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佑剛
新希望的產業鏈看似合乎邏輯,在現實中卻缺乏真正的可能性。 劉永好在收購各地乳業,闖入零售業的時候,并沒有想到情況是如此復雜,以為可以像他做飼料一樣,幾年功夫就可以成就一方霸業。然而,當我們回過頭來細想他當初的投資理念時,不免讓人覺得天真。 支撐劉永好進入零售業、乳業的是其“打造飼料業—乳業—零售業產業鏈”的夢想:乳業可以為飼料業提供市場出路,零售業可以成為乳業很好的銷售商。咋一聽,這樣的邏輯似乎非常美妙,一環扣一環。然而細細一想,疑問馬上就會產生:這是一個合乎規律的商業邏輯嗎?想想看,即使樂客多在幾年內成功開設起50家大型超市,甚至成為中國最大的連鎖超市,它能消化得了泛希望牌的乳品嗎?泛希望牌乳品的銷售能夠全部系在樂客多這條“大船”上嗎? “通過對零售業的開發和控制,為自己的乳品、肉食產品打開銷路。”這種想法是不是顯得過于天真呢?同樣的,全國各地希望系乳業公司所養的奶??梢匀砍韵M骑暳蠁??說句笑話,希望牌飼料的營養能夠滿足希望系奶牛的成長要求嗎?如果真的是這樣,市場競爭的商業社會豈不變成了希望牌車輪獨轉的環境了?現代社會有這么簡單的商業邏輯嗎? 筆者不禁還要問, “飼料業—乳業—零售業”是合乎邏輯的產業鏈嗎?對產業鏈稍微有一點了解的人應該都會知道,飼料業的下一個環節更應該是飼養業乃至屠宰業,而不是什么乳業。乳產品作為終端消費品,下一個產業鏈環節雖然是流通業,但這樣的流通業與乳業并非是單一鏈條的關系,這也意味著,單純的乳業根本不足以支撐劉永好的零售業。假如劉永好要真的打造一條清晰產業鏈的話,已擁有龐大飼料王國的新希望似乎更應該進入飼養業、屠宰業。 如今,沃爾瑪、家樂福、好又多、聯華超市以及各地大大小小的零售超市基本上已經瓜分了國內零售商業市場,而隨著沃爾瑪、家樂福等外資企業的不斷擴張,其他規模更小的超市已經難以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間。劉永好的樂客多顯然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被強行“生”出,試問,從長遠來說會有發展前景嗎?無論是從市場空間,還是資金、運營能力來看,新希望都少有獲勝的希望。打造“飼料業—乳業—零售業”產業鏈的想法說到底只不過是一個“騙”人或是自欺欺人的想法而已。假如這當真是當初劉永好的想法,用“天真”二字來形容實在是一點不為過。 像做了一場夢,樂客多終于要出手轉讓了。說心里話,這場夢還不算太長,否則明知不行還堅持不斷地往零售業里投錢,那有可能就真的成了劉永好的噩夢了。 然而,即使斬斷了零售業這一環節,還有乳業的整合在等待著劉永好。隨著與山東六合集團的戰略聯盟,新希望在飼料業的地位進一步增強。但是,劉永好能夠把自己的泛希望系乳業整合好嗎?回歸真正的乳業產業鏈并在這條價值鏈上真正把握其中成功的關鍵因素才是劉永好在乳業上的正常道路。 (作者為上海影響力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高級咨詢顧問、管理系統改造專家、戰略專家、企業文化測評專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