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2775|回復: 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繁殖育種] 黑龍江適合養殖什么品種肉牛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10-1-18 13:04:3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近年來,我國肉牛業不斷發展,無論是在生產力、育種及加工工藝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不可忽略的是,我國肉牛業的發展目前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如何才能抓住當前肉牛業的發展機遇,依靠科技進步,開展科學養牛,改良肉牛品種,促進加工工藝的優化,豐富牛肉產品的多樣性,提高牛肉產品質量、安全衛生情況,推動肉牛產業化快速、持續地發展是當前養牛人面臨的主要問題。
        隨著我國經濟能力的提升,人們對物質生活的要求也在不斷地提高,人們的飲食觀念、結構等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從肉食消費上看,改革開放前我國人均肉類擁有量每年僅8.9千克,其中豬肉占90%以上。而到了2006年,我國人均肉類占有量已達到61.3千克 ,肉食結構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豬肉占68.5%,牛羊肉占12.3%,禽肉占18.1%,并且在養牛業發達的山東省、河南省,牛羊肉所占的比例已達到18%。由于牛羊等草食家畜能大量利用秸稈和野生青綠飼料等粗飼料,而牛羊肉高蛋白、低脂肪,營養全面更適合人體營養需要,所以有人估計,到下個世紀,我國肉食結構將逐步向三三制(豬肉、牛羊肉、禽肉各占1/3)過渡,使人們的肉食結構更趨合理,牛羊肉的消費達到世界平均水平。這同時也意味著我國的肉牛業存在著很大的發展和潛力。近些年雖然我國肉牛業取得了一定的發展和進步,但是在看到發展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到我國目前的肉牛業仍存在著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
        我國肉牛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生產水平低  2005年,我國黃牛存欄量為1億多頭,年產肉量只有711.5萬噸,而美國牛存欄量尚不足1億頭,年產肉量為1131萬噸,是我國的1.6倍。其原因,除了我國黃牛出欄率低外,主要是由于胴體重低的原因。2005年,世界肉牛平均胴體重為200.7千克,日本為406.5千克,美國為331.7千克,我國只有135.2千克,可見差距之大。
        飼養規模小  目前我國肉牛業的生產現狀是以農區、山區農戶分散飼養為主,占全國養牛的80%,小規模飼養和中等規模育肥場肥育為輔;以地方品種生產為主,雜交改良生產為輔;以副業為主,以產業為輔;中大規模飼養很少。一般每戶飼養都是三五頭,多的也只有十幾頭或幾十頭。盡管有些地區也發展了一些專業化的大型肉牛育肥場和飼養規模較大的肉牛育肥專業戶。但他們出欄的屠宰牛數量十分有限,占總出欄量的比例也很小。肉牛散養雖然可以充分利用家庭的各種資源,如勞動力、閑散資金、農作物秸稈等,有效地降低飼養成本,提高家庭經濟收入,但是由于飼料混雜,品種混雜,年齡混雜,因而導致育肥期長、育肥效率低、育肥質量差,產品缺乏競爭力,導致牛肉的品質和規格難以統一。
        良種化問題突出  我國肉牛業起步較晚,一般只重視牛肉增產問題,對種牛繁育體系建設投入少,在肉用品種培育工作上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沒有根本解決肉用種牛的自給問題。目前,存欄的肉用種公牛大部分是引進的活體或胚胎,還有一部分是引進純種的繁育后代,這些牛占存欄種公牛的93%。據統計,全國種公牛站每年只能生產肉牛冷凍精液2000萬劑,可配1000萬頭能繁母牛,而全國存欄能繁母牛有4000萬~6000萬頭,意味著人工授精量不到能繁母牛的1/4,每支肉牛冷凍精液售價1元~10元,飼養種用公牛的經濟效益低,而且優秀種公牛在肉牛發展中的作用相對較小。地方品種雖然有獨特的環境適應性和肉質鮮美等特性,但是由于生產速度慢、屠宰率低,近些年農戶都喜歡用進口牛改良地方黃牛,地方黃牛凍精需求逐年減少,種公牛站經濟效益處于虧損狀態,導致地方黃牛公牛數量急速下降,且有些地方引進品種過多,雜交工作缺乏規劃和方向不明確,以致造成品種混雜,改良效果欠佳。
        基礎母牛存欄量不足  近年來養牛效益下滑,受社會生產比較效益的影響,過去的肉牛養殖戶不再愿意繼續養牛,而是選擇外出打工,使肉牛生產的主力軍———農村散養戶大面積消失,肉牛存欄量下降。牛是單胎動物,每年只生1胎,1胎只生1頭,肉牛正常的受孕率為80%,一頭母牛從出世到產出一般需26個月~28個月,如果母牛一年沒有成功配種受孕,養殖戶不但沒有收益,且會賠一年的飼養費用,生產利益得不到保證。而肥育用時短,風險小,收益高,致使母牛和母牛犢被大量肥育屠宰,能繁母牛數量下降,后備母牛嚴重不足,在牛肉價格波動時更是如此。現在很多地方已經出現肥育牛源不足的現象,肉牛生產鏈條面臨斷裂危險。
        肉牛科學養殖技術普及不夠  目前,肉牛養殖戶的養殖方法還沿用過去養殖役牛時的傳統方式方法,與掌握科學飼養技術的研究人員溝通不夠,使先進的技術、優良的產品不能及時轉化為生產力;基層獸醫站和配種站投入資金少,設備不健全,人員知識老化、收入低,隊伍不穩定,影響新知識、新技術的宣傳和普及;肉牛的人工授精比例低,使良種肉牛精液使用量小,雜交改良速度慢,肉牛產業發展放緩;信息缺乏或缺失使市場與生產脫節,肉牛生產的盲目性增加。
