖場、戶,死淘率為養殖業發達國家的1-3倍,甚至更多,有不少豬場的死淘率在15%以上,蛋雞及種雞的全程死淘率在20%以上。 1.2多病原混合感染顯著增加 當前的許多畜禽疾病是由多種致病因子的共同作用造成的,它們導致的復合性疾病危害極為嚴重且難以控制,其中病原體感染的有多種細菌相加,或多種病毒相加,或多種細菌和多種病毒相加,往往是幾種不同病原體,有的為原發,有的繼發或并發,而一些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存在,更使病情加重。如豬瘟與牛粘膜病,豬瘟和豬繁殖與呼吸綜合癥,圓環病毒與豬瘟、豬繁殖與呼吸綜合癥、細小病毒病,豬喘氣病與巴氏桿菌、豬傳染性胸膜肺炎混合感染;新城疫與禽流感,新城疫與其它病毒及細菌混合感染等。 1.3呼吸道綜合癥的問題日益突出 從近些年來病、死豬的剖檢中可以看出,90%以上豬的肺部有各種不同類型的病變,哺乳豬和育成豬尤為嚴重。它們的生長發育和增重明顯受阻,治療效果不好,可常年不斷發病成批死亡,這種疾病已被國內外學者所公認,命名為豬呼吸道綜合癥(PRDC)。該病發生給許多病原體的侵入打開了門戶,如豬偽狂犬病(PR)、非典型性豬瘟(CHS)、豬圓環病毒(PCV2),尤其是豬繁殖與呼吸綜合癥(PRRS)所帶來的直接和間接危害極為嚴重。禽的呼吸系統疾病有24種之多,國內外學者提出了呼吸道綜合癥的觀點,這些呼吸系統疾病在我國養禽業中普遍存在,危害十分嚴重,對此應有足夠的認識和防范。 1.4影響繁殖的綜合癥普遍存在 豬的繁殖障礙綜合癥(SMEDI)在國內存在極為普遍,目前已證實與此綜合癥有關的病原體有30多種,而且還在不斷增加。目前在我國造成此綜合癥的原因以豬繁殖與呼吸綜合癥、細小病毒感染、偽狂犬病、乙型腦炎、衣原體感染和繁殖障礙性豬瘟等所占比例較高。產蛋禽類的繁殖障礙以產蛋下降,不出現產蛋高峰、產薄殼蛋、畸形蛋等為主要表現。引起禽產蛋下降綜合癥的主要疾病有低致病力禽流感、非典型性新城疫、減蛋綜合癥(EDS-76)、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等。 1.5病毒病成為傳染性疾病的主體 目前對病毒性疾病的治療仍缺乏確切有效的藥物,而且大多還未研制出相應可靠的疫苗用于免疫,所以對病毒病的防治手段顯得無力,而近一、二十年新增加的傳染病又大多是病毒性疾病,這就使病毒病危害更為突出。如近幾年發生的由圓環病毒II型引起的斷奶后仔豬衰弱綜合癥(PMWS)及一些相關病,在世界范圍內迅速傳播,危害巨大。近幾年對我國一些雞群調查,證實了有J-亞群禽白血病的存在,這又使我國養雞業增加了一種令人非常棘手且危害深遠的病毒病。 1.6免疫抑制性疫病危害深重 免疫抑制性疾病除了本身的直接危害之外,更為重要的是造成免疫抑制,可使低致病性的病原體引起多種疾病綜合癥發生,甚至達到難以控制的程度。還造成對疫苗接種反應增強、副作用加大,或使免疫失敗和對治療無應答。免疫抑制性病的危害對畜禽健康的威脅日益增加。當前最常發生并危害嚴重的豬免疫抑制性疾病是豬繁殖與呼吸綜合癥、偽狂犬病、豬流感和圓環病毒Ⅱ型感染;禽主要是傳染性法氏囊炎、雞傳染性貧血、馬立克氏病、白血病、禽網狀內皮增生病及禽呼腸孤病毒感染等。 1.7非典型性疾病增多 如豬瘟、雞新城疫、雞白痢、大腸桿菌、傳染性囊病、雞腹水綜合癥等病例都出現了非典型病例,而且流行非常廣泛,發病率也很高,這往往給診斷與防治工作帶來很大的難度。這是由于疫病在流行過程中,病原的毒力常發生變異,有些病原毒力出現減弱,加上免疫水平不高或不一致,導致某些疫病在流行、癥狀和病理等方面出現非典型變化,發生非典型感染和發病,使某些原有的舊病以新的面貌出現,如目前發生的非典型性新城疫、溫和型豬瘟即是明顯的例子。另一方面,有些病原的毒力出現增強,雖然經過免疫接種,仍常出現免疫失敗,如傳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和馬立克氏病病毒都有存在超強毒株的報道。對于控制超強毒株感染,除提高改進疫苗免疫質量外,應著重考慮減少病毒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加強衛生消毒措施,采用生產管理上的全進全出制等。 1.8某些細菌性疾病和寄生蟲病的危害加大 隨著規模化養殖場的增多和規模不斷擴大,環境污染越加嚴重,細菌性疫病和寄生蟲病明顯增多,如雞的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病、葡萄球菌病、綠膿桿菌病、支原體病、小鴨傳染性漿膜炎、雞球蟲病和雞住白細胞原蟲病等。其中不少病的病原廣泛存在于養殖環境中,可通過多種途徑傳播,這些環境性病原微生物,已成為養殖場的常在菌常發病。另外,某些損害免疫系統的疾病如傳染性法氏囊病、雞傳染性貧血、圓環病毒等未能有效控制,使豬、禽的免疫功能及抵抗力下降,也很容易引起細菌性疾病的發生。更為主要的原因是盲目大量濫用抗菌藥物,使養殖場一些常見的細菌產生強的耐藥性,一旦發病后,諸多藥物都難以奏效。