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市畜牧業生產實現跨越式發展 畜牧業年產值從1994年的13億元發展到去年的114億元
記者劉永安報道 5月12日,記者在鼓樓區仙人莊辦事處采訪,所到之處,發現這個辦事處的大型無公害生豬飼養基地、生豬飼養小區、肉雞飼養小區、蛋雞飼養場等隨處可見。據介紹,該辦事處大力發展畜牧飼養業,與省內知名肉類加工企業聯系,形成了“公司加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仙人莊辦事處是我市發展畜牧業的一個縮影。
據開封市畜牧局局長胡士云介紹,作為縣域經濟中最具活力和最具發展前途的朝陽產業,我市的畜牧業生產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畜牧業年產值從1994年的13億元發展到去年的11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畜牧業成為我市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開封市畜牧業綜合評定已經連續10年位居全省前茅,成為河南省名副其實的畜牧大市。
追溯開封市畜牧業的發展歷史,就可以理出全市畜牧系統廣大干群不斷解放思想、搶抓機遇、創造性開展工作的發展歷程。1995年,開封市畜牧局成立,使我市成為全省第一家擁有正縣級畜牧業管理機構的省轄市。當年,面對飼養業水平較低、飼養規模較小等現狀,市畜牧局把發展規模飼養作為工作重點。該局提出要通過3年的發展,使全市豬、牛、羊、禽飼養量分別達到300萬頭、100萬頭、300萬只、3000萬只,全市畜牧業產值達到20億元,即“31332工程”。到了1997年,“31332工程”圓滿完成后,當時全市的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28%。隨后,該局又提出并實現了到2000年全市基本形成畜牧產業化經營框架,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33%,畜牧業實現農業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發展格局。至2007年,全市畜牧業產值超過100億元大關,使畜牧業成為全市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畜牧業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近兩年,全市畜牧業生產更是蒸蒸日上,效益連年攀升。2009年,全市畜牧業產值達到114億元。
近年來,市畜牧局堅定不移地走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的發展道路,突出抓好畜產品質量安全、畜產品加工、重大動物疫病防控、規模飼養四項重點工作,使畜牧業生產呈現出“增速快、質量高、后勁足、勢頭好”的特點。2003年,在全市規模飼養已呈遍地開花之勢的基礎上,我市又適時提出把發展區域性飼養、實現畜牧業區域化布局作為發展重點,在我市形成了目前28個頗具規模的飼養基地,飼養小區發展到512個。
近年來,我市畜牧業生產各項指標穩步提高,畜牧業發展后勁不斷增強。2009年,我市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又邁出了關鍵的一步。各級黨委、政府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為畜牧業的健康快速發展提供多項政策保障。通過努力,我市被納入河南省世行貸款黃河灘區生態畜牧業示范項目范圍,項目總投資2500萬美元。同時,我市還爭取國家生豬標準化建設項目資金1440萬元、生豬良種繁育基地縣財政補貼資金608萬元。去年,我市簽訂畜牧業貸款合同10800萬元,簽訂貸款意向4700萬元。這些項目資金連同國家對生豬、奶業等一系列補貼政策,極大推動了我市畜牧業發展。
我市畜牧業結構轉型步伐加快,至2009年年底,基本實現了飼養規模化、生產標準化和銷售市場外向化。同時,全市畜牧業產業鏈條不斷延伸,吸引了一大批畜牧龍頭企業來汴投資,帶動了畜產品加工、飼料、獸藥、冷藏、運輸等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現已形成了杞縣大用肉雞、華中物流、開封禾豐等為代表的多家龍頭企業。目前,全市共有各類畜產品加工企業51家,綜合年產值近60億元;全市飼料的年產量超過30萬噸,居全省第四位;我市通過國家GMP驗收的獸藥工業企業有10家,居全省第三位。全市畜牧龍頭企業的壯大,進一步拉長了我市畜牧產業鏈條,帶動了數十萬農民參與產業化經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