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1757|回復: 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飼料] 豬肉“土洋之爭”凸顯基因之重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fā)表于 2010-3-4 11:17:2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德保黑豬曾經與巴馬香豬一樣馳名八桂,然而這一廣西特色豬種如今卻陷入了瀕臨滅絕的尷尬境地———整個德??h僅存300多頭母豬,且全部用于雜交配種,連一頭純種公豬都找不到了。

      為了保護德保豬的血脈,廣西畜牧研究所用一年多的時間到處尋訪,終于找到15頭自成種群的德保豬。它們于2009年底抵達南寧,成為寶貴的“活體基因庫”。地方土豬“式微”的另一面,是紅紅火火的“洋豬”種源市場。

    德保豬“香火”難繼

      廣西有七大地方豬種:陸川豬、隆林豬、德保豬、桂中花豬、環(huán)江香豬、巴馬香豬、全州東山豬。其中,德保豬以全身黑色、體型較大、頭吻尖長的特點而“獨步豬群”。

      在外來種源沖擊下,德保黑豬種群在近20年間迅速減少,到2005年底德??h存欄母豬僅有397頭,到2006年末全廣西僅剩2858頭,已近滅絕邊緣。

      2009年,農業(yè)部把德保豬列入畜禽種質資源保護項目,要求廣西保存德保豬的優(yōu)秀基因,廣西畜牧研究所承接了這一任務。

      實際上,早在2008年,該所就已經著手組建德保豬保種核心群,但難度之大超乎預想。

      “在德保連一頭純種公豬都找不到。”廣西畜牧研究所養(yǎng)豬研究室副主任潘天彪說,當地農戶只留母豬,用來跟外來豬種雜交,幾代繁衍下來,純種公豬已銷聲匿跡。

      專家們把最后的希望放在大山深處的瑤寨,那里跟外界接觸不多,或許能留下德保豬的一線“香火”。

      經過幾個月尋訪,專家們來到德??h東陵鄉(xiāng)石山地區(qū)的一個偏遠山村,在這里,專家們終于發(fā)現了幾頭純種公豬———主人正準備把它們“處理”掉,因為雜交豬的風氣也刮到了這里。聽完專家說明來意,主人連連擺手:“想要豬苗,還得等下一胎,現在母豬已經配上雜交種了?!?br />
      又過了半年,這些德保公豬才得以站了一班“崗”。等新生的純種小豬在當地長到3個多月大,研究人員才把豬群小心翼翼地接回南寧,進行異地保種。這批豬共15頭,有3個家系(即3代之內無近親血緣關系),它們將承擔起為整個德保豬種族“傳宗接代”的任務。

    洋豬種攻城略地

      擠壓德保豬等本地土豬生存空間的是從國外引進的三元豬(即杜洛克、長白豬和大白豬,俗稱“杜長大”)。這些外來豬種生長快、飼料利用率高,成為我國快速推廣的主要良種。

      在武鳴縣雙橋鎮(zhèn),十幾個人在一家豬品種改良推廣站的門口排成了長隊,每個人手里都提著一個保溫壺,他們是來買豬冷凍精液的,品改站提供的良種豬精液,都來自于“杜長大”種豬。

      “我現在都不養(yǎng)公豬了,直接來買豬精就行。”農戶老陸告訴記者,他做豬苗生意,養(yǎng)有十幾頭母豬,以前還留著公豬自己配,如今都用冷凍精液了———一是因為國家對豬的冷凍精液有補貼,二是因為良種豬精液確實好,“養(yǎng)出來的豬屁股肥肥圓圓,長肉快,瘦肉多”。

      據該站負責人介紹,這里的種豬都是從國外進口的,價格高昂。如今帶有國外血統(tǒng)的三元雜交豬是市場消費的主力。至于純種的地方土豬,已經幾乎沒有人養(yǎng)了,“同樣長1千克肉,三元豬只用3千克飼料,土豬要用4千克料,養(yǎng)土豬當然虧本”。

