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莞經信局新年1號文件《關于進一步規范生豬屠宰經營秩序有關問題的通知》提出建議制訂生豬交易價格指引,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甚至有人發問,為確保生豬交易價格合理,保障肉品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利益,東莞生豬要實行指導價?
記者昨日從市物價局證實,東莞生豬價格執行市場調節價,上述價格指引行為是行業協會的價格自律行為,與政府市場指導價無關。市肉類行業協會相關人士則坦言,為了防止批發價格壟斷行為,東莞生豬批發業界執行7%毛利率上限控制已有一年之久。
生豬批發商制潛藏壟斷
就在陽歷新年伊始,高埗鎮12個綜合市場的肉販就讓市民見識了斷肉的痛苦。盡管時間過去一星期,仍有3個市場的肉販堅持停市。從去年到今年,全市范圍內大規模的豬肉罷市事件超過4起。
記者調查發現,這之間的矛盾歸根究底都是圍繞著生豬批發制度,而這當中利益偏差暴露出來:一方面政府希望通過推行生豬批發制,監控生豬來源;一方面強制性的生豬批發制度,又極容易滋生區域性的壟斷行為;與此同時,肉販卻更希望減少中間環節,自己采購,降低成本。
東莞生豬一直備受關注,先有四清理、生豬基地認定到禁止養豬,通過5年多政策調整,東莞的生豬生源基本依賴外向型。也正是基于此,生豬批發價成為東莞生豬流通環節一個敏感環節,去年以來伴隨著肉檔罷市事件的增加,使得生豬批發價成為豬肉安全外另一個倍受爭議的話題。
從2006年下半年開始,東莞市正式啟動生豬產銷聯建工作。全市32個鎮街分別設有一個定點屠宰場,由各鎮食品公司管理,實行強制性的生豬定點屠宰制度。
產銷聯建工作開始時,允許肉販自行采購生豬到屠宰場宰殺然后銷售,從去年開始,東莞禁止此做法。目前形成生豬采購、屠宰和銷售格局是,各鎮街指定批發商到定點基地購買生豬,肉販和商場超市只能到批發商處拿豬并且到所在鎮街的屠宰場定點屠宰,然后上市銷售。
“生豬批發商制度是我市生豬產銷聯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確保生豬產銷聯建工作的有效實施具有重要意義。”市經信局指出。不難看出,出于維護豬肉安全的考慮,市經信局依舊會延續生豬批發商制度,但也注意到了生豬批發制度潛藏的價格壟斷可能性,為此價格指引的設想也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形成。
7%的毛利率上限已經執行一年
如果要對生豬批發價格進行指引,又該如何制定?
一提到價格指引,很快就會與政府指導價聯系起來。昨日,市物價局成本調查監測科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按照《價格法》,價格分為政府定價、政府指導價和市場調節價。在廣東省價格管理目錄中,生豬是屬于市場調節價。只有出現價格異動或過快增長時,市物價局會提請省人民政府提請臨時干預措施。如去年的07年年中到08年年初,生豬價格上漲過快,東莞就實施過臨時價格干預。
這位負責人表示,在生豬仍是市場調節價,企業有權自主定價的前提下,也鼓勵行業協會組織價格道德自律。
根據市經信局的設想,建議由市肉協牽頭制訂生豬交易價格指引,各鎮(街)生豬批發商要以此為指引,進一步調控生豬供求平衡,確保生豬交易價格合理。
而記者了解到,實際上從去年開始,全市食品公司及批發商內部都在推行生豬批發7%毛利的一條上限規定。何謂7%毛利上限?市肉類行業協會秘書長黃吉渠告訴記者,由于東莞生豬來自不同地區,不同省份的生豬進價、運輸成本以及出肉率等各不相同,因此很難從進價以及銷售價格上進行價格指引。“為此,就通過嘗試毛利率來進行衡量。一般來說,批發商采購生豬到批發給肉販的過程中,毛利率不能超過7%,超過7%就不合理了。”
對于這個7%是怎樣核定,黃吉渠說這也是根據行業長期積淀規律測算,目前也得到了市生豬批發商的認可,執行這種毛利上限的目的就是為了形成一種行業價格自律,保證下游肉販合理的利潤空間。
黃也坦言,單由協會來進行價格指引,力量還是比較微弱的。但是有嘗試在先,將來如果推行價格指引還是會考慮設定毛利上限這種方式。
摘自:南方日報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