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蝦國內市場剛剛起步
□文/圖 記者 庹朝均
國際金融危機的陰影仍未退去,2009年華南對蝦養殖業在困擾中度過。整個行業存在諸多困難,唯一可喜的是,在銷售市場方面,2009年的內銷市場出現大幅增長,蝦價并未因出口減少而大跌。
苗種:優質苗一度脫銷
養殖戶失去了信心,廉價苗撈了一筆快錢后,也斷了自己的后路。
在華南各地因為價格低廉而曾經占據主流市場的普通蝦苗,2009年第一次出現了滯銷。養殖戶對蝦苗的需求由普通苗開始轉向優質苗,其中高位池地區以一代苗為主,而在土池為主的珠三角地區,則大多選擇二代苗。
這樣的趨勢,讓普通蝦苗生產商幾乎喪失了生存空間。據了解,2009年,福建的普通苗繁育場及珠三角地區的普通苗培苗場有近半被淘汰,留下來的也大多苦苦支持。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珠三角地區的二代苗培苗場,特別是幾大蝦料企業的品牌苗,出現了嚴重供不應求的狀況,高峰時甚至“一苗難求”。
2009年上半年投苗高峰時,普通苗就已經出現了滯銷的狀況,在珠三角地區,不少培苗場20元/萬尾的蝦苗幾乎無人問津,從年中開始,市場上已經再難見到普通苗銷售。
但優質蝦苗質量同樣良莠不齊,在需求巨大而產能不足的情況下,部分苗場以次充好,造成蝦苗質量不穩定。唯一可以參考的依據是蝦苗生產企業的實力及蝦苗的品牌效應。
從2010年開始,對蝦苗品牌效應將是決定其產品市場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養殖:病害天災折損大半
蝦越來越難養,這幾乎是所有養殖戶共同的心聲。
首先是病害頻發。紅體病、偷死等難以處理的病害日漸頻繁。2009年至少 發生了兩次大面積暴發的病害,部分地區發病率甚至高達7-8成。病害流行給對蝦養殖造成極大損失,部分養戶顆粒無收,即使能有部分收成的,也因為大量病蝦沖擊市場,蝦價大跌而虧損。據了解,長三角地區情況甚至更嚴重,死蝦太多,飼料廠產品難以銷售,加工企業甚至找不到足夠的原料蝦。
業內甚至認為:南美白對蝦正在經歷一場毀滅性病害,正如上世紀90年代初的斑節對蝦。
2009年雖然沒有影響范圍特大的臺風,但到了11月中旬,兩股強冷空氣比往年明顯提前,這讓對蝦養殖戶措手不及。特別是兩廣地區,由于沒有做好防寒措施,持續的低溫天氣,凍死凍傷了大部分存塘對蝦。寒潮期間大量對蝦拋售,使蝦價狂跌5-6元/斤,甚至還賣不出去。
業內估計,今年的海水養殖對蝦產量將略有增加,而淡水養殖對蝦產量下降幅度較大,總產量相對去年呈下降趨勢。病害和天災每年給對蝦養殖業造成巨大經濟損失,該如何解決和應對,成為養殖戶最大的困擾。
蝦料:漲價后質量恐難保
飼料漲價,近幾年已經不是新鮮事。2009年9月中旬,華南幾大蝦料企業宣布每噸飼料漲價300元,使蝦料均價突破7000元/噸,再上新臺階。
這是由于蝦料中的大宗原料——魚粉價格暴漲所致。據了解,從2009年7月開始,進口魚粉價格開始跳躍式上漲,到9月中旬,兩個月內每噸漲約2000元,并最終導致蝦料再次升價。
此次蝦料升價300元/噸,意味著每斤蝦的飼料成本要增加0.2元以上。但在養殖戶看來,升價并不是問題,更重要的是飼料企業在升價后還能繼續保持產品質量。這筆賬很容易算清:每噸蝦料中進口魚粉的用量如果按20%的用量計,那么魚粉漲價2000元/噸,會讓每噸飼料增加400元的成本,超過飼料的漲價金額。在這樣的情況下,飼料企業是要讓利養殖戶還是降低飼料的質量,只有企業自己才知道。
進口魚粉價格的漲勢仍未停止。業內人士認為,蝦料銷售淡季一過,很可能會迎來新一輪的漲價。毋庸置疑,養蝦的成本將越來越高。
飼料不斷漲價,質量是否有保證?這個問題養殖戶無法看清,很是困擾。
內銷:每年增長20%-30%
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影響下,2009年初,業內普遍認為,對蝦出口將不能幸免,原本出口并不順暢的對蝦貿易,將再次遭遇重創。
據海關數據顯示,2009年1-11月,我國共出口對蝦約16.5萬噸,比2008年同期的17.8萬噸減少1.3萬噸,降幅7.5%;但出口金額并未隨著量減而下跌,反而保持與2008年的一致水平,這說明出口單價已經有所上升。
出口不暢,國內的對蝦加工企業開始把更多的眼光投向內銷市場,甚至像國聯這樣的對美零關稅企業,今年也把大量精力放在了內銷市場上,并高調宣布啟動國內首個對蝦品牌。
對蝦加工企業普遍認為,雖然目前國內的對蝦產量大部分都用于內銷市場,且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對蝦消費市場,但這還只是開始,內銷市場還處于培育階段,才剛起步,發展空間巨大。據了解,近幾年,對蝦的內銷量每年都有20%-30%的增長幅度。
總體看,今年的對蝦價格不算太差,主要得益于病害流行及天災影響,再加上內銷量的增長。但不容忽視的一大現象是,由于養蝦成功率低,不少養殖戶對養蝦逐漸失去了信心,轉養魚的蝦塘已經越來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