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寶典》2010年第三期
中獸藥產業尚待慢火“熬”
中獸藥,這是近三四年來養豬業最熱的產品之一。“抗病毒、天然、無殘留和無抗藥性”是其熱炒的概念。事實上,在禽流感、高熱病乃至H1N1流感期間,中獸藥在防治疫病中都有不錯的表現。另一方面,摻假、作假、過分夸大、炒作概念……剛熱起來的中獸藥又陷入爭議的漩渦。
市場混亂導致毀譽參半
目前我國通過GMP認證的獸藥企業有1486家,但是以專業研發中獸藥的企業卻寥寥無幾,大部分是企業附帶生產中獸藥。2009年中獸藥年產值大約40多億,占獸藥總產值不足20%。中獸藥的市場普及率還相當低。
“雖然現在市場上的中獸藥產品很多,”常年在養殖一線工作的資深獸醫師孫支文認為,在生產和臨床上真正能解決和控制當前復雜豬病的中獸藥產品卻廖若晨星。這是當前中獸藥在養豬業遭到前所未有漠視和冷遇的主要原因。
如今,有人認為中醫藥在防治疾病方面根本沒效,盡管普遍都知道抗生素耐藥性越來越強,耐藥菌株越來越多,耐藥譜越來越廣,但在使用抗生素上還是抱著不能不用的心態,孫支文表示,當前中獸藥陷入了推廣難的尷尬局面。
然而,當洋人把中草藥資源改頭換面,并美其名曰“天然植物免疫調節劑”以數十倍的價格賣給我們的時候,我們還要說:“OK,謝謝,外國佬的東西就是好,我們一般還是用國外的產品放心”。這幾乎成了養豬業一致的聲音。當外企把我們市場一步步瓜分和吞并的時候,國內獸藥界有些經營家和銷售專家卻喊著:“把垃圾都能賣掉的營銷才是營銷的最高境界……”這也使得國內一些企業陷入“重營銷,輕質量”的怪圈。
為了達到占領市場的目的,商家出盡奇招,炒作概念,夸大作用,甚至打價格戰,低價推銷。當前市場上幾元錢一公斤的中藥復方散劑隨處可見。孫支文認為這類產品難以保證質量。他舉例,他曾在某獸藥店復方麻黃魚腥草散才6元/公斤,其成分為:麻黃、黃芩、魚腥草、穿心蓮、板蘭根等,這樣的價格連養豬戶去市場買原料回來打粉都不行。更有甚者一公斤的理肺止咳散才賣到十幾元一公斤,這樣的價格連次等原料也買不回來。“如此低廉價格買回的藥葫蘆里究竟裝的是什么藥可想而知”。
廣東省天寶生物制藥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裕賢也認為,中獸藥市場相當混亂,特別是一些營銷性企業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的現象比較嚴重。假中獸藥的主要表現形式有中藥水針劑加化藥或抗體,中藥散劑利用中藥提取后的藥渣加工,中藥散劑加化藥,中藥散劑利用劣質的中藥原料加工,純化藥操作中藥市場概念等等。“結果只能是搬石頭砸整個中獸藥行業的品牌”。
中獸藥無用論?非也!
