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腹瀉的原因
1 造成腹瀉的原因大體上可分為非病原性因素以及病原性因素兩種, 其中非病原性因素包括營養和飼養環境的應激,如潮濕、溫度變化、斷奶應激、季節溫差等。
1.1營養性腹瀉
1.1.1飼料中植物蛋白所占的比例過高或者能量不足。由于仔豬胃液分泌少,消化酶種類少,酶的活性低,再加上胃酸含量不足,所以仔豬飼料中蛋白質的含量不易過高,如果使用高蛋白必須采用高能支持,并且提供質量可靠的蛋白原料,否則會引起消化不良和腹瀉,最好選用可利用的高消化性的動物性蛋白質。
1.1.2飼料中含有抗營養因子。飼料中某些抗營養因子,如植物凝集素、蛋白質酶抑制因子等,不但影響飼料蛋白質的消化吸收,同時還破壞腸道組織的完整性,造成消化道和腸道吸收障礙,進而引起仔豬腹瀉
1.1.3飼料中營養因子缺乏。仔豬飼料中維生素需要量雖然不多,但是必不可少,如煙酸和VB2等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代謝過程中重要的輔酶,缺乏會導致消化不良和腹瀉。此外還有一些微量元素的缺乏也會導致仔豬的腹瀉,如缺鐵或缺銅會引起仔豬貧血,結果使機體對大腸桿菌敏感,進而引起并發性腹瀉。
1.1.4飼料中纖維素含量過高。日糧中添加適量的纖維素物質,可促進仔豬消化器官的發育及維持正常的微生物區系平衡,有效防止仔豬腹瀉,但仔豬對纖維素的消化能力較差,過高的纖維素不但影響對飼料的消化率,而且使消化道黏膜受到機械損傷,結果發生腹瀉。
1.1.5 飲水不足或者水質問題,以及飲水的壓力過大,造成仔豬飲水不足,也可發生腹瀉,另外飼料霉變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的中毒等都能造成仔豬腹瀉。
2.2應激性腹瀉的原因
應激性腹瀉是指因飼養環境(如氣溫突變、仔豬轉群、換料等)發生突變而產生的一系列應激反應,導致仔豬消化機能紊亂引起的腹瀉。仔豬處于應激狀態下,皮質酮分泌量增加,阻礙消化道分泌黏蛋白,腸道有機酸分泌量降低,使腸道內pH值升高,結果抑制了乳酸桿菌的增殖,激活了大腸桿菌的增殖;同時在應激狀態下,仔豬采食量下降,消化不良,并伴隨體質下降,進而引起腹瀉。另外,還有母豬本身的營養狀況及母乳成分的變化,也會造成仔豬腹瀉。
3非病原性腹瀉的防治措施
3.1營養性腹瀉的防治措施
3.1.1合理選擇仔豬飼料原料,并保證合適的蛋白質和能量水平。動物性蛋白質飼料如魚粉、血漿蛋白等是優質的蛋白質原料,而植物蛋白如豆粕等含有抗營養因子,在配料時應限量使用,最好控制在25%以內,并進行膨化或加熱處理,將蛋白質含量降低到20%以下。如果添加動物蛋白質原料,也應使飼料蛋白質水平控制在20%以內,一般情況下,5~10千克的仔豬,飼料蛋白質水平保持在18%~20%為宜,10~20千克的仔豬飼料蛋白質水平保持在16%~18%為宜,但必須保證幾種限制性氨基酸如賴氨酸、蛋氨酸、蘇氨酸、色氨酸的供給。
3.1.2配置營養全面、營養素比例協調的仔豬飼料。注意維生素、礦物質的添加量,尤其是維生素易受溫度、濕度以及飼料中重金屬離子的影響而氧化分解失效,應當添加保護劑量并作穩定性處理,以確保飼料中有足夠的有效成分。
3.1.3添加適量酸化劑或者健胃散。因仔豬胃液分泌少,胃酸不足,不利于胃蛋白酶原的激活,而影響飼料蛋白的吸收利用,所以添加0.1%~0.3%的復合型顆粒酸化劑或包膜酸化劑或者添加1-2%的強力健胃散,可提高飼料蛋白質的利用率。
3.1.4添加酶制劑。因仔豬內源酶分泌不足,適當添加外源酶有助于飼料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所以在飼料中添加蛋白酶纖維素等復合酶制劑,可提高斷奶仔豬的增重,并減少營養性腹瀉,但在使用復合酶時應防止高溫對酶的破壞,以免失效。
3.1.5添加益生素或化學益生素和酵母多糖。益生素是胃腸道內正常菌群,在胃腸道內產生有機酸或其他物質抑制病原菌的繁殖。目前使用較多的有乳酸桿菌、芽胞桿菌、鏈球菌和酵母菌等。化學益生素又叫低聚糖,因其調節動物微生態平衡的作用與活菌制劑相似,所以無論是益生素還是化學益生素,在酶解酵母多糖的配合下更有利于幼齡仔豬的腸道菌體平衡,在幼齡仔豬及飼養環境變差時使用都能提高仔豬的健康水平,減少腹瀉的發生。
3.2應激性腹瀉的防治措施
3.2.1提前補飼。一般在7日齡開始補飼,提前鍛煉仔豬胃腸道,促使相關酶的分泌,加強對飼料蛋白質的免疫耐受性,以適應斷奶后采食。
