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養豬產業給人印象一直是又臟又臭又累,而現在這一情況開始徹底改變。中國農業大省山東目前正大力推廣一項生態環保養殖技術,可實現養豬產業低污染、低排放和無臭氣。
在山東省沂南縣一座占地5萬多平方米,存欄1萬多頭生豬的現代化養豬場,記者雖然能看到生豬悠閑地躺在干凈的發酵床上進食、睡覺,但卻聞不到刺鼻異味,取而代之的是生物發酵時散發出的淡淡清香。由于采用自動給食、自動飲水技術,整個養豬場只有20個工人。
今年54歲的養豬場負責人王修貴穿著一身白色工作服,笑著說:“以往的養豬場總是臟、亂、差,但采用生態環保方式養豬后,感覺完全不一樣了。”
生態環保養豬也稱“自然養豬”或“發酵床養豬”,其原理是利用空氣對流原理建設豬舍,舍內設置80厘米左右的墊料池,填充鋸末、稻殼或秸稈等農副產品墊料,利用菌種使墊料發酵,豬的糞便直接排放到墊料上,在墊料微生物作用下發酵,具有成本低、耗料少、效益高、操作簡單、低污染等優點。目前,日本、韓國等都在大力推廣應用,普及率已達到60%以上。
據統計,中國不僅是豬肉消費大國,而且是生豬生產大國,每年豬肉產量將近5千萬噸,占全球總產量一半左右。與此同時,污染問題也一直困擾著中國養豬戶。據了解,一個千頭規模的養豬場,日排泄糞尿量可達6噸,年排泄量則在2千噸以上。
王修貴說,傳統的養豬方式下,每天都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反復進行清理排泄物。而現在,生態環保養豬技術能夠迅速有效地降解、消化豬的排泄物,沒有任何廢棄物排出養豬場。而且墊料在使用3年后成為優質生物有機肥,可直接用于果園、農田,每立方米的價格高達1000多元人民幣,達到循環利用、變廢為寶。
此外,這種新型的養殖方法,能夠讓豬在生態、環保、舒適的環境中自然生長,“尊重”了豬的自然生長特性,降低疾病的發生幾率,減少使用抗生素,解決了豬肉藥物殘留問題,使豬肉品質得到保證,價格比市場上普通豬肉價高出2元左右。經測算,平均每頭生態環保豬能多收入80元-100元。
沂南縣是中國首批健康養殖示范縣,也是最早從國外引進這一生物環保養豬技術,初步統計,這個縣已建成生物環保豬場60多處,發酵床面積近6萬平方米,年可出欄生豬20多萬頭。
沂南縣畜牧局局長徐中專說,這種新型的養豬模式已在中國多個省市得到推廣,特別是中國干旱、貧困、缺水的西部地區,因為不需每天清掃、沖洗豬舍,可節省用水70%以上,所以生物環保養殖技術具有巨大的推廣空間,這無疑將對中國千百年的傳統養豬模式帶來一場革命。
摘自:中國養殖網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