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7198|回復: 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草魚疾病

    [復制鏈接]
    跳轉(zhuǎn)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fā)表于 2010-3-12 16:20: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
    草魚出血病

    病原體
    草魚出血病病毒(GCHV)

    流行情況

    感染對象
    3-20厘米當年草魚種;

    流行水溫
    20-33℃時,;

    流行季節(jié)
    6
    10月,8月高峰期

    環(huán)境狀況
    水中溶氧降低,透明度下降,水中總氨、有機氮、亞硝酸態(tài)氯和有機物耗氧量高,水溫變化大

    臨床癥狀

    1、紅肌肉型:體色暗黑或微紅,無明顯的出血癥狀,肌肉呈點狀或塊狀充血,嚴重時全身肌肉呈紅色.有的因失血嚴重而出現(xiàn)白鰓現(xiàn)象。

    2、紅鰭紅鰓蓋型: 鰓蓋、鰭條基部、頭頂、口腔及眼眶四周明顯充血;

    3、腸炎型:主要是腸道嚴重充血,局部或全腸因出血而呈鮮紅色,體表與肌肉的出血現(xiàn)象不明顯.腸空無食,腸壁彈性較好.腸腔內(nèi)粘液較少,

    鏡檢
    可見腸腔內(nèi)有大量紅細胞及成片脫落的上皮細胞;

    病理變化
    嚴重貧血,血色變談,血紅蛋白含量和紅細胞數(shù)只有健康邊的一半左右。病魚各臟器小血管廣泛受損,毛細血管擴張充血,內(nèi)皮細胞腫脹、壞死,小動脈和小靜脈的內(nèi)皮及結(jié)締組織也有不同程度的腫脹和壞死病變,引起小血管破損出血。

    診斷
    根據(jù)臨床癥狀及流行情況作出初步判斷

    防治方法
    無特效治療方法,預防為主

    預防措施:生石灰或含氯消毒劑徹底清塘消毒;

    草魚種下塘前注射出血病滅活疫苗,或用伏碘(PVP-I) 60PPM藥浴25min

    加強水質(zhì)管理。

    治療方案(在發(fā)病初期用藥有一定作用)

    1、外用藥物:〔1〕用硫酸銅或氯化銅0.7mg/L全池潑灑隔天一次,連用2次;

    〔2〕用強氯精或魚蝦安等0.30.4mg/L藥物全池潑灑,每天一次,連用23次。

    2、內(nèi)服藥物:〔1〕每100kg魚用大黃、黃蓮、黃柏各0.5kg,食鹽0.5kg,碾粉經(jīng)煎煮后加人


    面粉制成藥面糊,涼后與鮮嫩青草拌和投喂,連投5天為一療程;

    〔2〕每100kg魚用鮮地榆根1kg洗凈.與45kg稻谷一起,加水煮至稻谷裂口,冷卻后投喂.連投5天為一療程,

    〔3〕每100kg魚每天用0.5kg刺槐子0.5kg,蒼生0.5kg,食鹽0.5kg伴飼投喂

    2爛鰓痛

    病原體
    柱狀屈橈桿菌

    流行情況

    感染對象
    魚種/成魚;
    青魚;
    鰱魚;
    鱅魚

    流行水溫
    開始流行,發(fā)病最適溫度為28一32℃

    流行季節(jié)
    水溫15℃以上均可發(fā)病

    環(huán)境狀況

    臨床癥狀
    體色發(fā)黑,離群獨游;鰓絲腐爛粘有污泥,有泥灰色、蠟黃色或白色的斑點病灶;鰓蓋骨內(nèi)表皮被腐蝕成一個圓形或不規(guī)則的透明小洞;病情嚴重時,鰓絲軟骨外露似棒狀

