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沈陽參加了一個會議,與會的技術人員有一百多人,其實大家都是沖著蔣宗勇先生和李職先生的名望來的,所以十分積極。蔣先生講的母豬營養方案和李先生講的仔豬教槽階段的配方設計思路對于目前低迷的養豬業,可能不會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雖然早就有人說過,廣東飼料業的今天就是東北飼料業的后天。:tiaotiao: 會上大家提了一些很客觀的問題,如魚粉價格高企,配方所用原料的調整問題,發酵豆粕的合理應用問題,脂肪酶的效用評價問題,如何刺激母豬食欲的問題等等。如果我們只是把豬當作生產蛋白質的一個生物反應器,可能需要考慮的就只是飼料組分的配合,今天蔣先生特意強調了母豬的個體差異因素,以我的理解,就是說,豬的飼料營養水平與其生產性能表現并不存在絕對的因果關系,這其中的關鍵就是人。倘若母豬能做到一對一飼養,則采食量就不是問題了。那么請大家探討:目前國內養豬業需要改善的是哪些方面呢?
先談談自己的想法:1 推動多點式養豬,在一個飼養場內盡量只養一個類型的豬,減少疾病的交叉傳播;2 對生豬按類別收購,而不是按體重,如二元土雜豬,洋三元雜交豬,純種土豬,等等,真正做到“以質論價”;3 飼料產地和飼養場聯盟,實現產地可追溯。在此拋磚引玉,希望更多的人參與!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