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豬場選址應遠離住宅區,便于防疫,同時避免周圍用戶受糞便氣味影響。
2、豬場規劃時,生產、生活區一定要分開,便于豬場防疫及管理。生產區應建在主風向的上風口,不受生活區的影響。
3、生產區各幢舍最好要有走廊連接,便于豬場豬群周轉,同時生產人員可以同外界隔開,達到真正意義的全封閉生產。
4、分為上、中、下三層結構,上層為水電通道,中層行走及轉群,下層是主糞溝。
5、每個豬舍的糞便都沖入到主糞溝,然后流到化糞池中。這種設計的缺陷是糞便會沉淀在糞溝中,過一段時間后需要清理糞溝,否則豬舍的空氣環境會受很大的影響,不利于豬只的生活。如果有勞動力,可以讓飼養員把豬舍中的半干糞鏟出圈外,而不把它沖入糞溝內,這樣對豬舍的環境比較有利。
6、本設計方案本著勤儉節約、美觀大方、經濟實用的原則,充分利用已經建成的豬舍,囿于條件限制,產房適當放寬。公豬舍、配種舍、妊娠舍、產仔房、保育舍,生長肥育舍。 基本設計參數的選擇 根據我國目前實際情況和現有生產水平,對年產600頭肉豬生產線實行工廠化生產管理方式,采用先進飼養工藝和技術,其設計的生產性能參數選擇為: ⑴ 經產母豬30頭,后備母豬6頭,平均每頭母豬年生產2.2窩(適當增加哺乳期,可以減少風險,同時斷奶仔豬留在產床上再養一周,也有利于緩解斷奶綜合應激),一頭母豬一年提供20頭肉豬,母豬利用期為四年。 ⑵ 肉豬平均日增重700克以上,達100公斤體重的日齡為168天左右(24周、近六個月時間)。肉豬屠宰率75%,胴體瘦肉率65%。 豬群存欄:320頭 其中基礎母豬:36頭(含空懷后備母豬6頭、妊娠母豬22頭、哺乳母豬8頭) 公豬2頭, 后備母豬6頭, 后備公豬1頭 仔豬,生長豬,肥育豬等:280頭左右。 整個生長期的成活率大于90% 生產工藝程序及豬舍建筑 本方案的肉豬生產程序是以“天”為計算單位,工廠化流水生產作業程序性生產方式,全過程分為四個生產環節。按下列工藝流程圖示進行。 所以,我們需要做的豬舍是以下四棟: ⑴ 一棟是種公豬欄: 種公豬欄建議需要單獨建設,如果與母豬欄混在一起,公豬受母豬氣味和叫聲的引誘,引起自淫,和騷動不安,降低公豬的使用效率。 公豬欄做三個欄,單列式即可。面積為10平方米一個,包括走廊共為42平方米。 ⑵ 一棟是母豬欄: 母豬欄做成單體欄為好,母豬生產期幾乎不是在產床上,就是妊娠期,所以,以單體欄為主,中小型豬場由于場地面積相對較大,所以,不如都做成單體欄,只有后備母豬才做一個大欄。 母豬欄一共是:一個后備母豬欄12平方米(4.8*2.5米=12平方米)、單體欄31個共124平方米(1.6*2.5米規格=4平方米,實際上是配懷欄6個和妊娠單體欄25個,配懷欄在配種欄的對面,便于觀察配種24天內是否懷上,懷上后,再趕走到妊娠欄,即不是配種欄的對面的欄,同時注意做到每頭母豬的配種日期記錄)、配種欄兩個共24平方米(4.8*2.5米=12平方米/個),加上飼料房和休息房共16平方米等(2.5*3.2米=8平方米/個),加上走廊35平方米,所以,整體母豬舍總面積:12+124+24+16+35.2=211.2平方米。見后圖述。 ⑶ 一棟是產仔舍(產房) 產房應該容納8個產床。30頭經產母豬,一年共有66胎,平均每個月有5.5胎臨產,由于母豬在產床上待的時間也正好是一個月(實際上28天斷奶),所以,平均的話,需要6個產床就可以了,不過,由于母豬生產有淡季和旺季,或不可預見的集中生產,所以,最好準備8個產床。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