    鏡檢現(xiàn)象
    有大量細長、滑行的桿狀細菌,有些菌體聚集成柱狀,無大量寄生蟲或真菌

    病理變化
    P96

    診斷
    根據(jù)流行情況、臨床癥狀及鏡檢現(xiàn)象基本可以判定
    確診可用酶免疫法測定

    防治方法

    預防措施

    放養(yǎng)前徹底清塘消毒;魚種下塘前用高錳酸鉀(10-15mg/L)浸泡15-30min,或用2%-5%食鹽水泡5-20min;
    加強飼養(yǎng)管理,保持優(yōu)良水質(zhì); 發(fā)病季節(jié),每月潑灑生石灰(15-20 mg/L)1-2次,保持ph在8.0左右; 發(fā)病季節(jié),定期將烏桕葉扎成數(shù)小捆,放在池中漚水,隔天翻一次;如有寄生蟲,及時殺滅鰓上寄生蟲.

    治療方法:

    漂白粉(有效氯30%)1.0-1.2mg/L;三氯異氰尿酸(有效氯85%)0.4-0.5mg/L;優(yōu)氯凈(有效氯56%)0.5-0.6mg/L全池潑灑

    4 mg/L五倍子全池潑灑;

    0.3 mg/L商用紅霉素全池潑灑,同時,每公斤魚第1天用0.04克紅霉素拌餌投喂,第2天至第6天用0.02克,每天1次,6天為一療程;

    2.53.7 mg/L大黃全池潑灑。將大黃搗碎,用其20倍的0.3%氨水浸泡12小時后連渣帶水潑灑;

    3.7 mg/L 干烏柏葉(鮮葉為干粉的4倍)全池潑灑,烏柏葉用20倍的2%生石灰液浸泡過夜后,煮沸10分鐘,連渣帶汁被灑

    3 赤皮病

    病原體
    熒光假單孢菌(條件致病菌)

    流行情況

    感染對象
    草魚/青魚

    流行水溫
    不定

    流行季節(jié)
    四季可發(fā),尤其是在捕撈/運輸后,及北方越冬后,易爆發(fā)流行春末夏初較常見

    環(huán)境狀況

    臨床癥狀
    病魚兩側(cè)和腹部部分皮膚腐爛/出血;
    鱗片脫落; 鰭基部充血,鰭條腐爛、裂開,上、下頜和鰓蓋充血,呈塊狀紅斑;腸道有時充血發(fā)炎。在鱗片脫落處往往有水霉菌寄生。患出血病的一齡草魚,在水溫不正常時,多伴有赤皮癥狀。

    病理變化

    診斷

    根據(jù)流行情況、臨床癥狀及鏡檢現(xiàn)象基本可以判定 確診需進行分離/鑒定病原菌

    防治方法

    預防措施

    放養(yǎng)前徹底清塘消毒;

    魚種下塘前用高錳酸鉀(10-15mg/L)浸泡15-30min,或用2%-5%食鹽水泡5-20min;

    加強飼養(yǎng)管理,保持優(yōu)良水質(zhì);

    發(fā)病季節(jié),每月潑灑生石灰(15-20 mg/L)1-2次,保持ph在8.0左右;

    熒光假單孢菌為條件致病菌,只有在魚體表損傷才易發(fā)病,因此盡量避免魚體受傷

    治療

    漂白粉(有效氯30%)1.0-1.2mg/L;三氯異氰尿酸(有效氯85%)0.4-0.5mg/L;優(yōu)氯凈(有效氯56%)0.5-0.6mg/L全池潑灑

    4 mg/L五倍子全池潑灑;

    0.3 mg/L商用紅霉素全池潑灑,同時,每公斤魚第1天用0.04克紅霉素拌餌投喂,第2天至第6天用0.02克,每天1次,6天為一療程;

    2.53.7 mg/L大黃全池潑灑。將大黃搗碎,用其20倍的0.3%氨水浸泡12小時后連渣帶水潑灑;

