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anbo 于 2010-3-3 15:23 編輯
仔豬滲出性皮炎的診治
本文摘自: 中國養豬信息網
仔豬滲出性皮炎,也叫仔豬葡萄球菌皮炎,是豬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仔豬急性接觸性皮炎,以全身油脂樣滲出性皮炎為特征。細菌侵入途徑為皮膚創傷,疾病傳播迅速,同一窩的仔豬可在短時間內相繼感染發病,其主要的傳播途徑為接觸感染,母豬的皮膚、耳朵等處藏有的病菌,是主要的傳染源。因此必須采取綜合性的防治措施才能控制疫病的發展。河北省威縣章臺鄉王某養豬場,2006年7月間發生一起仔豬滲出性皮炎,共有發病豬87頭,死亡5頭,通過診治使疫情迅速得到控制,現報告如下:
一、發病情況及癥狀
2006年7月20日,威縣章臺鄉王某飼養的150多頭豬,其中13頭母豬,40多頭架子豬,其他均為仔豬,有一窩仔豬發病12頭,1周內先后有6窩仔豬全部發病,共53頭,死亡4頭,后到邢臺市獸醫院診治。此時還剩49頭病仔豬。主要發生在10日齡~25日齡的仔豬。大部分病豬體質弱,發育不良。精神沉郁,呈濕疹性病變,初期在嘴部、眼睛、耳朵周圍皮膚發紅,出現紅褐色疹點,后期體溫升高,逐漸發展到全身性皮膚發紅,出現黃褐色脂性滲出物,表皮增厚,干燥,龜裂,這時病豬呼吸困難,衰弱,出現伴有脫水癥狀的敗血癥而死亡。
二、剖檢病變
剖檢3頭死豬,皮下有廣泛的出血,肝、脾、腎、心臟等表面有大小不等的膿性壞死灶,淋巴結腫脹。
三、實驗室診斷
1.取死豬的心、血、肝、脾等病變組織分別涂片,做革蘭氏染色,鏡檢,菌體呈球形,有單個、成對或呈葡萄狀排列,革蘭氏陽性。將病料用普通瓊脂及肉湯培養,24h和48h后,分別取病樣鏡檢,形成圓形不透明,濕潤,表面光滑隆起,邊緣整齊而呈金黃色的菌落,肉湯渾濁。取菌落涂片染色鏡檢,其細菌形態與病樣所見細菌相同,并呈典型的葡萄狀排列。
2.查疥螨病原:刮取病患部皮膚與健康皮膚交界處的皮屑于載片上,用5%甘油水溶液處理后,置于顯微鏡下,未發現疥螨蟲體。
通過臨床癥狀、剖檢病變、實驗室檢驗,診斷為仔豬葡萄球菌皮炎。
四、防治
1.發現病豬后,立即隔離或淘汰,然后對病豬污染的圈舍及養豬環境用綠威霸消毒液進行徹底消毒。
2.用新霉素軟膏涂擦創面,每日1次。
3.用百樂美、熱快克注射液按說明肌肉注射,連用3天~5天即可。
4.中藥拌料喂母豬:板藍根150克,黃芩150克,蒲公英150克,雙花100克,甘草50克,共為細末,每次每頭母豬30克,每天2次,連用3天~5天。
5.所喂飼料內增加多種維生素,VC、AD3粉、微量元素,對開食仔豬給予全價飼料,增強豬群整體的抗病力。
采取以上綜合性防治措施后,第5天全群仔豬基本上得到治愈。49頭病仔豬,只有癥狀特別嚴重的1頭死亡,其他全部康復。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