        產業化程度低  肉牛產業化是以國內外肉牛產品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科技為支撐,按市場經濟發展的規律和社會化大生產的要求,通過龍頭企業的組織協調,把分散養牛戶的飼養、生產、加工、銷售及流通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銜接起來,進行必要的專業分工和生產要素重組,實施資金、技術、人才和物資等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促成產業的布局區域化、生產專業化、產品標準化、管理科學化、服務社會化、經營一體化和產業市場化。我國肉牛產業化程度低在養殖環節,肉牛生產主要以散養為主,小規模飼養和中等規模育肥場肥育為輔,在屠宰加工環節缺乏龍頭企業,定點屠宰和集貿市場銷售占主導方式,生產、加工、銷售各環節連接不緊密,企業和基地農戶之間尚未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產業化機制。較為成熟的技術(營養學研究成果、飼料配置加工技術、企業管理技術等)沒有集成應用,影響了肉牛產業的生產水平;肉牛生產體系中種牛、帶犢母牛、架子牛、育肥牛飼養及屠宰分割、物流配送、超市消費等產業鏈環節的有效組織與協調有待加強和完善;無論是企業數量、規模,還是加工能力,我國肉牛加工企業的水平都比較低,特別是缺乏一批規模大、前景好、帶動力強、產品市場占有率高的重點龍頭企業,難以形成對全國肉牛產業整體發展的有效拉動,這也是肉牛產業化鏈條難以形成的關鍵;引導消費、開拓市場方面的開展工作較少,市場開發明顯不足;牛肉產品銷售上,忽視各品種、各年齡段、各部位牛肉的區別、分割和加工工藝,缺乏特色牛肉的加工工藝和專業化的加工企業,對肉質的提升造成了負面影響,從而又影響到肉牛的飼養人員或企業在飼養過程中對不同需求牛肉產品的生產追求,對肉牛品種特色的提升也造成了負面影響,難以創立品牌,不能體現不同檔次牛肉的不同價格。我國的肉牛基地和肉牛加工企業之間還沒有真正建立起共擔風險、利益共享的有機、完整的產業化鏈條。
        牛肉生產存在安全隱患  目前我國育肥牛的飼料危害物超標和抗生素的濫用情況時有發生,不規范的屠宰場和個體戶時時被媒體曝光,長距離運輸帶來的疫病傳播問題,使得保障我國肉牛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壓力持續加大;傳統肉牛產業鏈不但衛生條件、安全性較差,而且難以管理,不利于實現牛肉的全程質量控制和追溯體系建設。
        肉牛產業社會化服務有待提高和完善  社會化服務體系基礎設施仍很薄弱,特別是服務人員素質和服務手段有待提高。全國范圍內的肉牛市場尚存在網絡系統不完善、市場功能和社會化分工程度不高、儲運手段落后、信息反饋遲緩等問題。
    政策因素  在肉牛養殖量較大、較集中的部分地區,當地政府急于看到政績、抓到錢,大力扶植肉牛肥育企業,弱化對養殖戶,特別是對母牛養殖戶的支持,使肉牛產業鏈條各段利益分配不平衡,母牛散養戶放棄飼養,母牛存欄量大幅度下降,肉牛產業發展后續無力。
    肉牛生產是一項系統工程,采用帶犢繁育生產體系,包括從飼草飼料生產到加工調制,從母牛飼養到繁殖改良,從犢牛培育到架子牛育肥,從屠宰加工到產品銷售等;生產過程需要緊緊圍繞繁殖改良、科學飼養、肥育出欄三大中心環節,逐步建立并完善技術服務體系;技術服務體系主要有雜交改良體系、繁殖配種體系、飼草料生產加工體系、科學飼養管理體系、肉牛肥育制度和肥育技術體系、疾病防治檢疫防疫體系和產品加工銷售體系。
        建議
        重視良種繁育體系建設  本地品種選育與雜交改良相結合,保種和利用相結合,加快黃牛改良是主攻方向,提高我國肉牛群的整體質量和數量,達到優質、高效的改良效果。
        以標準化為起點建設養牛小區  加強養殖和市場的連接,形成利益互動關系。通過培育有一定知名度和競爭力的龍頭加工企業,發展肉牛產業一體化經營,以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使養牛農戶真正得到效益和實惠,提高養牛戶的積極性,促進地區和全國肉牛業的穩定發展。
        加強對屠宰和消費環節的管理  杜絕注水肉、摻假肉、危害物超標肉進入國際、國內市場,保障肉牛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開發新牛源  部分奶牛(尤其是公牛)肉牛化。
        總而言之,肉牛品種良種化是產業發展的前提,母牛養殖是基礎,飼養管理是關鍵,緊要時候需要政府的扶持,只有充分做好以上各方面的工作,才能使生產、加工、銷售的肉牛產業鏈各環節能均衡發展,做到利益平均分配,使肉牛產業科學持續地發展。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評分

    參與人數 1論壇幣 +19 收起 理由
    yisiyi + 19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
    發表于 2010-1-18 13:15:54 | 只看該作者
















    西門塔爾雜交牛居多。












    評分

    參與人數 1論壇幣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個回復系統自動獎勵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9 05:01,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梁山县| 大关县| 天门市| 泽普县| 安徽省| 北票市| 手游| 米脂县| 若尔盖县| 泰兴市| 上犹县| 江油市| 黑河市| 平陆县| 和林格尔县| 揭西县| 铁岭县| 平凉市| 婺源县| 灵石县| 双峰县| 开封市| 正安县| 阜宁县| 武川县| 旅游| 肥东县| 新泰市| 全南县| 鲁山县| 光泽县| 临西县| 登封市| 平潭县| 宜宾市| 名山县| 清原| 旅游| 宿州市| 成安县| 如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