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國飼料產業特點
(1)飼料業的工業化率較低:中國飼料業雖然形成了較大的生產能力,但與中國養殖業巨大的飼料消耗量相比較,工業飼料僅占所有飼料用量的30%左右,其余為農家飼料。這一方面表明中國養殖業的飼料供應具有明顯的半自然經濟特征,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國工業飼料仍有很大的拓展空間。
(2)飼料業的民營化程度高,產業競爭激烈:飼料工業形成了以民營資本(含外資)為主的產業資本結構。從數量上看,中國目前已有300多家外資飼料企業,90%的飼料企業都是民營企業。這種產業資本結構決定了較為開放的產業政策,并形成了競爭激烈的市場結構。
(3)相對于較大的總量規模,單個企業的平均規模較小:2001年中國飼料產品雙班生產能力25024萬噸,實際生產了7806萬噸飼料,但有11905家飼料加工企業。每個企業平均生產能力僅為1.26萬噸/年,每個企業平均實際產量僅為0.66萬噸/年。在6761家配合飼料加工企業中,時產5噸(含5噸)以上的企業只有1955家。
(4)產業結構不合理:一是飼料添加劑工業嚴重滯后,氨基酸、部分維生素、藥物添加劑等,不僅品種少,而且產量低,仍然依賴進口;二是飼料加工能力相對過剩,企業普遍開工不足,全國平均開工率為50%,相當一部分企業規模小,設備陳舊,工藝落后,技術水平低,缺乏市場競爭能力。 2、各子行業狀況 (1)飼料加工業:2002年,我國有配合飼料加工企業6761家,其中時產5噸(含5噸)以上的企業共955家;濃縮飼料加工企業2539家;添加劑預合飼料加工企業2579家。2008年,全國飼料工業總產值為4258億元,工業總產量達1.37億噸。其中,配合產量為10590萬噸;濃縮產量為 2531萬噸;預混合產量為546萬噸。單就料而言,配合和預混料的漲幅在未來趨勢上具有代表性。配合總產量2893萬噸,同比增長19.97%;濃縮總產量1374萬噸,同比增長4.71%;預混合總產量310萬噸,同比增長 11.78%。近年來飼料加工業的發展表現出下列特征:企業規模向大型化、規模化方向發展;產品結構也隨著養殖業的結構調整發生 (2)飼料添加劑:中國的飼料添加劑工業是隨著飼料加工業的發展而起步的,發展速度滯后于飼料加工工業。用量較大的添加劑品種,如賴氨酸、蛋氨酸、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和防霉劑、抗氧化劑等,雖然大部分能自己生產,但數量上距飼料加工業的需求還相差甚遠。 飼用維生素,除生物素以外,其他維生素均能生產,其中維生素C、B1、B6還有一定出口。存在的突出問題是飼料級的產品少,大部分以醫藥級的維生素作飼用,因而成本高,產品性能也有一定缺陷。 飼用礦物質微量元素目前基本實現自給,其中飼料級磷酸氫鈣近年來發展較快。防病、促生長作用的藥物性添加劑,如抗生素、抗菌劑等,在原獸藥和醫藥的基礎上有了一定的發展。 值得重視的是近年來中草藥飼料添加劑的開發與使用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用中草藥部分取代化學合成藥物添加劑有著廣闊前景。 (3)飼料加工機械行業:目前飼料機械工業已具備一定的規模和水平,飼料機械制造企業已發展到270多家,其中骨干企業60多家,時產20噸以下的飼料加工成套設備可以自行設計、制造和安裝,年產各種加工成套設備1萬多套。骨干企業已經達到國際20世紀90年代的先進水平。 目前,飼料機械工業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①產品結構日益完善,由生產單一機械發展到生產多品種、多系列及不同工藝環節的生產設備。不僅能生產飼料粉碎設備、配料計量設備、混合設備、制粒設備、膨化設備和微電腦控制設備,而且由單機發展到成套設備,由生產配合飼料加工設備發展到生產濃縮料、預混料設備、資源開發設備。 ②積極開展國際間的技術交流與合作,引進先進技術與設備,產品性能明顯提高。突出表現在制粒機制造水平迅速提高,基本上達到國際同類產品的水平。粉碎設備基本可以滿足大型飼料加工廠的工藝要求,但生產率、環境噪音、通用性等技術指標尚停留在國外粉碎機上世紀80年代中期的水平。配料計量設備的精度可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完全可以替代進口設備。混合設備可以滿足時產20噸以上配合飼料廠的需要。 ③成套設備中以中小型為主,大型設備的研制有待提高。目前,時產20噸以下的成套設備基本過關,時產20噸以上的大型設備的配套能力不足,只能提供部分單機。
我國飼料行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1)飼料安全問題:盡管目前我國飼料安全狀況總體上是好的,但近年來我國少數飼料和養殖企業違法使用多種違禁藥品,如鹽酸克倫特羅、鎮靜類藥物如安眠藥等,以及超量、超范圍使用藥物飼料添加劑和獸藥等,嚴重影響著我國養殖業產品相對優勢的發揮和飼料工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2)飼料質量問題:當前飼料生產經營和使用環節上,產品衛生指標超標問題和違禁添加藥物現象依然存在。經營企業的產品質量合格率普遍低于生產企業的同類產品合格率。 (3)飼料標準問題
①我國的飼料工業標準化體系不健全:一是標準老化,特別是飼料產品標準嚴重老化。二是現有標準不配套。一些標準中的某些內容標明引用某某標準,然而被引用的標準中實際上沒有此項內容;
②企業標準水平較低: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標準中指標不全,不能完全體現產品所應具有的功能特性。二是產品指標定得過低,降低了產品中營養物質的含量。三是企業制標人員水平較低,標準的結構、文字、術語等較為混亂。目前相當一部分企業所制定的企業標準水平較低,使用這樣低水平企業標準的企業,必然生產出檔次低、質量差的產品。因此,加強飼料產品質量標準化體系的建設、規范企業標準,已成為亟待解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