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正是春暖花開的時節,然而生豬市場卻是冷風習習。今年以來,生豬市場價格跳水,效益下滑,養殖戶全面虧損,牽動國人神經的養豬業再起波瀾。調查顯示,4月初山東省育肥豬、子豬、豬肉價格分別在每千克9.00元、8.00元和14.00元左右,分別比年初下降25%、40%和18%,下降幅度之快前所未有。
養豬業遇到困難,感覺最明顯的就是處于產業鏈最末端的飼養者。山東省德州市德城區黃河涯鎮岳高鋪養豬場存欄規模120頭,據張場長介紹,生豬通過經紀人銷售到雙匯德州公司,價格為每千克9.00元,而成本價在每千克10.00元,一頭豬就賠200多元。齊河縣趙官鎮裕農養豬場是一家大型養豬企業,3月30日剛出售一批育肥豬每千克9.20元。由于飼料和子豬全部由本場生產供應,所以保本價每千克9.00元左右,比其他養殖場要低一些,但加上人工、用電等費用后也是虧損。
造成這次養豬業波動的原因,據相關專業人士分析主要是:經過2008年、2009年兩年生豬價格高漲刺激,生豬存欄增加,出現供大于求;近期國內部分地區生豬疫病增多,部分飼養戶提前出欄生豬,造成短期內上市量增多;玉米等飼料原料價格大幅上漲等。另外,從長遠因素看,一些生豬加工企業的作為也是造成生豬市場波動不斷的重要原因。這些企業采用“買全國、賣全國”的方式,既減少了因建立穩定養殖基地的投資,又在生豬市場價格過高時減少收購,避免風險;在價格大跌后,淘取到價格低廉的原料獲得暴利。這樣,養殖和加工環節脫離,兩者都沒有與市場需求緊密連接,于是養豬業時而一哄而上,時而一哄而下,始終在“多了越多,少了越少”的怪圈中發展。
面對像“過山車”一樣大起大落的養豬業,處在困難中的養豬場(戶)又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困難估計足。當前生豬市場形勢嚴峻,特別是子豬價格低于育肥豬價格的反常現象表明,生豬補欄量大幅減少,養豬業已經進入低谷期。同時,由于市場形勢發展本身具有的慣性作用,加上生豬存欄較多的實際,預計生豬價格在低價位運行還將有一段時間,養殖者對此要有心理準備。
前景看得清。潮落還有潮漲時。養豬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大產業,居民總體消費仍將呈現穩中看漲態勢。在這次下滑之后,養豬業還將迎來一個較好發展期。因此,對養豬業要堅定信心,而不能喪失信心。
措施抓得實。應通過調整生豬存欄量,優化豬群結構,加強科學飼養管理,加快淘汰老齡、劣質、低產種豬等措施,達到節約養殖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增強風險抵抗力,把損失降到最低。同時,還應積極研究新形勢,立足長遠,科學謀劃,以促進養豬業更好發展。一是積極融入生豬產業鏈,避免單兵作戰。應當看到,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生豬產品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生豬加工企業必須建立穩定的養殖基地才能獲得質量可靠、供應長久的原料,才能生產出優良產品,這已是大勢所趨。新希望集團、中糧集團以及溫氏集團等已經建立起了“種豬+養殖+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生豬產業化經營體系,生產的優質產品普遍受到歡迎。因此,發展養豬生產,應盡量與種豬企業和加工企業聯合,融入到產業鏈中,實現與大市場有效對接。二是注重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生豬,實現以質取勝。好品質好價格,好品質大市場。如今,在很多大城市等高端市場,只有無公害、綠色的有機生豬才能進入,而且價格比普通豬每千克高出1.00元左右,僅此一項每頭生豬就可增收100元。廣大生豬養殖者應當積極參與到各地開展的標準化規模養殖基地建設中,做好無公害產品、綠色產品、有機產品的“三品”認證,為生豬產業健康發展奠定品質和品牌基礎。
摘自:金農網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