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物質采食量 l
奶牛的干物質采食量應在分娩后十周(70天)內達到最大。 l
奶牛采食高峰期的日采食量至少應占體重的4%。例:625kg*4%=25kg干物質/日 l
奶牛在日擠奶3次時的日干物質采食量應比日擠奶2次時的多5%—6%。 l
每產奶1kg,至少應采食干物質0.5kg。低于該采食量會引起奶牛體力過度消耗,更容易造成代謝失調。 l
奶牛通常在擠奶后采食,所以應及時在飼槽中備好新鮮飼料以保證干物質采食量。高產奶牛每天采食12次,平均每次采食時間為23分鐘。根據奶牛的采食行為調整喂料計劃。 l
如果有條件,應為青年母牛配備單獨的擠奶/喂料舍攔。分開舍養的初產母牛的采食時間比較年長的母牛長10—15%。 l
全混合日糧的干物質最佳含量為50%—75%,偏濕或偏干的日糧均會限制采食。如果大量飼喂青貯料,全混合日糧(水分含量高于50%)中水分每增加1%,干物質采食量將下降體重的0.02%。這是因為偏濕飼料的發酵時間較長,提高了酸水平及蛋白質質降解程度。 例:(含水分60%日糧—50%的水分含量上限)*(0.02%*625kg奶牛) =10*0.125 =減少干物質采食量1.25kg→導致產奶量下降2.5—3kg。 l
如果使用帶磅稱的全混合日糧混料機,每周應用微波爐、天平測定青貯中的水分以確保有足量的青貯干物質。在飼養室中設置一張如何根據青貯料的水分含量來確定青貯料使用量的表格。青貯料水分含量的變化可以改變日糧中飼草與谷物的比例,從而引起食欲不良,降低乳脂率。 l
如果采食量低于正常值,應首先檢查日糧中非纖維碳水化合物(NFC)含量及纖維長度和含量。同時還應檢查奶牛的飲水情況以及飼料是否發霉。 l
當溫度超過24℃時,每升高1℃,奶牛的干物質采食量將減少3.3%左右。當溫度超過27℃,相對濕度超過80%時,奶牛開始處于熱應激狀態。 l
炎熱天氣下,夜間喂料量至少應占日糧的60%。 l
在距飼槽15米范圍之內應有干凈水供應。奶牛每生產1kg牛奶需飲水1升左右。 l
定期檢查飲水器,若水質測試表明水中細菌數量很高,應考慮對水進行氯化消毒。 l
考慮飼槽的設計。當奶牛被迫以類似放牧的低頭采食時,將延長采食時間,減少飼料浪費,分泌更多的唾液對瘤胃進行緩沖。 l
玉米或谷類青貯料的pH(酸度)應低于4.2,豆科青貯的pH值應低于5.0。青貯料pH值偏高(酸性不足)容易加速青貯料的敗壞,惡化飼槽環境。 l
霉菌數量超過10000 cfu/g的飼料可能會導致消化不適。除非能鑒定出單個霉菌,否則霉菌計數沒有什么用處。霉菌的生長并不總意味著存在霉菌毒素。為了判定飼料中是否存在著危害性的霉菌菌落,應檢測霉菌毒素。 l
每天至少應有20小時讓奶牛接觸飼料,這樣做每天喂料時間少于3小時。 l
每頭奶牛應有60—75cm的飼槽空間。 l
每天清掃飼槽,天熱時尤應如此。 l
將剩料清掃干凈以促進采食,經常促使奶牛采食,即使夜間也要保持一定的照明。 l
對于創利來說,扣除飼料成本后的收益比單純控制生產每英擔奶的飼料成本更重要。 纖維素與瘤胃健康 l
奶牛的飼草干物質采食量應接近其體重的2%。 例:625kg奶牛*2%=12.5kg飼草干物質。 l
酸性洗滌纖維至少應占全混合日糧干物質的19%—21%。對于使用高玉米青貯基礎日糧或全混合日糧的奶牛,17%的酸性洗滌纖維就足夠了。 l
中性洗滌纖維應占日糧干物質總量的28%—30%以上。 l
確保飼草提供的中性洗滌纖維占日糧干物質總量的21%以上。當玉米青貯占飼草干物質總量的1/4以上時,中性洗滌纖維的含量應升高至24%。 例:若日糧中飼草平均含中性洗滌纖維44%,那么日糧中21%/44%=47.7%的干物質應來自飼草。 l
