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全國生豬市場影響,自去年12月開始,煙臺生豬價格一路下滑,目前已逼近每斤4元。與此同時,玉米等飼料、基礎設施成本、人力成本一路上揚。“受雙重因素影響,養一頭豬差不多賠200元。”昨天,蓬萊登州街道三里溝村養豬大戶馬江令告訴記者。
眼下,像他這樣的煙臺養豬戶,正面臨一場艱難的考驗。
盈虧平衡點失守
“又賠了1600多塊。”昨天上午,馬江令望著即將運往上海的80頭豬感嘆道。
馬江令在三里溝村村南建有一個存欄1000多頭的養豬場,已經養了十幾年豬的他,經歷過無數生豬市場的風浪,但此次豬價的持續下跌依然讓他始料未及。
在養豬行業,有一個簡單的“盈虧平衡點”公式:豬價與糧價比如果高于6:1就賺錢,低了就賠錢。在馬江令的養豬場,豬價能賣到每斤四塊四五,而玉米價格已經到了九毛五一斤。“如果加上其它飼料,成本應該是一塊二左右,已經低于盈虧平衡點,這意味著養豬肯定賠錢。”馬江令說。
按生豬每斤4.5元計算,一頭200斤的豬能賣900元。粗略估計,一頭生豬的飼料成本大約是700元,工人工資60元,防疫100元,再加上水費、電費、房租等,總成本在1100多元。馬江令說,這賬算下來,一頭豬賠200多元。
“壓”出來的虧損
“心理素質不好的人,不要養豬。”在記者的調查中,養豬戶說。
原來,李瑞昌養的20多頭豬本來該春節前出欄,當時價格是每斤5.5元,已經在下行區間了。但李瑞昌沒有舍得賣,希望春節后價格能上漲。直到3月17日,才最終以每斤4.7元的價格出手。“價格跌了,還吃著飼料,這一下就少賣了四五千塊。”
據畜牧專家介紹,豬肉價格可以高出成本線很多,但不會低于成本線很多。由供求關系引起的價格下跌,市場會自動調節。當養殖戶養豬賠錢的時候,就會減少存欄,或者只出欄不補欄。供給減少之后,剛性的市場需求不會減少,所以價格必然會上揚。
背后的預警缺失
“養豬行業的波動性一直較大,這個行業存在著‘一年漲,兩年跌’的說法。”蓬萊市畜牧局一位專家表示,隨著運輸的發展和信息的通暢,3年一個周期被拉長為5-10年。“上一個價格低點是2005年,2007年底達到高峰,當時生豬價格達到每斤8元。實際上,自2007年底,生豬價格就開始整體步入下行通道,只不過最近表現尤為突出。”
據了解,2007年5月以來,國家和地方出臺多項扶持政策,社會資本大量進入生豬飼養業,不少地方的生豬存欄量在兩三年時間增加了兩倍多。專家就此指出:預警機制的缺失,導致形勢看好的時候,大家一窩峰涌入這個行業,勢必帶來供大于求,最終令行業受損。要解決這一問題,還需從根本上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風險預警體系。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