    3.7 mg/L 干烏柏葉(鮮葉為干粉的4倍)全池潑灑,烏柏葉用20倍的2%生石灰液浸泡過夜后,煮沸10分鐘,連渣帶汁被灑

    4 細菌性腸炎

    病原體
    腸型點狀氣單孢菌

    流行情況

    感染對象
    二齡草、青魚危害比較大

    流行水溫
    >18℃;高峰 25-30℃

    流行季節(jié)
    每年在4
    6月流行。

    環(huán)境狀況
    水中溶氧降低,透明度下降,水中總氨、有機氮、亞硝酸態(tài)氯和有機物耗氧量高,水溫變化大

    臨床癥狀
    體色發(fā)黑;病魚腹部膨大,伴有許紅色斑點;肛門紅腫突出,嚴重時有黃色粘液流出,剖開腹部,有許多粘液,部分或全腸呈紫紅它并且有大量的黃色粘液;腸內(nèi)無食;腸壁彈性較差

    鏡檢

    腸腔內(nèi)紅細胞較少,有部分壞死脫落的上皮細胞。

    病理變化

    診斷

    防治方法

    預防措施
    放養(yǎng)前徹底清塘消毒;魚種下塘前用高錳酸鉀(10-15mg/L)浸泡15-30min,或用2%-5%食鹽水泡5-20min;
    加強飼養(yǎng)管理,保持優(yōu)良水質(zhì)

    治療


    內(nèi)服鹽酸蒽諾沙星,每千克餌料中加2克,外用二溴海因0.2克/米3 或0.3g/m3強氯精全池潑灑;

    每100kg魚每天用0.5kg大蒜或大蒜素2g,加食鹽0.2kg伴飼投喂; 外用二溴海因0.2克/米3 或0.3g/m3強氯精全池潑灑;

    每100kg魚每天用干穿心蓮2kg或新鮮的穿心蓮3g,加食鹽0.2kg伴飼投喂; 外用二溴海因0.2克/米3 或0.3g/m3強氯精全池潑灑;

    5白頭白嘴病

    病原體
    粘細菌

    流行情況

    感染對象
    青魚/草魚/鰱魚/鱅魚魚苗及夏華魚種;

    流行水溫
    /

    流行季節(jié)
    5-7月,6月高峰期,

    環(huán)境狀況

    臨床癥狀 病魚自吻端至眼球處及口周圍皮膚變成乳白色,有絮狀物黏附其上

    鏡檢
    患處粘液有大量滑行桿菌

    病理變化

    診斷
    臨床癥狀+鏡檢

    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預防同細菌性爛鰓病

    生石灰清塘用生石灰75150公斤;

    用1mg/kg漂白粉或4mg/kg五倍子全池追灑

    紅霉素0.3mg/L全池潑灑

    6白皮病

    病原體

    流行情況

    感染對象
    鰱魚、鱅魚、草魚魚苗及魚種;

    流行水溫
    20-33℃時,;

    流行季節(jié)
    6
    8月,8月高峰期

    環(huán)境狀況
    /

    臨床癥狀
    病魚從背鰭后部至尾柄末端的皮膚發(fā)白,呈白霧狀,皮膚發(fā)白處鱗片常脫落,嚴重時尾鰭殘缺或爛掉,病魚頭朝下,尾向上與水面垂直,時而作掙扎狀游動,時而懸掛與水中

    鏡檢
    大量桿菌

    病理變化

    診斷

    臨床癥狀+鏡檢

    防治方法
    預防同細菌性爛鰓病

    防治方法:用12.5g/m3金霉素或25g/m3土霉素溶液浸洗半小時;

    用1mg/kg漂白粉或24mg/kg五倍子全池遍灑。

    7打印病

    病原體
    點狀氣單孢菌點狀亞種

    流行情況

    感染對象
    感染體表受傷的鰱魚、鱅魚;

