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13142|回復: 1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外圓內方 ——中國古銅錢的文化寓意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10-1-28 22:01: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當你凝神注視著一枚創造于中國、流通于中國、而又在近一個世紀前從中國經濟生活中消失的古老硬幣,一枚外圓內方、中間鑄成貫穿通孔造型的中國銅錢,你是否有對它的意義和內涵產生過無限的遐想?
       這種從秦朝面世到民國消亡,流通了兩千余年,歷經數個王朝的替換和數十度年號的更改,而始終不改形狀的小面值硬幣,它那獨特的造型,究竟表述著什么樣的文化內涵呢?銅錢,為什么不采用別的造型,而要設計成外圓內方、中間留孔的形狀?為什么歷經如此漫長的歲月,這樣的看似簡單的形狀仍能保留下來,而沒有被其他形狀所取代呢?思緒流連到這里,我輕輕地閉上雙眼,在片刻的寧靜之后,腦海中竟清泉般流淌出一幅幅鮮活生動的經濟圖景:藍天、大地;男女老少;運送商品車輛的滾滾車輪——牛車、馬車、汽車、火車……人聲熙攘的市場商店、酒肆茶樓,高樓大廈;快速撥動的算盤、滾動數字圖表的電子屏幕;厚厚的各類賬簿……還有各種制作精美的紙幣、硬幣、紀念幣;信用卡、支票、匯票……

       瀏覽著這一幅幅鮮活生動的生活圖景,心中驟然一亮,一種從未有過的感悟從腦海中噴涌而出:在天地之間,在人們的商品交換活動中,為了交換、攜帶和換算的方便,人們發明了貨幣,于是,便有了錢概念。正由于有了貨幣,即錢的加入,作為經濟活動中最活躍的商業活動,使得人們從運用最古老的以物換物的簡單粗笨的交換形式,演變成了商品、技術、服務、信息和貨幣之間的復雜高效交換形式,進而使得人類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和更加生動活潑。
       銅錢,作為崇尚自然、崇尚天地人和諧的中華祖先發明的一種不易損毀、方便攜帶的金屬貨幣,它的造型歷經滄桑而不改形,沿襲千年經久不衰,是否昭示著這樣一些深層的文化寓意呢?
       首先,古人認為大自然是有形的事物和無形的意念的結合體,大自然在人們面前的最直接展示就是天和地。古人認為圓為天之形、方為地之態,天地產生了萬物自然也產生了人類。圓象征著平等、包容、和諧的道,方象征著尊卑有序、松緊有度、遠近有別的理。人在天地之間繁衍生息,一切行為和觀念都應該遵循天地之道。而在人類生存活動中,商品的交換影響著關系著所有人的生存,影響著關系著所有人的喜怒哀樂。貨幣,是商品流通交換中,聯系人與人的最重要的一個媒介。因此,貨幣的擁有和使用,首先應遵循自然法則,不可違背天理良心。觸犯大自然法則必定會遭到大自然最嚴厲的懲罰。作為警示,創造者把貨幣制造成天地一統的形象,讓人永遠不忘大自然的統領地位和對人類的恩賜。
       其次,銅錢的造型是外圓內方。眾所周知,圓形需由圓規畫出,方形必由直尺量得。古人云: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方圓合一的銅錢外形,亦在警示著世人在做生意的過程中,如果不想給自己和他人帶來危害以及內疚,必須要講究原則和規矩,必須順應自然固有的經濟規律。不講原則和不守規矩違背自然經濟規律的生意,注定是要走上滅亡之路的。
       另外,圓形沒有棱角,方便攜帶。別小看這方便,子曰:便人,便己也。說的就是方便他人即是方便自己。這看似簡單的道理卻橫跨整個社會,貫穿于中華五千年文明之中。便人便己亦是和諧社會所崇尚的道德理念。尤其在如今的社會經濟生活中,方便顧客,意味著交易能持續下去,意味著財源滾滾和興旺發達。在這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能夠吸引眾人的眼光,吸引消費者注意力的,絕對不是它們通用部分。自古以來,細節決定成敗,一點一滴的關愛,哪怕是一聲的溫馨的問候,一舉一動的服務,哪怕是一絲柔和的微笑,都會影響一個企業的盛衰存亡。方便的對象不僅僅是顧客,還應該包括合作伙伴。古人云:和為貴便人才會有。內在的孔設置為方形,其實也是為了工作方便與提高生產效率。古代,在一串錢中穿一根方棍,一次能銼許多個,如是圓孔,錢就會跟著銼刀一同轉動,這樣反而耽誤工程時間和影響了質量。這種獨特的設計也是告訴我們方便的形式多種多樣,對外,應方便客戶和生意伙伴,對內,應方便工作形式,雙管齊下,必定能獲取更大的收益。
       再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銅錢,不可否認,圓形還有一大顯著特點就是中心到邊緣的距離是相等的,銅錢外緣的圓形設計隨時提醒著世人,在生意過程中,對外交易要公平合理利他利己,方可獲得長久的收益;方形的特點,就是中心到邊緣的距離是不等的,銅錢內孔的方形設計暗示著世人,在謀劃生意過程中,對內理財必須有計劃,有條理。在錢財的使用上,支出和儲蓄必須有比例,用途、數量有安排,不能一刀切,這樣才能永遠不受缺乏資金的困擾。對錢財的取、用和管理,要合道合理,不吝不奢,儲放有規。
       不僅如此,在中國幾千年燦爛的文化中,圓形象征圓融智慧,包容和諧;而方形則代表真誠執著,法理合一。外圓內方的形狀警示世人,要取得成功并經久不衰,需要智慧真誠和通情達理。經濟活動人性化是這個社會最崇尚的經濟形式,因為它既彈性務實又不失法理約束,可以說從事人性化經營與管理的企業定能成就大事業。
       另外,銅錢的中央方形,也是一個貫穿陰陽兩面的通孔。這個通孔本質其實是一個穿繩孔,古人是為方便大量銅錢的攜帶和計數而設計的。單個銅錢面值很小,但通過中心孔穿繩,將一千個錢穿成一串,形成一貫錢,便構成了更大的面值。通常,一百枚穿一串,稱為一吊,一千枚穿一串,稱為一貫,單獨使用稱為等都是古銅錢的計量單位。用錢少的時候,可以把繩子解開,取下來一枚一枚的使用;需要用更大數額錢的時候,則可以把更多的錢串集中起來,成十、成百、成千貫的使用。為了大額貨幣的移動方便,還可以把更多成貫的錢,拿到銀莊去兌換金銀等更高面值的貨幣。通孔,預示著要花好錢、要做成事,需要兩面通達、聚散靈活、不拘一格、隨勢通變。而無論古今中外,小錢總是比大錢使用的范圍更廣,使用起來更方便,更容易被普通群眾百姓所接受。這也是銅錢在這幾千年里沒有被淘汰的重要原因之一。再進一步理解,茫茫歷史長河中,得民心者得天下,而經濟生活中,顧客是上帝永遠是真理,銅錢的鑄造也體現了人為本的思想。
       最后,銅錢的形象,外圓內方,還與古代的馬車輪子頗為類似,輪緣是圓的,軸頭是方的。騾馬的拉力通過方形的軸頭,傳遞給圓形的車輪,帶動車輛在道路上行進。古代絕大多數商業活動,都靠著車輪承載。沒有馬車輪子的轉動,就沒有中國的陸地貨物運輸歷史;沒有銅錢的流通,就沒有中國兩千年經濟演變的歷史。銅錢,它是承載中國社會發展歷史的車輪。
       一枚小小的銅錢,乍看起來,好像并不起眼。當你認真感悟到它豐富文化內涵存在的時候,便明白了我們祖先對自然、對人事、對經濟、對社會真實、完美的認知和充滿智慧、充滿理性的態度,并不由得對中華民族勤勞智慧聰明的先人,產生無限的崇敬。
       銅錢退出了歷史舞臺,就像大刀長矛退出了軍隊一樣,代之而起的,是各種版本設計精美的紙幣硬幣、是五花八門的信用卡、銀行卡……這些現代的貨幣和未來我們難以預見的其他類型的貨幣,雖然從形式上替代了銅錢,但它們卻永遠必須踏實規矩的低下頭來,頂禮傳承銅錢方圓一統和兩面貫穿的文化內涵。
       銅錢博大精深文化內涵所表現出來的對世人行事的規范和要求,將永遠伴隨著人類的存在而存在,直到永遠。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評分

