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jiangsuanyou 于 2010-3-23 14:44 編輯
圖片2.png (367.68 KB, 下載次數: 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0-3-23 14:39 上傳
圖片3.png (228.13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0-3-23 14:40 上傳
圖片4.png (345.57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0-3-23 14:41 上傳
[size=133%]•
病原體:草魚出血病病毒(GCHV)為20面的球形顆粒、核心為RNA
[size=133%]•危害情況:
[size=133%]•
主要危害:草魚、青魚
[size=133%]•
受害魚規格:2寸以上的當年魚種,最常見的是6-10cm;2足齡以上草魚也可發生。
[size=133%]•
死亡率:一般為30~50%,個別地區60~80%;
[size=133%]•流行情況:
[size=133%]•流行區域:我國大部分地區,以“兩湖”“兩廣”為嚴重
[size=133%]•流行季節:春季~秋季
[size=133%]•水溫情況:一般20~33℃,最適27~30℃
[size=133%]•其他條件:水質差,魚體機能下降
[size=133%]•潛伏期:3-10天(影響因素水溫、病毒濃度等)
[size=133%]•癥狀:
[size=133%]•各組織器官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皮下肌肉、口腔、頭部、眼眶、鰭基、下頜、鰓蓋、腸、內臟器官
[size=133%]•魚體呈暗黑色,無光澤;
[size=133%]•離群獨游、不吃東西;
[size=133%]•有時出現:眼球突出,白鰓、腹水
[size=133%]•過去有“腸炎型”,“紅鰭紅鰓蓋型”,“紅肌肉型”三種表現
[size=133%]•診斷要點:
[size=133%]•皮下肌肉有點狀出血;
[size=133%]•常伴有其他部位及臟器的出血充血;
[size=133%]•血片檢查可見紅血球、血細胞數遠低于正常
[size=133%]•免疫學診斷
[size=133%]•預防方法:
[size=133%]•徹底清塘消毒;
[size=133%]•魚種用伏碘藥浴;
[size=133%]•合理密養,控制水質;
[size=133%]•人工免疫;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