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大漢振動篩 于 2010-1-22 20:59 編輯
國內玉米市場“北強南弱”格局逐漸顯現
隨著春節的逐漸臨近,原本目前正是北方產區農民集中售糧變現的高峰期,但今年市場的情況卻截然不同,由于經濟條件的轉好以及信貸政策的調整,農戶持糧觀望的心態持續增強,市場惜售氣氛濃厚,因此北方大部地區玉米市場的購銷場面依然較冷清。同時,自元旦后,銷區市場玉米到貨量明顯增加,而企業此前由于采購積極,眼下庫存水平普遍較為充足,因此短期內批量采購意愿減弱,從而拖累市場價格的走弱,局部地區甚至出現南北玉米價格倒掛的現象,其中以南北港口的表現最為突出。不過,受產區采購成本的支撐,銷區玉米價格跌幅也受到限制,春節前出現明顯波動的幾率不大。具體分析如下:
一、產區采購成本支撐,節前東北玉米價格下跌空間有限
自本年度玉米收購政策實施以來,產區收購價格的不斷上調以及收購主體數量的增加為玉米收購成本的提升奠定了基礎,政策性利好以及產量的同比減少使得農民惜售心理空前高漲,進而影響了企業的收購數量,在收購數量有限的情況下,多數玉米深加工企業又被動上調收購價格,進一步推高了市場的收購成本。據了解,當前吉林一些大型收儲企業掛牌價已上調至1700元/噸,深加工企業采購熱情比較高,而農民售糧的積極性仍沒有明顯改善,玉米留存比例仍較高。另外,隨著新一股冷空氣的到來,天氣狀況的不樂觀將一定程度抑制農民售糧熱情,玉米收購數量或將繼續受到影響,收購價格將繼續維持高位。
二、銷區飼料企業采購暫時放緩,南北玉米價格局部倒掛
由于近期生豬疫情在多個省份出現,國內毛豬價格明顯回落,豬料銷量也因此下滑。同時,由于元旦節過后,多數銷區市場玉米到貨量較為集中,加上此前飼料企業的積極采購,因此多數企業的玉米庫存短期內十分充裕,節前繼續采購的意愿明顯減弱。由于采購主體減少且到貨依然較為集中,目前產銷區局部玉米價格倒掛的現象仍然存在,其中南北港口間的表現最為突出。截至目前,大連、錦州港內的玉米平艙價在1840-1850元/噸,廣東蛇口港內東北玉米集中成交價在1920-1940元/噸,價差在90元/噸,而錦州至蛇口的船運費就需80-85元/噸,因此倒掛現象依然十分明顯。
三、國內玉米市場“北強南弱”的格局暫時難以打破
在國家玉米臨時收購政策的利好促動下,東北地區玉米市場多元化采購主體陸續增加,收購價格也因此不斷上調。而在銷區市場上,由于終端產品銷售并未明顯好轉,加上元旦節后的集中到貨,因此當地玉米價格僅是跟隨產區價格而有所波動。
此外,本年度政府對玉米市場除了出臺臨儲收購政策外,還針對東北玉米銷售出臺了具體的補貼政策。享受補貼的銷區企業完全可以按照當前的市場價格在東北產區收購新季玉米,然后運送至銷區市場進行銷售,倘若在此期間略有虧損,但通過國家每噸70元的補貼后仍有一定的利潤空間,這也是造成玉米價格“南弱北強”的原因之一。
四、多重因素利空,飼料需求春節前“旺季不旺”
進入元月份以來,國內飼料市場呈現出較為低迷的運行態勢,上中旬期間,多數地區的飼料銷量環比下降15%-20%,部分豬料企業銷量下降接近30%,這與去年四季度飼料需求整體恢復性增長的態勢相去甚遠。同時,距離春節已經不足一個月的時間,飼料市場的需求遲遲未見節前備貨氣氛,令飼料企業對春節前的飼料需求難以樂觀。根據了解,近期飼料需求的相對低迷與養殖市場的存欄水平變化以及原料市場波動存在關聯,在2月初前后,飼料節前備貨需求應會有所增多,不過品種需求特別會和前期有所不同。
綜上所述,雖然目前國家政策導向并未改變且往年同期農民集中售糧的現象在今年也明顯減弱,這些因素都將支撐產區玉米價格的高位運行。不過,由于近期生豬疫病的存在加上銷區玉米到貨集中且采購方觀望氛圍濃厚,因此南方銷區玉米價格仍將處于相對的弱勢。預計在年前國內市場的整體變化應不會明顯,但考慮到春運期間鐵路運力不足以及產區玉米采購成本高位運行的情況下,銷區玉米價格將難以較長時間的獨自低位運行。
———————————————————————————
聲明:本文由"大漢振動篩"轉發,僅供畜牧人壇友學習參考之用.
如轉載行為侵犯原著作人和原發布網站的權益,請告之(QQ:369980488)本人將立即修改或刪除。
“大漢振動篩”在畜牧人論壇上轉載的所有信息不保證其內容的正確性或可靠性;您同意將自行加以判斷并承擔所有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