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慎重對待轉基因主糧商業化生產 | 2010年02月09日 09:50 東方早報【 大 中 小】 【 打印】 共有評論0條徐開彬
2009年11月27日,農業部批準了“華恢1號”、“Bt汕優63”兩種轉基因水稻,一種BVLA430101轉基因玉米的安全證書,兩個產品分別限在湖北省和山東省生產應用。獲得兩個轉基因水稻安全證書的是華中農業大學張啟發教授及其同事。這是中國首次為轉基因水稻頒發安全證書,也是全球首次為轉基因主糧發放安全證書。但是,有關轉基因水稻商業化種植的消息引來了各種擔憂,也引起了絕大多數網民的強烈反對。
世界上對轉基因食物分為兩大陣營:歐盟日本韓國強烈反對,美國提倡。比如,法國、德國、奧地利等歐盟國家至今都禁止在本土種植轉基因玉米。歐盟規定,轉基因物質含量0.9%以上就需清晰標明“本產品為轉基因產品”。日本與韓國禁止在本土種植轉基因糧食,禁止進口轉基因糧食。
美國雖然大規模種植轉基因大豆和玉米,但其中大部分大豆用于出口,剩下的大豆和玉米則主要用于制作動物飼料和生物燃料。美國人吃的食品,的確有一部分屬于轉基因食品,但偶爾吃吃的轉基因西紅柿或者土豆,跟每天都要吃的主食全換成轉基因食品,是完全不同的,否則美國消費者也會反對。最能說明問題的事實就是,雖然美國基因技術發達,但作為美國人主糧的小麥至今沒有進行轉基因商業化生產。
中國于2000年8月8日簽署了《國際生物多樣性公約》下的《卡塔赫納生物安全議定書》,國務院于2005年4月27日批準了該議定書,中國正式成為締約方。議定書的目標是保證轉基因生物及其產品的安全性,盡量減少其潛在的對生物多樣性和人體健康可能造成的損害,在缺乏足夠科學依據的情況下,可對他國試圖入境的轉基因生物及產品采取嚴格的限制與禁入措施。該公約的第23條規定,對轉基因生物要進行嚴格的風險評估、風險管理和增加決策的透明度和公眾參與,應在決策過程中征求公眾意見,向公眾通報結果。但是,關于我們13億人民主糧的水稻進行轉基因商業化生產,農業部根本就沒有向公眾征求意見。
根據“綠色和平”和網友的揭露,迫不及待要讓中國老百姓把轉基因食品當主食的“精英”學者,都跟全球最大的轉基因技術公司——美國孟山都(Monsanto)公司有密切的利益關系。綠色和平組織經過調查指出,種植轉基因作物,受益最大的不是農民,而是科學家和生物公司。轉基因技術具有專利權,科學家和轉基因種子公司掌握著專利,將獲取巨大的商業利益。
有些人打著解決我國糧食問題的旗號力推轉基因主糧,卻沒有看到 2007年我國的糧食總產量突破1萬億斤,根本不存在所謂糧食緊缺問題,而且這僅是在傳統小農經濟條件下提供的糧食,還存在巨大的糧食浪費。三農問題專家李昌平指出,我國現在的水稻、玉米、土豆等主糧在目前的技術下,至少10-20年內根本不會短缺,而且還有很大的增產潛力,甚至是凈出口國。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根本沒有必要急于大規模推廣轉基因主糧商業化生產。
(作者系美國費城天普大學助理教授) |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94314 |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