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家壩水電站建設啟動后,水富縣委、政府一直在思索一個問題:如何借支援向家壩水電站建設、服務向家壩水電站建設的東風培植后續產業,闖出一片致富新天地?種蔬菜,種水果,發展畜牧業……這些項目3個鄉鎮一一涉足,且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既支援了國家重點建設,又富了農民,但要形成一個有特色的大產業還是難。兩碗鄉石燕村黨總支書記孫才明、兩碗村主任黃道平等幾名村干部苦思冥想,豁然開朗,搞水產養殖不是很好嗎?于是他們把目標鎖定在網箱養魚上。
勇于“吃螃蟹”
向家壩水電站建成后,庫區將形成95.6平方公里的湖面,搞網箱養魚前途無量。兩碗鄉的干部看到了這個未來的前景,他們再也坐不住了。
網箱養魚在昭通來說是一個新生事物,需要科技支撐,需要試驗,需要冒一定的風險,不能一蹴而就。兩碗鄉坐落在關河岸邊,關河在兩碗鄉境內已建成或正在建設3個水電站。三個水電站將形成約600萬平方米湖面,這是網箱養魚最好的試驗基地,搞得好也會成為向家壩水電站庫區水產養殖的一個示范基地。因為這里距向家壩水電站庫區不過10來公里,各種條件相差無幾。
2007年3月,孫才明、黃道平、王昌貴、曾廣祥、楊萬銀、羅超寬等人用竹子編成簡易網箱,在兩碗鄉新灘村永昌號開始搞網箱養魚試驗。試驗一舉獲得成功。可是,天有不測風云。2008年8月25日,特大洪水把簡易網箱沖走,這群勇于“吃螃蟹”的開拓者,蒙受了70多萬元的巨大損失。然而,沉重的打擊沒有摧垮這群年輕人的意志,一個大膽的想法正在關河岸邊萌生——集資入股,實行股份制籌集資金,重振旗鼓,造鋼體船搞網箱養魚。
造鋼體船養魚,這個想法讓很多群眾瞠目結舌,壓根兒就不敢入股。然而,孫才明、黃道平、王昌貴、曾廣祥、楊萬銀、羅超寬等13人卻不信邪,他們入股44萬元,2008年9月,正式組建了水富縣兩碗鄉關河水產有限責任公司。第一艘長47米、寬6米、養殖面積203平方米的鋼體船很快建成,在兩碗村回龍潭下水,投入生產。目前,他們的鋼體養殖船已發展到三艘,養殖面積達到556平方米,累計投資150多萬元,其中政府扶持40多萬元,小額信貸60萬元。現正在建設鋼體船一艘,七八月份還要建設一艘,年底養殖面積可達1000平方米。
政府扶貧資金成為“造血干細胞”
2008年,水富縣關河水產有限責任公司實現總產值148萬元,利潤30萬元。網箱養魚,他們成功了,他們闖出了一片快速致富的新天地。兩碗鄉境內的關河,三個水電站庫區水面達600萬平方米。網箱養魚的科學比例為2‰—6‰,超過6‰便會形成水體污染。按照2‰的最低比例計算,關河三個水電站庫區網箱養魚面積也可達到12000平方米,發展潛力巨大。鄉黨委、政府利用國家惠農政策爭取到40余萬元扶持資金。扶持資金過去基本上是“撒胡椒面”,給貧困戶“輸血”,很難形成滾動發展的長效機制。這一次,他們沒有采取“撒胡椒面”的方式進行“輸血”,而是作為村集體的資本入股參與網箱養魚,分得的紅利50%用于擴大再生產,或作為村集體經濟投資開發別的項目,50%由村集體分配給扶貧點上的群眾,這種辦法使國家的扶持由過去的簡單“輸血”變成了“造血肝細胞”,既讓被扶持的群眾得到了實惠,又讓“空殼村”有了集體經濟。有了集體經濟的村委會在群眾中有了發言權,有了威信,基層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兩碗鄉計劃到2012年網箱養魚面積達到2000平方米,產量達到500萬公斤,產值達到1億元以上。
公司+合作社+協會+集體經濟+基地+農戶
兩碗鄉網箱養魚采取“公司+合作社+協會+集體經濟+基地+農戶”的合作模式,首先成立了關河水產有限責任公司,同時成立了專業合作社、水產養殖協會,用股份制的形式籌集發展資金,村集體注資參與開發。建立養殖示范基地,帶動群眾參與養殖,統一品種、統一品牌、統一生產、統一銷售。目前,兩碗鄉引進的優良魚種主要有:江團、清波、鰱魚、河鯉、黃辣丁、丁鏖、巨鯽等品種。公司現已在水富縣城紫荊豪園步行街開辦主題文化餐館——關河魚莊,專業銷售關河水產有限責任公司網箱養殖的特色魚。因他們引進的魚種屬珍貴魚種,深受當地市場青睞,價格也高。公司還在水富縣城設立了一個銷售點,年內還將在鹽津、大關、彝良、昭陽、永善設立銷售點。正在爭取綠色無公害認證,注冊商標,托運或空運到大城市。
關河水產有限公司的入股方式是動態的,每年對公司的資產進行一次評估,每年吸納一次新的股東,到目前為止,關河水產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已發展到50多人,帶動群眾300多人進行網箱養魚,他們的目標是覆蓋6個村,帶動600人參與網箱養魚。
向家壩水電站庫區水產養殖能否未雨綢繆?
關河兩碗境內三個電站600萬平方米的水面,即可布置12000多平方米的網箱養魚,而向家壩水電站庫區面積達95.6平方公里,相當于關河兩碗境內三個電站庫區面積的15.9倍,而且向家壩水電站庫區不承擔城市飲水供給任務,是水產養殖的好地方。
按照最低比例計算,向家壩庫區也可承載19.08萬平方米網箱養魚,四川、云南平均分配,云南這邊也有9.5萬平方米以上的網箱養魚潛力。按照2000平方米1億元產值,向家壩庫區云南方面的水域少說也有47.5億元的水產養殖潛力。兩碗鄉網箱養魚既然為向家壩水電站庫區水產養殖提供了經驗借鑒,有關部門可否未雨綢繆,及早科學規劃,以便今后合理開發利用,為庫區群眾開辟一條致富新路?
來源:云南網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