3.2.2加強管理,減少環境變化造成的應激。保持圈舍內的溫度和一定的濕度(50%~60%),防止溫度突變,溫差不能超過8度以上,加強環境衛生消毒工作,保持豬舍清潔、衛生、干燥
3.2.3適時斷奶。有人說仔豬斷奶越早越好,但是在生產中,斷奶越早,仔豬腹瀉發病率越高,所以目前早期斷奶以28-35日齡為宜。
3.2.4逐步斷奶,移母留仔。為防止斷奶及分群應激,在斷奶前1~5天,減少哺乳次數,最后2天夜間將母豬移舍,同一窩仔豬留在原舍。在此期間,保持斷奶前的飼喂次數和方式。
3.2.5斷奶后少喂勤添,適當控制飼喂量,逐步換料。斷奶后由于心理的,生理的,乃至環境的眾多應激首先要讓豬吃飽去睡覺,而且飼料要容易消化,營養均衡 在斷奶前要逐步過度飼料,在飼料內添加酵母多糖5kg 強力健胃散10kg ,腸得安5kg(或者蒙脫石5kg)微康素300g或者或者痢必停1kg三種方案任選一種使用7到10天,完美解決斷奶腹瀉問題。
綜上所述,早期斷奶仔豬由于其營養生理特點,易受營養和飼養環境應激的影響而發生腹瀉,通常適當的營養調控措施和嚴格的飼養管理,或者調空仔豬的胃腸道功能,使小豬維持一個強大健康的消化系統,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斷奶仔豬腹瀉的發病率,提高仔豬生產性能。生產中應根據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配制飼料,并采取適當的飼養管理措施,以取得最佳的生產性能和經濟效益。
2.病原性腹瀉
病原性腹瀉的原因一般分為細菌性腹瀉,病毒性腹瀉,寄生蟲性腹瀉,非感染因素等
(1)細菌性腹瀉:大腸桿菌、魏氏梭菌性腸炎、豬痢疾桿菌、內勞森氏菌。
(2)病毒性腹瀉:傳染性胃腸炎、流行性腹瀉、輪狀病毒、豬偽狂犬病毒。
(3)寄生蟲性腹瀉:蛔蟲、球蟲、鞭蟲、結腸小袋纖毛蟲。
(4)非感染因素:溫度、低血糖(饑餓性腹瀉)、日糧抗原過敏性腹瀉(大豆過敏)、非病原性白痢(缺鐵性腹瀉,酶和胃酸不足性白痢)。
鑒別診斷方法
(1)根據年齡來判斷:1-2日齡的腹瀉:大多為大腸桿菌、低血糖和梭菌引起;7日齡后的腹瀉:傳染性胃腸炎、痢疾、沙門氏菌、輪狀病毒引起;10日齡以上各種年齡,急性、嚴重的水樣腹瀉:傳染性胃腸炎、流行性腹瀉、偽狂犬病引起;各種年齡豬、無明顯時間、一般不太嚴重的腹瀉:大腸桿菌、輪狀病毒引起;一窩中少數豬腹瀉,并且是個體最大和最健壯豬腹瀉:大多為梭菌性腸炎引起;一窩中少數豬腹瀉,并且是個體最小和最弱豬腹瀉:大多為低血糖引起。
(2)根據腹瀉程度來判斷:如果是暴發性的、迅速傳播的腹瀉,則為病毒性腹瀉;如果是隱性發生、緩慢散播、隨時間而加重,則為細菌性或寄生蟲性腹瀉。
(3)根據糞便的酸堿度和性狀來判斷:病毒性腹瀉的糞便多為酸性,其他腹瀉的糞便多為堿性;水樣呈噴射狀腹瀉大多由病毒引起,粘狀或糊狀,帶有泡沫狀的糞便大多由細菌引起;糊狀、黃灰色、惡臭的糞便大多為球蟲性腹瀉;糞便氣味不同腹瀉大多為傳染性胃腸炎;腹瀉伴隨口流泡沫、嘔吐、神經癥狀大多為偽狂犬病毒引起。
(4)根據糞便中是否帶血來判斷:拉黑色柏油樣的糞便多為胃潰瘍,可能與粉料太細有關;拉鮮紅色的糞便多為血痢、鞭蟲(一端大一端小、大約2厘米,用芬苯達唑驅蟲)。
防控方法
預防措施實施一般從母豬以及小豬的飼料以及原料著手,始終作好病從口入的防范措施,在母豬和小豬的日常管理以及水源,原料環境等環節作好工作,加強飼養管理,防患于未然。
治療措施原則:查明原因,對癥對因治療,增強抵抗力,抗微生物(抗菌抗病毒和抗寄生蟲治療,改善管理提供營養支持)。
①不劇烈的腹瀉。維康素100g加腸得安100g,5-10g/頭一天1到2次,飼料內加入1-2%的強力建胃散0。1%的痢必停,使用3-5天即可治愈。
②病毒性腹瀉(劇烈腹瀉)。痢必停1kg +強力建胃散10kg+酵母多糖5kg使用3到5天即愈。
③飲水。供給充足清潔的飲水。口服補液鹽配方(病毒性腹瀉特別需要):食鹽2.5克、碳酸氫鈉3.5克、氯化鉀1.5克、葡萄糖20克,加水至1000毫升。
④徹底消毒。將常規消毒藥涂于母豬的腹部、乳房、后軀或添加至飲水中。一旦發現拉稀的糞便立即清除,用消毒拖把拖洗消毒。
對于嚴重的及時糾正脫水,排除內毒素,提供合理的營養支持,從而促進豬的盡快康復,在飼養中始終貫徹:“以養為主,以防為補,以治為補”的十二字方針,做好平時的飼養管理以及預防措施,從而降低發病,提高經濟效益。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