由于中獸藥市場混亂,以致對中獸藥產生了“無用論”的誤解。在一些養殖戶看來,中獸藥如“雞肋”,防病不如疫苗可靠,治病不如化藥療效快,只是跟風在季節變換時適當添加中獸藥起保健作用,以求心安。
中獸藥真的無用嗎?非也。中藥防治SARS的成功實踐,也讓世界進一步認識了中醫中藥。每當世界性瘟疫爆發,應用中醫中藥較為廣泛的亞洲國家傷亡人數都少于歐美等國,有力地證明了中藥對傳染性疾病的防治大有作為。特別是針對畜禽疾病中占主要部分的病毒性傳染病(如禽流感),中獸藥具有調節和治療作用,能提高動物機體的免疫力和抗應激能力。張裕賢認為,中獸藥的精髓在于“治未病,調節陰陽平衡,保持機體健康”。
的確,一些劣質中藥確實效果差,孫支文分析除了參假、作假行為等之外,他認為:“用西醫的思維來看待中獸醫本身就是錯誤的,容易導致對中獸藥的誤解。”中醫對癥,建立在陰陽五行說、辨證論治等理論之上,而西醫對病,主要依賴于藥物化學的發展和科學的進步。所以兩者間沒有可比性。
對于養殖戶認為中獸藥效果不明顯、起效慢方面,張裕賢認為,如果豬生病了,用藥后病情得到緩解,在恢復期食欲增加或母豬的生產性能提高,后期機體發病機會減少了,這些都是藥效的表現。“但80%養殖戶只看用藥后是否病情得到緩解。”張裕賢解析,這是不按照科學疾病發展規律看待問題的,因為疾病具有潛伏期、發生期、恢復期等,況且治療時,很多豬病已經是中晚期了,要求“一針見效”顯然是不符合自然規律的。
“一些獸醫缺乏中獸醫理論常識,不對癥下藥,也是對中獸藥的曲解”孫支文介紹說,如豬體因內熱結聚發病,仍開黃芪藥方。要知道黃芪是溫藥,具升陽補氣,托毒斂瘡之功效,雖然,西醫理論認為黃芪多糖有抗病毒作用,但中醫用藥對內有實熱者忌之,當豬有內熱的時候,反其道而行之,當然無效。
當然,肯定中獸醫的同時我們并不能否認西醫的作用,孫支文認為,目前,西醫在防治當前疾病能幫到我們的一個是實驗室診斷,第二個就是疫苗。應該重視科學的“中西醫”結合,用中醫防治、西醫檢測的疫病防控理念。
抗病毒市場空間擴大
非典、甲流等一系列惡性傳染病爆發期,無不伴隨著中醫中藥的身影。
中醫中藥在防病治病方面的優勢逐漸被世人所接受。“中獸藥在抗病毒方面具有化藥不可比擬的優勢,”汕頭高新區莊園植物科技有限公司銷售總監趙凱平介紹,應用中獸藥陰陽平衡的理論調理機體,提高機體免疫力對防治傳染性疾病有奇效。
近年來動物疾病日益復雜、傳染性疾病大面積爆發,更引起了整個行業對用藥的深思。業內人士不約而同地把中藥治療手段作為解決對策之。中獸藥因此受到了更為廣泛的重視。而在國家要求獸藥地標升國標后,以往被大量使用的化藥被禁止,更一步促進了中藥在獸藥行業中的快速發展和應用。
張裕賢介紹,散養戶在飼養管理模式上是粗放式的,缺乏保健意識,一般用西藥直接治療疾病;小型養殖戶用常規的疫苗,加少量的中藥保健,用西藥治療;規模養殖戶已經把中藥列入了常規的保健方案;集約化養殖場則把中藥保健作為疾病的防治屏障,起到治未病的作用。
此外,獸藥殘留已成為影響畜牧業發展的重要障礙。有關專家認為,中獸藥由于不會對食品安全構成威脅,將在很大程度上逐步取代化學藥品。
“近些年來,食品安全、藥殘與耐藥性等問題日益受到重視,許多發達國家已經禁用許多獸用化學類藥品和飼料添加劑。”據廣州白云華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紅星介紹,美國基于人畜交叉抗藥性的顧慮而撤銷了恩諾沙星與沙拉沙星在禽類使用的注冊標準,并且在可預見的未來也不再審批任何氟喹諾酮類作為獸藥。而由于發現化藥、抗生素類具有毒副作用及其殘留,嚴重地影響人類健康,甚至引起“三致”和損害免疫功能。2000年7月23日,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了限制對家畜使用化學抗菌藥新建議。
