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奶農Martine和Arnaud騎自行車環游地球,考察各個奶牛養殖情況, 2010年3月20日經香港來到了中國。Martine和Arnaud去年9月1號從法國出發,先后訪問了歐洲的西班牙,非洲的摩洛哥,南美的巴西、烏拉圭、阿根廷、智利,大洋洲的新西蘭和澳大利亞等9國。20日荷斯坦記者從北京出發同他們在杭州匯合,一同開始了蘇杭牛場之旅。他們在接受荷斯坦網記者專訪時談到,經過此次環球牛場行,他們覺得世界奶業形勢不容樂觀。
法國:我們是2009年9月1日從法國出發,當時法國奶價極低,奶農們都在罷工抗議,他們倒了兩周的奶,拒絕把牛奶交給當地的乳品公司。
西班牙:旱情很嚴重,牛場的處境很困難,奶農過得很不愉快。
摩洛哥:奶農的養殖水平不高,教育程度都比較低,沒有給奶牛提供充足的食物和均衡的營養,所有的奶牛都非常的瘦,生產水平很低。
巴西:雖然是一個幅源遼闊、自然資源豐富的大國,但是總體奶牛的養殖水平很落后,奶業發展得不是很理想。
阿根廷:奶牛養殖的技術設備都很先進,但奇怪的是牧場主們雖然擁有牧場但是一般不親自在牛場養牛,他們只是投資、做一些大的決策和管理方案,牧場的日常工作全部是由雇傭工人開展。另外一件奇怪的事情是牛場沒有機會出口如此好的牛奶和乳制品。
智利:牧場大小不一,規模從20頭到2000頭不等,奶牛養殖技術也各有差異,經營方式多樣化。智利大部分規模牧場是由新西蘭投資的私人牧場,最小規模的牧場也有擠奶設備。
新西蘭:氣候非常好,采用放牧飼養。奶牛的飼養成本非常低,但是效益很高。新西蘭的奶牛養殖技術可能并不是最好的,但是他們擁有豐富的牧草資源,粗飼料成本低,牛奶的價格很便宜很有競爭力。
澳大利亞:干旱很嚴重,水源是奶農面臨的最大問題。大部分牧場采用自由式放牧,很多牧場自己種植牧草,但是由于目前的嚴重缺水,不少牛場難以維繼,甚至出現了殺牛的現象,更多的牛場考慮出售奶牛。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