飼草中性洗滌纖維應占體重的0.9%左右。 例:625kg奶牛*0.009=5.6kg日糧中性洗滌纖維來自飼草。 l
日糧中性洗滌纖維總量最高占體重的1.25%。 例:625kg奶牛*1.25%=7.8kg/干物質采食總量=中性洗滌纖維在日糧中的上限含量 7.8kg中性洗滌纖維/25kg干物質采食量=31%(中性洗滌纖維在日糧總量中的上限百分含量)。中性洗滌纖維水平超過上限含量會降低干物質采食量。 l
每日至少提供長度超過4cm的纖維2.5kg。“有效纖維”供應不足會引起食欲不良,乳脂檢驗出現問題。 l
瘤胃pH應大于6.0。pH偏低(偏酸)會限制對纖維素的消化及蛋白質質合成,而酸中毒的隱患會引起采食量下降。 l
纖維顆粒應有足夠的長度,以刺激奶牛每采食0.5kg干物質需反芻咀嚼15分鐘。這樣能使奶牛每采食25kg干物質,分泌158—180升唾液來緩沖瘤胃環境。 l
理論上,青貯料應切成1—1.25cm長(TLC)以保證青貯料顆粒中有15—20%的顆粒長度超過4cm。雖然細切的青貯料在貯存時易包裝,但對于高青貯料含量的日糧來說,應有足夠的顆粒長度來促進反芻咀嚼以刺激瘤胃緩沖。 l
全混合日糧中碳酸氫鈉及其緩沖等價物的添加量應占干物質的0.75%,在高玉米青貯日糧或高水分玉米日糧中尤應如此。 例:22.7干物質*0.75%=170g 滿足能量需求 l
最佳奶牛日糧中的能量密度應達1.72兆卡泌乳凈能/kg干物質(不另外添加脂肪的日糧);另外添加脂肪的日糧干物質的NEL為1.76、1.80MCal/kg(添加過瘤胃脂肪的日糧)。 l
采用引導飼養法時,奶牛在分娩時應采食3—4kg谷物。自分娩后3天起,每日提高谷物用量0.5—0.75kg直至達到理想的谷物采食水平。 l
不要在任何飼養階段均飼喂2.5—3.5kg以上的谷物。這樣可以減少降低瘤胃酸度的變化,防止出現食欲不良問題。 l
荷斯坦牛及瑞士褐牛對谷物的采食量應為:產奶量不足20kg的,每生產2kg牛乳,飼喂0.5kg左右;產奶量在20—35kg的,每產1.5kg左右的牛乳,應喂谷物0.5kg;產奶量超過35kg的,每產1kg牛乳就應喂0.5kg谷物。含較多干物質飼料飼養的,每產1.5kg牛乳應采食谷物0.5kg(最高產奶量為15kg),每產1kg牛乳,采食0.5kg谷物(產奶量為15—30kg)及每產0.9kg牛乳,采食0.5kg谷物。 l
谷物的采食量不應超過日糧干物質的60%。 l
若糞便中含有太多的未消化谷物,則應檢查日糧谷物水平、谷物的加工程度及收獲時的成熟度,還應檢查DIP(降解蛋白質)和SIP(溶解蛋白質)蛋白質水平(對瘤胃細菌很重要)及長度大于2.5—4cm的纖維的采食量(對瘤胃網重要)。 l
全混合日糧中的非纖維碳水化合物含量為35%—42%。 非纖維碳水化合物=100-(%粗蛋白質+%中性洗滌纖維+%脂肪+%灰分) 糖及易發酵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過高能導致酸中毒和脂肪率低。 l
全混合日糧的淀粉水平為30%—40%。 l
糞便pH不應低于6.0,pH偏低(偏酸)意味著有過量的淀粉通過瘤胃,并在小腸中發酵。 l
對于日產量高于34kg(乳脂率為4%)標準乳(36kg,3.7%乳脂)的奶牛,應考慮在其日糧中添加脂肪。隨著產奶量的上升,奶牛通過采食足夠的飼料以滿足其能量需求變得更加困難。一般較年長的母牛比二齡牛的反應要好一些。剛開始泌乳5周內的日糧脂肪水平不宜超過5—6%。在圍產期日糧中補充脂肪100g,分娩時升至0.5kg,如果需要,泌乳5周后可另行添加脂肪。 l