    流行水溫
    /

    流行季節(jié)
    全年可發(fā),夏秋季常見

    環(huán)境狀況

    臨床癥狀
    病魚患部出現(xiàn)紅斑,呈圓形或橢圓形,好似在魚體表皮加蓋的紅色印章,嚴重時表皮腐爛,露出骨骼或內(nèi)臟。

    病理變化

    診斷
    根據(jù)臨床癥狀流行情況可初判,確診:接種在R-S培養(yǎng)基,長出黃色菌落

    防治方法

    預防同細菌性爛鰓病

    防治方法:①用1mg/kg漂白粉或410mg/kg五倍子全池潑灑。②給患病親魚注射土霉素,每百公斤魚注藥7,0008,000單位,同時在病灶涂紫藥水。

    8水霉病(膚霉病)

    病原體
    水霉菌

    流行情況

    感染對象
    危害對象為魚卵和各種體表受傷的魚;

    流行水溫
    5-26℃時,最適溫度13-18℃

    流行季節(jié)

    環(huán)境狀況

    臨床癥狀 魚卵或魚體病變部位長著大量的棉絮狀菌絲,象一團團白毛。

    病理變化

    診斷

    防治方法

    在捕撈運輸和放養(yǎng)過程中,謹慎操作,盡量避免魚體受傷;

    用水霉凈20g/m3浸泡15min;

    全池潑灑水霉凈0.3g/m3;

    先用5%食鹽水浸洗病魚5min,再用100kg水加入80萬單位青霉素配成的溶液浸洗10min 。

    用4mg/kg五倍子全池遍灑。

    9小瓜蟲病

    病原體
    多子小瓜蟲

    流行情況

    感染對象
    青魚/草魚/鰱魚/鱅魚;

    流行水溫
    15-20℃時,>26℃基本不感染

    流行季節(jié)
    /

    環(huán)境狀況

    臨床癥狀 病魚皮膚和鰭上布滿一個個白色點狀的囊泡,同時伴有大量粘液,表皮糜爛、脫落

    鏡檢
    卵圓形或球形,全身密布短而均均勻的纖毛,大核馬蹄形或香腸形,小核圓形,緊貼在大核上。見圖

    病理變化

    診斷

    臨床癥狀+鏡檢,或?qū)⒂邪c的鰭條剪下,放在盛淡水的白磁盤中,于光線好的地方,用針挑破白點的膜,若有小蟲滾出即可診斷。

    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物理想治療方法

    徹底清塘消毒

    加強飼養(yǎng)管理,保持良好環(huán)境

    2mg/L醋酸亞汞或硝酸亞汞藥浴1.5-3h

    全池潑灑亞甲基蘭2mg/L,每天一次,連續(xù)幾天.

    10車輪蟲病

    病原體
    車輪蟲

    流行情況

    感染對象
    青魚/草魚/鰱魚/鱅魚的魚苗及魚種;

    流行水溫
    20-33℃時,;

    流行季節(jié)
    全年可發(fā),以夏季高溫危害大

    環(huán)境狀況

    臨床癥狀
    少量寄生,無明顯癥狀,嚴重時,寄生處粘液增多,呼吸困難,
    魚體消瘦發(fā)黑,游動緩慢.一般無特殊癥狀

    鏡檢
    見圖,側(cè)面觀象氈帽或菜碟,蟲體隆起面稱口面,相對面稱反口面,其最顯著的構(gòu)造是齒環(huán)和輻射線.

    病理變化

    診斷

    進行鏡檢

    防治方法

    預防
    魚苗飼養(yǎng)20天左右,及時分塘;

    下塘前用8-10mg/L硫酸銅(硫酸銅:硫酸亞鐵=5:2)或10-2mg/L高錳酸鉀藥浴10-30min或2%-4%鹽水藥浴2-15min

    治療方法:

    用0.7mg/kg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合劑 全池潑灑;

    復方魚蟲凈0.3-0.4mg/L 全池潑灑;

    用魚蟲克星0.15mg/L 全池潑灑;

    用生石灰徹底清塘消毒。

    11三代蟲病

    病原體
    三代蟲

    流行情況

    感染對象
    青魚/草魚/鰱魚/鱅魚的魚苗及成魚;