    參與人數 1論壇幣 +10 收起 理由
    yisiyi + 10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
    發表于 2010-1-28 22:02:42 | 只看該作者
    學習了。

    評分

    參與人數 1論壇幣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個回復系統自動獎勵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板凳
    發表于 2010-1-28 22:11:17 | 只看該作者
    存在就有意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地毯
    發表于 2010-1-29 09:41:51 | 只看該作者
    外圓內方是中國人性格的真實寫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發表于 2010-1-29 10:53:34 | 只看該作者
    的確
    古人的智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發表于 2010-1-30 22:02:28 | 只看該作者
    讀完這個帖子 讓我久久反思  一枚小小的銅錢竟能流露出這么多道理  
    感謝樓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
    發表于 2010-2-1 21:33:26 | 只看該作者
    一枚小銅錢能有這么多的道理,老祖宗確實是高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
    發表于 2010-2-15 16:31:02 | 只看該作者
    古人大智慧,有些事讓現代人都無法超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
    發表于 2010-2-22 15:50:07 | 只看該作者
    丁遠峙的著作(方與圓)就是感悟于一枚銅錢,值得一讀。





    0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
    發表于 2010-2-23 22:40:46 | 只看該作者
    我有一個朋友,專門收藏古代錢幣,對此感觸更深。中國古錢幣體現的也是一種民族文化的傳承。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9 22:20,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揭阳市| 广南县| 页游| 澎湖县| 磐安县| 芒康县| 肇东市| 米泉市| 通道| 军事| 旌德县| 海兴县| 双辽市| 大庆市| 民勤县| 汕尾市| 若羌县| 临沭县| 梧州市| 汝城县| 紫云| 南陵县| 怀远县| 霞浦县| 象州县| 彝良县| 垫江县| 吴江市| 南木林县| 红桥区| 玉树县| 岳阳市| 宿松县| 宾阳县| 鲜城| 长沙县| 雷山县| 酒泉市| 石台县| 东安县| 福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