將日糧中的脂肪總量控制在7.5%(占干物質),脂肪含量太高會妨礙纖維素的消化,降低脂肪測試值。 l
日糧中的脂肪組成為:1/3來自常用飼料源,1/3來自油籽或油脂,1/3來自過瘤胃脂肪。例:若日糧中提供2kg脂肪,則660g來自油籽作物如全棉籽或豆餅。若豆餅含20%脂肪,那么日糧中應含豆餅660g/20%=3.3kg。所有另外添加的脂肪應采用市售的過瘤胃產品。 l
飼喂添加脂肪的日糧時,應將日糧中的鈣含量升至1%,鎂含量升至0.3%。脂肪與鈣的結合降低了鈣與鎂的利用率。 目標蛋白質水平 l
全混合日糧的粗蛋白質水平為18%—19%,蛋白質水平過高會增加成本,也不能顯著增加乳蛋白質質水平,還可能會降低飼養效率。 l
日糧中的DIP水平為60%—65%。 l
SIP的含量約為DIP的一半(30%—32%)。這樣可隨時保證滿足瘤胃細菌生長的氮需求。 l
日糧中UIP水平為35%—40%,若飼喂添加了脂肪的日糧,建議使用上限含量,脂肪不在瘤胃中發生代謝變化,從而減少了瘤胃微生物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為了彌補減少流入腸道的微生物蛋白質量的損失,應提高過瘤胃蛋白質的供應。 l
血脲氮(BUN)超過25mg%(或乳脲氮MUN水平超過20mg%)可能說明日糧中的可降解蛋白質質或不可降解蛋白質質的配比不合適,這會影響到懷胎。 l
在玉米青貯日糧或玉米為主的日糧中,應限制玉米副產品原料用作不降解蛋白質源。應考慮用肉骨粉、血粉、熱處理豆餅或干的釀酒用谷物來提供可能出現的限制性氨基酸,如賴氨酸、蛋氨酸。市售的混合蛋白質源可防止氨基酸不足。 l
對日產奶34kg(乳脂率4%)以上標準乳(36kg,乳脂率3.7%)的奶牛,考慮提供0.5kg動物蛋白質或海產蛋白質,以降低氨基酸、肽不足的危險。 l
含硝酸鹽的青貯料,若其硝態氮的含量高達4000ppm,則應稀釋處理至1000ppm,或降低日糧中該青貯料的濃度。 礦物質與維生素 l
每天至少應提供維生素A820IU/kg日糧干物質。 例:24.5kg干物質采食量*820IU/kg=20000IU/日 l
維生素D的日供應量至少為200IU/kg日糧干物質。 例:24.5kg干物質采食量*200IU/kg=4900IU/日 l
維生素E的日供應量至少為4IU/kg日糧干物質。 例:24.5kg干物質采食量*4=98IU/日 l
許多養牛顧問為新產牛每天提供高達500IU的維生素E,為干奶牛每天提供維生素E1000IU。為干奶牛提供較多的維生素E有助于將干奶期新出現的乳腺炎感染率降低20%左右。 l
日糧硒的含量占干物質的0.3ppm,將小數點左移4位可將ppm含量換算成百分含量。 例:24.5kg干物質采食量*1008888mg/kg*0.00003%=7.4mg硒/日 l
將干奶牛采食的以飼草為主的日糧中的鉀水平提高到1.0%以上,這是因為鉀會與鎂、鈣結合,代謝受阻會引起乳熱癥,胎盤滯留,降低奶牛分娩問題。 l
熱應激時,日糧鉀、鈉、鎂水平分別提高到1.5%、0.5%、0.35%。 l
日糧氮硫比例應為11—13:1以滿足瘤胃細菌的需要。 l
提供28.4g日糧微量礦物鹽以滿足奶牛的維持需要,另外每產奶14kg,還需提供28.4g氯化鈉以滿足奶牛對氯化物的需要。 l
對于泌乳早期奶牛,考慮25%的礦物鹽以螯合物的形式添加,尤其是銅、鈷、錳、鋅鹽(蛋氨酸鋅)。 l
對易患乳熱癥的牛群,將干奶牛的鈣日供應量限制在80—100g以下(占日糧干物質的0.5%—0.7%);磷日供應量限制在45g以下(占日糧干物質的0.3—0.35%),鈣磷比控制在2:1以下(磷不超量)。 l
