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不賺錢的企業,沒有賠錢的行業,其實,2008、2009直至2010年的今天,肉鴨行業各產業鏈條上的從業者,日子過得的確有些難,但還是有很大部分的從業者是有盈利的,比如說鏈條上的管理水平相對較好的養殖戶、屠宰企業、祖代種鴨場、飼料廠等,大家不要再懷念2006、2007那樣的好年景了,這樣的暴利注定要像2007年的股市一樣存在嚴重泡沫,注定只是曇花一現,這也是行業發展不成熟、不完善的結果。
如果鏈條上的每一個從業者能夠抱著像浙江、珠三角等地區的加工制造業者的心態,積少成多、聚沙成塔,不斷完善管理水平和從業素養、加大品牌建設力度、形成行業協作,相信肉鴨鏈條上的每個人都會因此受益!
很多地區產業化程度不夠完善,比如廣東、廣西等地區,現存的種鴨數量所生產的商品雛鴨數量遠大于當地的需求,所以只能靠禽苗市場、鴨苗外調,這樣的雛苗價格、雛苗質量都是低于行業平均水平的,這樣一來種鴨場的盈利能力降低,最終形成惡性循環。
2008、2009,六和、天惠、天成等后成長起來的企業為什么能夠持續盈利和發展?為什么山東沂南、臨朐等地的僅做肉鴨放養、回收和屠宰的企業能夠屹立不倒?他們的商業模式值得大家深思,如果你還沒有認真的思考如何整合資源,學會取舍,那么你終究會一錯再錯,錯過養鴨業的春天!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