      三元豬的另一個明顯優(yōu)勢就是生長快。廣西畜牧研究所所長黃敏瑞說,三元豬是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在我國大力推廣的。當時的背景是生豬產量低,總量供應不足。而三元豬出欄快,能滿足居民對豬肉的大宗消費需求,因而得到快速發(fā)展?!氨热绲卤Xi這樣的土豬,長3個月才20多千克,要養(yǎng)8個月~10個月才出欄。三元豬一天就能長800多克,半年不到就能出欄了”。這就是為什么上世紀90年代初以前德保黑豬遍布德保全縣,而如今卻瀕臨絕跡的原因。

      但是,隨著生豬市場供求矛盾的解決,居民對豬肉的“量”滿足了,對“質”又提出了更高要求,很多人懷念起風味更佳的土豬肉。

    土豬味美卻太肥

      “鄉(xiāng)下的土豬肉就是比城里的好吃!”很多市民認為土豬肉“好吃”是因為養(yǎng)的時間長、喂的飼料少,并不清楚豬的品種也是決定豬肉是否好吃的關鍵。

      德保豬、陸川豬等本地土豬吃起來香甜細嫩,主要因為土豬是脂肪型的,豬肉所含的肌間脂肪多,瘦肉率只能達到42%,所以吃起來很細膩”。而洋豬是瘦肉型的,肌肉纖維粗,有62%以上的瘦肉率,煮出來容易老,吃起來留渣。

      黃敏瑞認為,土豬肉不能與洋豬肉一樣走大眾市場之路,因為它的產量、瘦肉率無法與洋豬相比,走品牌豬肉的道路是可行的,“現在洋豬瘦肉每千克20元,土豬肉要賣到兩倍到三倍的價錢才能維持”。

      要解決豬肉“質”與“量”的矛盾,就要從開發(fā)新的豬種入手,而德保豬等地方豬種的基因,將是那把開鎖的“鑰匙”。

    寶貴基因不可丟

      目前,除了德保豬和隆林豬狀況稍危外,其余幾個廣西地方豬種的保護和開發(fā)還是不錯的,如陸川豬、巴馬香豬等已有保種場,經濟利用的前景也看好,已經有了多個相關的豬肉產品品牌。廣西畜牧研究所將把這些豬種都引回來進行保種開發(fā)。

      據介紹,本地土豬有很多優(yōu)良基因是洋豬所沒有的,比如耐粗飼、免疫力好、產子多、可以生態(tài)放養(yǎng),不像一些洋品種易生病、不喂精料就不能繁殖。目前該所研究的方向就是在保存這些優(yōu)良特性的同時,引入其他豬種的優(yōu)點,把本地土豬的生長速度和瘦肉率提高,培育出一個適合本地的新豬種。

      目前,廣西畜牧研究所在這些方面已取得了不少經驗,該所利用杜洛克公豬與陸川母豬雜交出的“桂科1號”豬種,在保持了較多的肉質脂肪的同時,瘦肉率還比陸川豬提高了20%。黃敏瑞說:“要保護好我們自己的本地禽畜資源,才能育出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品種,如此才能在世界的種源市場上取得一席之地。”

    摘自:三農在線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評分

    參與人數 2論壇幣 +11 收起 理由
    yisiyi + 10
    王彬 + 1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fā)
    發(fā)表于 2010-3-4 12:10:33 | 只看該作者
    原來不夠重視,導致很多品種頻臨滅絕,在市場利益的推動下,政府對這些品種的重視不夠,沒有引導和扶持,結果政府要花更多的人力物力來保種!?

    評分

    參與人數 1論壇幣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個回復系統(tǒng)自動獎勵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發(fā)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畜牧人

    中國畜牧人養(yǎng)豬微信公眾號

    畜牧人養(yǎng)豬

    關于社區(qū)|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yè)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2 07:12,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昌市| 西吉县| 广州市| 同仁县| 迁西县| 丹棱县| 达州市| 高雄县| 遵义县| 甘谷县| 融水| 隆回县| 乌兰察布市| 天门市| 肥东县| 班戈县| 定南县| 花垣县| 饶河县| 龙南县| 瓮安县| 孝义市| 奈曼旗| 青阳县| 洮南市| 新民市| 镇江市| 金湖县| 洛隆县| 九台市| 宕昌县| 赫章县| 上高县| 连州市| 镇原县| 准格尔旗| 清新县| 瑞丽市| 阿拉善右旗| 正镶白旗| 淅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