中草藥飼料添加劑在現代化、集約化養殖業生產中,具有防病保健、提高生產性能、低毒副作用等優勢。近幾年來,其研究和應用也受到了廣泛的關注。趙凱平認為,一些植物藥物諸如枸杞、當歸等充當飼料添加劑時,其實可以歸類為營養物質,非藥物范疇,“可以預見具有藥用和營養兩用的天然植物也能成為一個產業”。目前,市場上早已有中草藥添加劑、中草藥預混料和天然植物提取物等產品。
未來,專家建議中獸藥研發方向應該沿提高機體免疫力、治療混合感染、改善機體微循環、功能性恢復劑等方面發展。
行業第一難題:標準
長期以來,由于我國中獸藥生產缺乏創新、工業化水平低、劑型落后,不適應國內外市場的需求。同時缺乏科學規范的質量標準和扎實的科研實力。這都是制約中獸藥發展的難點問題。
首先是中獸藥藥物標準的制定較難,王紅星認為,由于缺乏藥物標準,所以很難保證新的中獸藥產品質量。在市場化標準化的今天沒有標準就會失去自我。
對中獸藥質量標準的規定主要體現2005版《中國獸藥典》,其中共收錄了685種中藥材和中藥成方制劑。不過大多還停留在簡單的控制水平上,部分中藥材如水紅花子、松針等仍然僅僅通過簡單的外觀形態來進行檢查和鑒別,能進行有含量測定的不到一半,因為中藥材多數來源于野生植物,占90%。其品種多、雜、散,造成對單方藥的標準研究和規范化的困難。不同的生長環境、季節、炮制方法,其藥效相差很大等等都是標準難以制定主要因素。
其次中獸藥劑型單一,應用不方便,也困擾著中獸藥產業化發展。
據了解,目前我國獸藥典中有195個中藥成方制劑,但劑型非常單一,只有不到10%是口服液、灌注劑等液體制劑,其余90%都是粉散劑,這樣就影響了中獸藥發展。當前,粉散劑的劣勢表現得越來越明顯,如有異味、適口性差、吸收不好、起效慢等給養殖戶帶來不方便。如果有西藥一樣的效果,養殖戶就寧愿用西藥,因為它使用方便,從而限制了中獸藥的發展。
“對于中獸藥的研發,可以考慮深加工、萃取、提純、超微粉碎等技術,這些在天寶公司都比較成熟”張裕賢介紹,把核心成分研究出來,發揮藥效,再根據不同的需要研制成如針劑、口服液、片劑等不同的劑型,方便養殖戶使用。
再者,中獸藥研發還遭遇人才隊伍短缺和產品利潤低等困難。
據了解,在全國生產中獸藥的企業中,90%以上的企業沒有真正受過正規中獸醫教育的研發人員或技術服務人員。而且國家高校獸醫教育偏重西方醫學,專門開辦中獸醫專業的高校寥寥無幾,當今,農牧專業高校招生難問題也加劇了專業人才隊伍的斷層。而且,中獸藥產品的價格比人藥要低很多,經過調查發現,同樣的配方、同樣的產品、同樣的工藝,如雙黃連顆粒,中獸藥價格僅僅是人藥的1/10、甚至1/50-100,比如獸藥廠賣的雙黃連顆粒劑為4萬元/噸,而人藥則達到了四五十萬甚至上百萬元/噸,這也是很多獸藥企業不重視中獸藥研發的一個原因。
廣東高山動物藥業有限公司科技創新中心主任俞立升——
純中草藥飼料添加劑成為研究熱點
中獸藥來源于植物、動物和礦物,均為取自自然界的天然物質。并完整保留了它們的天然結構和生物學括性,在防治禽畜疾病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中獸藥的治療特點表現在:一是天然性,無殘留,不產生耐藥性;二是增強動物機體的免疫力,能夠特異性或非特異性地增強動物機體的免疫力。
現階段中獸藥的作用(或說中獸藥的使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中獸藥的抗病抗病毒作用;增強機體健康、提高機體免疫力作用;驅除機體寄生蟲作用;改善機體微循環作用;開胃消食助生長作用;中獸藥的抗菌抗病作用等。
其中中草藥作為畜禽生長調節添加劑目前已成為研究的熱點。在國外,早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中草藥的開發和臨床應用也取得了很大的發展。特別是近年來國外眾多醫藥企業加大了對中醫中藥的研究,發現了中草藥在防治人畜疾病方面的巨大潛力,率先提出天然植物提取物免疫調節劑等概念。