對于干奶期無法避免使用高鈣日糧的患有乳熱癥的牛群可通過提供以(鈉+鉀-氯)mequ/100g日糧干物質計的負電來調整干奶牛的正負離子平衡。添加負離子鹽(如氯化銨、硫酸銨、硫酸鎂)可保持干奶期日糧含高水平負離子(如氯離子、硫酸根離子),擠奶期日糧應達到30—40mequ的正電水平。 DHI結果 l
奶牛應在8—10周(56—70天)內達到產奶高峰。 l
初產牛的高峰量應占較年長的母牛的25%。 l
單頭奶牛在產奶高峰期每增產1kg牛奶,其在整個泌乳期將增產200—225kg。 l
若奶牛未達到預期的高峰,檢查日糧蛋白質的情況。若奶牛達到高峰,但不能持續,檢查日糧能量情況。 l
產奶高峰過后,新產牛將每天減產0.2%左右,較年長的母牛將減產0.3%左右(或每10天減產3%)。高遺傳潛質的乳牛達到高峰較遲,但高峰產量較高,高峰期更持久。 l
分娩不到100天奶牛的平均最高產奶量應在2.5kg以內(在頭三次DHI試驗中的最高二次產奶量的平均值)。差異加大說明維持泌乳早期產量存在著問題。 牛乳成分 l
乳蛋白質與乳脂比率為:瑞士褐牛及短角牛接近0.9,荷斯坦牛和安夏爾牛為0.85—0.88,娟姍牛接近0.8。比率升高意味著乳脂率低,比率下降可能出現了乳蛋白率低,日糧中脂肪太多或蛋白質總量或非降解蛋白質量太少。 l
當進行改良乳成分飼養法時,乳脂反應最明顯,乳蛋白質的變化則小得多,乳糖則基本上沒什么變化。 l
蛋白質最大化試驗時,瘤胃細菌的生長必須為小腸提供足夠的蛋白質質/氨基酸產品。注意日糧蛋白質質的水平,DIP、SIP、UIP和非纖維碳水化合物水平。這也有助于減少因添加脂肪而造成的蛋白質質率低。 l
提高乳脂試驗時,使奶牛對飼草的采食量達到最大,并使其對飼草的消化率最大化(在適度成熟時收割飼草)。飼草的質量越高,其在日糧中的比例越小。還應注意“有效纖維”以保持反芻咀嚼,緩沖瘤胃。 l
進行改善乳脂試驗時,平衡各碳水化合物的類型及其降解速度。例:大麥在瘤胃中比玉米發酵快。監控日糧纖維水平及喂料順序有助于克服因谷物或商品飼料的快速降解而發生酸中毒的潛在問題。 l
進行盛夏乳脂維持試驗時,促進飼草采食的措施包括保持飼槽中飼料的新鮮度,夜間多喂料,并考慮使用能增進飼草的采食和消化的添加劑(如可直接飼喂的微生物、酵母培養物)。使用緩沖劑也能彌補因炎熱天氣下飼草采食量下降而引起的緩沖下降。 飼喂全混合日糧 l
適當的全混合日糧可改善飼料的采食量和利用率,從而使較年長的母牛和新產牛的標準乳日產量分別增加1kg和2kg以內。由于轉喂全混合日糧前的喂料方案不同,該增產量也有所不同。 l
“隨便”使用全混合日糧是指將青貯料與各種谷物原料混合(3—4次/天)也能達到全混合日糧的大約效益。但這種全混合日糧并不十分有效而準確,且不允許使用適口性差的商品原料。 l
全混合日糧的配制者通常需要花上12—18個月,才能通過提高產奶量,降低飼料成本,改善奶牛的消化來收回成本。 l
全混合日糧的質量直接取決于所使用的各飼料組分的質量,飼草的質量及飼槽環境對于全混合日糧的質量也至關重要。 l
假設一天喂兩次,每頭牛最少需要2.5立方英尺的全混合日糧,基本的全混合日糧混合機的生產能力可滿足該需要量的60%—70%。混合時間建議為3—6分鐘。在飼料出口處使用磁鐵。必須準確稱量,每周測定一次飼草的含水量。一些廠家的混合機上附有刀具,可以使用未經切段的長干草。 l
在產奶量超過10,000kg的牛群中使用單組全混合日糧系統,可以簡化喂料操作,節省勞力,改善奶牛活動,增加產奶潛力,但由于使用專用配料而增加成本,也可能造成一些牛的體力透支。 l
對于大多數牛群,建立二個產奶牛TMR組和一個干奶牛TMR組是十分有效的。利用機械喂料車很容易改建栓養牛欄料倉。 l
