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托·瓦拉赫是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他的成才過程極富傳奇色彩。
在開始讀中學時,父母為他選擇的是一條文學之路。不料,一個學期下來,老師為他寫下了這樣的評語:“瓦拉赫很用功,但過分拘泥,這樣的人即使有著完美的品德,也決不可能在文學上有所成就。”
父母只好尊重兒子的意見,讓他改學油畫。可瓦拉赫既不關心構圖,又不會潤色,對藝術的理解力也不強,成績在班上倒數第一。學校的評語更是令人難以接受:“你是繪畫藝術上不可造就之才。”
面對如此“笨拙”的同學,大部分老師認為他成才無望。只有化學老師認為他做事一絲不茍,具備做好化學試驗應有的品質,建議他試學化學。于是,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子被點燃,在同學當中,遙遙領先……
瓦拉赫的成功,說明這樣一個真理:人的智能發展不是均衡的,都有強點和弱點,一旦找到自己智能的最佳點,便可能取得驚人的成績。渴望成功的同學,一定要多分析自己,審視自己,找準自己的位置,踏踏實實干適合自己的事。否則,成功只能是霧中花、水中月,可望不可及。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