一些條件性傳染病已變為非條件性傳染病。近些年來,這種情況日趨普遍,危害日趨嚴重。如大腸桿菌,其病原是大腸埃希氏菌,長期以來,此菌一直被看作是寄居腸道內的正常菌,至多是一種條件性致病菌。現在發現,它也是一種原發性致病菌,此病的傳播途徑,傳統觀念認為是消化道,實際上很多情況呼吸道也可感染。近幾年來又發現“腦型”大腸桿菌病例。因此,科學的飼養管理、環境衛生和合理用藥對有效控制細菌性疾病是十分重要的。 2主要原因 2.1病毒性原體不斷增多和變異 很明顯,新病的產生,就是由于出現了新的病原體或者某些病原體發生變異,如法氏囊病、傳染性支氣管炎、鴨病肝等就出現了不少變異毒株。這樣,原來有效的疫苗,現在變得無效或效果不佳。 2.2細菌性病原體其耐藥體不斷產生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與不少養殖戶濫用抗菌藥物關系極大。此外,不少飼料廠長期使用抗菌藥物作飼料添加劑,也加重了細菌抗藥性的產生,并且還給人畜(禽)健康帶來不良影響,甚至產生毒害作用。再有長期使用抗生素,會使畜禽的免疫力大為削弱,并且使動物體內成為一個有高濃度藥物成分的環境,病原體因受藥物化學成分的影響繁衍成新的病原體。 2.3缺乏綜合性的防疫措施 不少養殖戶有一種片面思想,認為只要進行預防接種,就萬事大吉,對其防疫措施則很不注意,特別是對豬禽場、豬禽舍、豬禽身等消毒工作更不重視。其實消毒工作,在某種場合下,比接種疫苗更加重要。眾所周知,經過飼養多年的養殖場,病原微生物的污染是非常普遍的,有的甚至很嚴重。加上飼養管理條件差,環境惡劣,如果有應激現象發生,就會嚴重擾亂豬禽的生理機能,大大降低豬禽抵抗力,造成豬禽頻頻發病。 3主要對策 3.1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采取綜合配套的防疫衛生措施 降低疫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使某些普遍發生、危害性大的疫病得到有效的控制,是使養殖業繼續穩定發展,再上新臺階的重要保證。“防重于治,預防為主”的方針,雖然早已提出,但至目前為止,不少養殖人員,特別是農村專業戶,對此認識不那么清楚,重視和執行都很不夠。相反,他們對于治療卻很重視,每當發現一兩只死、病豬禽,就急于盲目尋找藥物治療,增加了養殖成本。在疫病的控制中,畢竟有主有次。能夠把疫病消滅在養殖場之外,使其不能感染豬禽群,乃是控制疫病的上策;若能堅持防疫注射,增強豬禽抗病力和消滅養殖場環境中的病原微生物,使豬禽不得病,這是控制豬禽病的中策;而疫病一旦發生,再去治療,則是控制疫病之下策。因為此時不管采取多么及時有力的措施,造成的損失及花去的財力、精力都是不可挽回的。 3.2正確認識和和處理好豬禽防疫中的群體與個體的關系 首先應該明確,豬禽防疫對象是群體而非個體。豬禽防疫的著眼點應使整個群體具有較高的生產水平。為此,某些情況下,淘汰一些殘次病豬禽,消除隱患是值得的。再有,當疫病發生時,一般情況下應進行緊急接種,不要認為由于進行緊急接種有加重危重病豬禽死亡的情況出現而不進行緊急接種,須知豬禽群患病時不可能所有豬禽都同時感染得病,肯定有先有后的,盡管緊急接種,有時可能會加速一些危重病畜禽的死亡,但能及時挽救未感染得病的大多數,是非常值得的。在生產實踐中還發現,對感染發病初期的豬禽,緊急接種還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3.3必須高度重視消毒尤其是帶豬禽消毒工作 消毒是控制豬禽疫病的重要措施,嚴格的消毒甚至比打預防針更重要。可是,在生產實踐中發現,不少養殖戶對此認識很不夠,從而使獸醫防疫工作出現不少問題。養殖戶必須樹立嚴格的消毒觀念,豬禽舍門前應設消毒池,進出豬禽舍的人員要更衣、鞋底要消毒。不能在豬禽舍內或附近剖檢病死豬禽,死豬禽及剖檢后的豬禽尸體要深埋或燒毀,剖檢場地及剖檢人員的手、腳要消毒。此外,應該經常帶豬禽消毒,這是一項先進的新技術,近年來在生產實踐中應用,收到良好的效果。此法消毒,既能直接殺除藏于豬禽舍內環境(包括空氣)中的病原微生物,又能殺死豬禽體表、呼吸道淺表滯留的病原體。例如對豬瘟、雞馬立克氏病、新城疫的預防,通過帶豬禽噴霧消毒,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帶豬禽消毒還能沉降豬禽舍內的粉塵,凈化空氣,防暑降溫,從而給豬禽群創造一個舒適的環境,既有利于防病治病,又有利于豬禽的生長發育,還有利于飼養員的身體健康。 3.4定期應用調解代謝及增強免疫力的中藥進行預防 藥物預防是規模化養殖場必不可少的部分,可增強機體的免疫力、抗病力,從而增加養殖的經濟效益。在臨床上常用的藥物有:清瘟敗毒散、黃芪多糖、三黃解毒散、板藍根散、魚腥草散、白頭翁散等。
來源:《甘肅畜牧獸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