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家寶總理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今年中央財政擬安排“三農”投入8183億元,比上年增加930億元,地方各級財政也要增加投入。8183億元的投入,創下了歷史新高。兩天來,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圍繞這筆巨額投資如何更有效的使用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
“三農”支出增幅明顯高于財政支出平均增幅
根據財政部向全國人大所作的預算報告,2009年,中央財政“三農”支出7253.1億元,增長21.8%。高增幅、高投入極大地改善了農村的生產和民生狀況。
全國政協委員、湖北省農業廳副廳長王紅玲說,近年來,各級財政不斷加大對農村建設的投入,大量的財力、物力涌入農村,農村基礎設施、公益設施建設有了極大的改觀,有力的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特別是文化、體育、娛樂等公益設施建設受到普遍歡迎,廣大農村居民充分感受到國家“惠農”政策的實效,對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提高農村整體文化素養起到了很大作用。
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分析認為,國家對民生支出增幅明顯高于財政支出平均增幅,表明國家收入分配重點逐漸向城鄉居民傾斜,財政在支持改善民生方面投入力度不斷加大,取得實質性進展。
今年中央財政用于“三農”方面的支出安排8183.4億元,增加了930.3億元,增長12.8%,雖然增幅低于去年,但是也遠高于中央財政2010年一般支出的6.3%的增幅。而且還安排教育支出2159.9億元,增長9%,醫療衛生支出1389.18億元,增長8.8%。這些資金都投向社會事業發展的薄弱環節和困難地區的弱勢群眾。
賈康認為,今年的預算安排特別強調以財政支出結構的優化來保障和改善民生。“三農”、科技、教育、環保等方面的支出,在前面若干年得到連續的傾斜支持之外,今年繼續得到重點支持,增長幅度都明顯高于一般支出的平均增長幅度。此外,中央對地方稅返還和一般性轉移支付的安排,大部分也將用于“三農”和民生支出。
涉農資金最好整合使用
支持“三農”發展的資金數額巨大,如何把這筆資金使用好,來自基層政府部門的代表委員更有發言權。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平頂山市委書記趙頃霖說,這么多錢要落實得好,操作層面上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他提出了具體建議:涉農資金用于生活性的,要與村莊改造相結合。比如沼氣項目、安全飲水工程等等,必須建立在科學的規劃上,要整合自然村,確定核心村,按照科學布局上項目。現在很多地方4000人散落在幾十個自然村里,這里一個、那里一個,現在上項目成本投入太高、浪費太大;但是如果把自然村合并成核心村,集中居住,成本會降下來很多。
全國政協委員、民革湖南省副主委、中南大學教授朱建軍也建議,調整惠農資金的補貼結構,減少或刪除效益不大的一些補貼資金,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原則,在惠農資金中增設“惠村”資金,按村的人數、村的耕地面積等直接劃撥到村,該資金主要用于村級基礎設施、村級公益設施建設等。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開封市市長周以忠提出支農資金千萬不能撒胡椒面,他認為,涉農資金分散使用,和農村規劃、總體發展銜接不夠。應該集中財力,每年解決群眾關心的一兩個問題,而不是每年都做,每年都撒胡椒面,讓省市縣去跑項目,消耗了大量精力。
要加強資金監管力度
“這些錢投下去后不能不監管,必須加大對支農資金的監管力度。”全國政協委員、遼寧盤錦北方農業技術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許雷在基層調研時發現了資金使用缺乏監管的問題。他舉例說,政府報告中提出支持農田水利建設,他在下面調研時發現,有些U型管里面應該有鋼筋的,但是實際上都沒有,踹一腳就壞了。這些項目在向上面申報時,肯定不是這個標準,必須按照當初立項時的標準加大監管。
王紅玲也發現了各地重建設、輕管理的問題。她在調研中發現,當各方面的資金紛紛投入到農村公益基礎設施建設后,后期管理就顯得相對滯后,極大地影響了公益基礎設施長期效益的發揮。因此,她建議,重視后期管理,發揮長期效益。在安排資金投入時,不要只是一次性投入就不管了,對于其后期的維護等經費也要有細致的考慮和安排。
還有的委員對資金的使用流向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全國政協委員、遼寧鐵嶺市政協副主席金晏山認為,應加大對產糧大縣財政的轉移支付力度,對縣、鄉、村給予適當工作經費補貼。要以農民銷售商品糧多少進行補貼,改變現行以實際種糧面積進行補貼的糧食直補方式,激勵糧食主產區和種糧農民多種糧。要降低糧食主產區的農業政策性保險配套比例,減少最好取消產糧大縣的財政配套資金。
支農資金向民族地區傾斜,是一些來自基層的代表委員關注的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吉林省延邊州人大常委會主任金碩仁建議,國家依法推進落后地區發展,進一步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采取投資激勵措施,實行稅收信貸優惠政策。
全國政協委員、云南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副縣長何春說,“中央和省政府在落實項目的同時,都要求縣區政府拿出一定比例的資金用于配套。這對屬于‘吃飯型財政’的邊境少數民族地區來說是一個難題”。因此,她建議,加大對邊境少數民族地區的投資扶持力度;在扶持地方建設項目時,均衡地區間的差異,在配套資金上,不搞“一刀切”,取消邊境少數民族地區配套資金并給予安排項目前期費;安排邊境少數民族地區項目時給予傾斜,取消縣級承擔項目前期費。
作者:寧啟文 施維
來源:農民日報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