國內外也經過大量的飼養試驗和臨床應用表明,純中藥飼料添加劑預防、治療、促生長效果顯著,藥效持久,適應面寬,可以完全替代抗菌素和促生長激素,與常規飼料添加劑相比,使用純中藥飼料添加劑還可以降低疾病防治成本,提高群體成活率,經濟效益十分顯著。
2008年,我們公司也開始著手對純中獸藥飼料添加劑的研究,并已經創立了“金方子動物營養添加劑”保健產品企業品牌。廣東省首家省級中獸藥創新中心也落戶于高山藥業公司。
不過,社會上對中獸醫也產生一些誤解,甚至有人極端地認為中獸藥完全無效應該廢除,起效慢、療效不確切等等。
我認為,中醫與西醫是兩個不同的體系,各有長短,可以互相借鑒,互相補充。中藥的整體觀和辨證論治決定了中藥應在抗毒抗應激、抗呼吸道病和增強免疫等方面的應用重點,同時,推廣中藥的保健預防理念就是體現了中醫“治未病”的精華所在。中獸藥作為調理用藥用于疾病的預防保健方面更具它的獨特之處,當然,中獸藥產品在質量方面也面臨一些問題,如中獸藥的藥效方面的影響因素就頗多,中藥的有效成分是其治病的物質基礎,而有效成分的質與量與該植(動)物的生長年限、采收季節、時間和收集方法密切相關,不同的加工炮制方法藥物會有不同的藥效,同時,藥物的配伍、用量、用藥時間都是影響藥效的因素。為解決這些問題,我們應該在藥材的種植、采收、加工炮制方面采取科學的方法、配伍使用則應在中獸醫理論的指導下進行。
養殖戶說法
化州農民養豬合作社社長李亞峰
養殖規模:共約2萬多頭母豬
主要用在母豬保健
2009年,合作社在中獸藥的花銷約40多萬元,占獸藥花銷總額的20%,比例并不大。有購買原料自己打粉,也有購買廠家的成品。幾乎每位社員都有用,中獸藥主要用于母豬保健,從社員的反饋情況看,對保持豬群健康,提高免疫力確實有所幫助,不過,在治療方面,效果就不明顯了。我們都缺乏一定的中獸醫理論知識,希望能有一些中獸醫專家多給予現場指導。
饒平縣千秋綠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鄭坤龍
養殖規模:約800頭母豬
理論先行
我用中草藥做保健給豬群已經有十幾年了,全部是自己采購草藥原料,自己打粉配料,通過草藥保健,以及“把陽光引進豬舍”人性化養豬理念,我的豬群特別健康,生產效益很好。總結以往的經驗最深刻的體會就是要理論先行,做中草藥豬群保健一定要懂得一些中獸醫理論,否則適得其反,之前我就遇到過一些養殖朋友,在大冬天用涼性十足,清熱解暑中草藥青蒿喂豬做保健,這明顯是對中獸醫理論的無知。
四會濟廣機械化豬場鄭少安
養殖規模:約1000頭母豬
主要靠廠家把關質量
我用的中草藥相對比較少,主要是母豬產子或泌乳時用一些,草藥的質量主要靠廠家把關。其實用中獸藥做保健是個不錯的方案,之前我也考慮過自己采購原料配飼料,但是去過中草藥交易市場看到質量大量發霉發臭的原料后,加上中獸藥市場參假作假的現象嚴重,就對中獸藥喪失了信心,我的豬群保健主要通過疫苗和提高營養。
部分常用中草藥
穿心蓮:涼血,消腫,燥濕。
魚腥草:消癰排膿、利水消腫、通淋。
板藍根:清熱,解毒,涼血,利咽。
甘草:補脾益氣,祛痰止咳,緩急止痛。
金銀花:具有廣譜抗菌作用,疏散風熱。
大青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山楂:開胃消食、化滯消積、活血散瘀。
黃芪:補氣固表、止汗脫毒、生肌、利尿。
馬錢子:通絡止痛,散結消腫。
蒼術:健脾,祛風散寒,明目。
大黃:瀉熱通腸,解毒,逐瘀通經。
野菊花:清熱解毒;疏風平肝。
山豆根:消腫利咽,用于咽喉腫痛。
桔梗:宣肺、祛痰、利咽、排膿。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