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霉病
主要危害魚卵和幼魚。附著在卵或幼魚的表面。
病害分類:真菌性疾病
病因:魚體受傷而因真菌感染引起,病原體主要是水霉菌。
癥狀:感染水霉的魚卵表面附著一層白色絮狀物,在水中看上去象一個個小棉球。同家魚卵水霉病癥狀相似。患處滋生大量水霉,嚴重的行動緩慢,消瘦,不攝食,直至死亡。患病的魚種或成魚體表好似長了白毛。如不及時處理,胚胎將死亡,幼魚在其體表擦傷處有白色絮狀物,若得不到及時診治,隨病情加重會發生游動緩慢,反應遲鈍,食欲減退等現象,嚴重者身體瘦弱、死亡。
治療方法:
(1)及時將死卵挑出;
(2)魚卵可用1ppm的孔雀石綠每日浸泡一次,一次15-20分鐘;
(3)苗種或成魚可用2%-3%的食鹽水浸泡5-10分鐘;
(4)孵化期間每天用1g/m3孔雀石綠或1.5g/m3高錳酸鉀對孵化設施潑灑消毒一次;
(5)魚卵用2g/m3的孔雀石綠流水漂洗10—15分鐘,每天均為一次,連續3天,可起到防治作用;
(6)用濃度為30-50g/m3的孔雀石綠和1%的食鹽水混合溶液浸泡20~30分鐘有一定療效,在中華鱘苗種前期不使用藥物治療,而是用提高池水溫度進行控制。效果很好(溫度控制在25℃以上,以28~30℃為好)。
防病注意事項:
1、運輸和放養魚苗時,操作要細致,避免魚體受傷;
2、室內工廠化養殖或網箱養殖時放養密度要適當,避免鱘魚爭食飼料時擦傷。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