    流行水溫
    20℃時,;

    流行季節(jié)
    春季和初夏

    環(huán)境狀況

    臨床癥狀
    病魚在水中狂游,體表出現(xiàn)大量粘液,病變部位可看到細毛狀蟲體病魚鰓絲腫脹,鰓局部呈蒼白色,呼吸困難,魚體消瘦,游動緩慢,食欲廢絕而死

    鏡檢
    見圖

    病理變化

    診斷

    將病魚放在盛清水的培養(yǎng)皿中,以放大鏡可觀察到蟲體在魚的體表作蛭狀運動,

    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

    魚種放養(yǎng)前用20mg/kg高錳酸鉀溶液浸洗20分鐘左右;

    用0.2-0.3/kg90%的晶體敵百蟲溶液全池遍灑;

    用1/1000的氨水溶液浸洗病魚10分鐘

    復方魚蟲凈0.4g/m3全池潑灑;

    滅蟲精o.15g/m3全池遍灑。

    12 鉤介幼蟲病

    病原體是河蚌的幼魚。危害對象為草魚、鏈魚、鯉魚、鮑魚等。癥狀:病魚身上可看到米黃色三角形小點。防治辦法:①清除塘內(nèi)的蚌類。②用0.7mg/kg硫酸銅全池追灑,每隔35天噴灑一次。

    13 錨頭蚤病

    病原體
    多態(tài)錨頭蚤、魷錨頭蚤

    流行情況

    感染對象
    青魚/草魚/鰱魚/鱅魚的魚苗及成魚

    流行水溫
    12-33℃時,;

    流行季節(jié)
    /

    環(huán)境狀況

    臨床癥狀 病魚焦躁不安,游動緩慢,寄生部位充血發(fā)炎,腫脹,出現(xiàn)紅斑。肉眼可見錨頭經(jīng)寄生

    病理變化

    診斷

    防治方法

    防治

    用90%晶體敵百蟲0.5g/m3全池遍灑,間隔2周一次,連灑23次。;

    用魚蟲克星0.15g/m3全池遍灑。

    14 鲺病

    病原體
    日本鲺

    流行情況

    感染對象 青魚/草魚/鰱魚/鱅魚

    流行水溫
    16-30℃時,;

    流行季節(jié)
    全年可發(fā)

    環(huán)境狀況

    臨床癥狀 魚體形成很多傷口,出血,病魚在水中狂游或常躍出水面,魚體消瘦,食欲減退。

    鏡檢
    見圖

    病理變化

    診斷

    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

    用0.30.5mg/kg敵百蟲溶液全池潑灑。

    中國畜牧人網(wǎng)站微信公眾號

    評分

    參與人數(shù) 1論壇幣 +1 收起 理由
    天使的笑 + 1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僅供畜牧人網(wǎng)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quán)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fā)
    發(fā)表于 2010-3-12 17:24:25 | 只看該作者
    好帖!再過一段時間養(yǎng)魚就開始了,養(yǎng)魚戶和福音

    評分

    參與人數(shù) 1論壇幣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個回復系統(tǒng)自動獎勵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發(fā)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lián)系我們

    關(guān)于社區(qū)|廣告合作|聯(lián)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yè)網(wǎng)絡(luò)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1 17:40, 技術(shù)支持:溫州諸葛云網(wǎng)絡(luò)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衡南县| 遂平县| 曲周县| 资源县| 象州县| 新余市| 于田县| 大同市| 宁蒗| 山西省| 德格县| 牡丹江市| 兴隆县| 泰和县| 阿尔山市| 靖安县| 永吉县| 陆良县| 新密市| 平泉县| 道真| 于都县| 宜良县| 讷河市| 望城县| 正蓝旗| 车致| 固安县| 克什克腾旗| 蓬安县| 团风县| 罗江县| 巴青县| 亳州市| 定州市| 新龙县| 奉贤区| 宜兴市| 崇左市| 西宁市| 龙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