為了防止消化不適,各全混合日糧組間的營養素密度變化不應超過15%。與泌乳中后期奶牛相比,泌乳早期奶牛更容易恢復食欲,產奶量恢復也更快。 l
移至新全混合日糧組的泌乳后期奶牛通常比泌乳早期的奶牛減產更多。國外全混合日糧系統實踐證明奶牛需要催奶45天才能積聚產奶潛力。產奶潛力高的奶牛應保留在高營養的全混合日糧組,而潛力低的奶牛應轉移至較低營養的全混合日糧組。 l
一個全混合日糧組的奶牛量為產奶量不應超過9—11kg(4%乳脂)的標準乳(11—12kg,3.7%乳脂)。 l
平衡全混合日糧組的產奶量要分別比一組、二組、三組TMR體系的實際平均產奶量高出30%、20%、10%。平衡全混合日糧對新產牛進行催奶,允許替換掉體重減輕的泌乳后期奶牛。 l
使用電子計算機控制的谷物喂料機有其優點(尤其對一組或二組TMR體系而言)。但是必須經常更新奶牛的需求數據,定期保養喂料機并檢測其運行精度。 l
進行全混合日糧組變動時,應一次移走盡可能多的奶牛,白天移群時應略做過量喂料,夜間應在活動力最低時移群以減輕刺激。 l
當全混合日糧組超過一組時,不要只根據產奶量來分群。還應考慮奶牛的身體狀況得分、年齡及飼養狀態。高產牛及二齡牛應在高營養的全混合日糧組中滯留時間長一些,以便進行生長,對身體貯備的損耗進行補充。 l
若全混合日糧中纖維素與能量平衡良好,則將新產牛直接移至高營養的全混合日糧組。可以使用“圍產”或“泌乳末期”的干奶牛日糧來幫助減輕該時期日糧及環境變化造成的壓力。 l
大學研究表明,以窖藏半干草為主的日糧一天飼喂超過一次并未沒有什么好處(如果飼槽中的飼料保持新鮮且不存在飼槽擁擠問題)。如果玉米青貯料占飼草的30%以上,每天應投喂日糧2次,濕熱天氣下尤應如此。使用經研究證明有效的青貯料添加劑可以改善日糧適口性和飼槽環境。每天投喂3—4次全混合日糧有利于促進采食。 l
全混合日糧供應量控制在殘餌低于5—10%,若采食行為正常,殘餌看上去與原來的全混合日糧混合料相似的話,允許存在少量殘餌。應對飼槽掃出物進行分析,然后重新混合作為其它產奶組或新產組的基礎混合料。在重新混合時應注意混合時間,因為混合過度會縮小顆粒飼料粒度。 l
剛開始投喂全混合日糧時,不要過高預計試驗組的干物質采食量。這會使日糧中的營養素密度低于需要值。通過將采食量計為比估計值低5%并將喂料水平提高到殘餌量為5%來平衡全混合日糧。 l
對于舍欄環境差的飼喂全混合日糧的牛群,應提高日糧的能量密度(使用更好的青貯料或油脂,不要增加谷物用量)至接近1.78兆卡凈能/kg干物質,以適應采食量的下降(體重的3.5%)。將非纖維碳水化合物和中性洗滌纖維在日糧總量中所占的比例分別降至30%和25%。 l
如果使用商品飼料作為全混合日糧,不應僅僅考慮成本。考慮飼料的處理及貯存、可變性、適口性和飼料生產技術上允許的損失。 l
當身體狀況得分達3+—4-時奶牛開始分娩。這需要防止奶牛在分娩后發生代謝問題。發生二次泌乳“耗盡”往往因為高產新產牛體力損耗所致。 l
為減少酮癥及飼養問題的發生,奶牛在泌乳早期每天體重減少不應超過1BCX或1kg。身體狀況得分值的每一分相當于57kg左右體重。 l
體重減輕0.5kg所提供的能量可生產3—3.5kg左右的牛奶。 l
體重減輕0.5kg需要2.3兆卡泌乳凈能(或1kg的去殼谷物干物質)來彌補。在泌乳末期來補充減輕的體重。在產奶期補充體重對奶牛最為有效,不易發生脂肪肝問題,而在干奶期補充容易發生脂肪肝。 l
如果需要,在干奶期添加谷物以增加那些被擠干的瘦奶牛的體重。對于大型奶牛場,可根據不同需要,將干奶牛分養在兩處飼養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