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1068|回復: 2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富二代”之經濟現象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10-1-11 15:31:2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前不久,78歲的新聞集團董事長魯伯特·默多克表示,希望自己的兒女可以繼承他的事業。看到老默這番話,中國的“富一代”們想必都會心有戚戚焉。改革開放以來,拼搏了二三十年的富裕階層年事漸高,自然希望自己的子女們——現在俗稱的“富二代”來繼承衣缽。他們是父輩事業的接班人,盡管社會對這個群體的認知似乎不怎么正面。統計顯示,未來5~10年,中國將出現一個“接班潮”,而在這個接班過渡期,瞄準“富二代”的產業在快速萌生、發展,“富二代”的經濟效應已經顯現。



      傳承“富一代”的焦慮



      本月早些時候,民營經濟發達的江蘇蘇州,發生了一件足以震撼該市十數萬企業家家族的事情:一位23歲的“富三代”在爺爺一再勸告,要其放棄鐘愛的動漫,為繼承家業做準備時,毅然“斷指明志”,壯烈地宣告了自己的堅持。也許傷痕不會留在他的身上,卻很難在家族的心頭抹去,因為它凸顯了家族企業內部傳承上的矛盾與沖突。



      很多家族企業的“富一代”們可能都感同身受,因為他們有著同樣的焦慮:企業的傳承問題。據悉,僅蘇州私營企業的總數就已超過14萬家,始創者大多已過花甲,接班問題已迫在眉睫。



      研究表明,未來5~10年是中國家族企業交接班的關鍵時期,一批50~60歲的“富一代”經過20多年的奮斗,將逐步把企業移交給自己的子女。然而,根據浙江商業研究會發起的一項調查,在家族企業占了2/3的浙江,45%以上的第二代認為,目前還不具備接班的各項素質,不愿意接受其父輩的事業。在廣東順德,則有九成以上的“富二代”不愿或者不能完全接班。“富不過三代”的俗語在中國流傳千年,能否打破這個魔咒恐怕成了不少人的心病,接班人的問題就如一道緊箍咒,令生意場上風光無限的“富一代”們倍感頭疼。



      成功接班的“富二代”也不是沒有,最引人矚目的當屬“小超人”李澤楷、“前首富”楊惠妍等人,在福布斯、胡潤富豪榜上,也不乏成功“繼位”的二代富豪。但是,“富二代”群體中,還有更多中小型企業的接班人,他們中的大多數人目前正處在接班的“過渡期”。而根據統計,中國有200多萬家家族企業。



      德國人說,三代人的命運是創造——繼承——毀滅,所謂“富不過三代”看來并不只是中國人的禁忌。根據美國布魯克林家族企業學院的研究,雖然在世界500強企業中有1/3是家族企業,但全世界家族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24年,從世界范圍看,家族企業中30%能生存到第二代,能“活”到第三代的僅為10%。稍為樂觀的是麥肯錫公司的一項調查,不到15%的中國家族企業能在第三代之后生存下去。也就是說,從世界性的規律來看,從第一代到第二代傳承,成功的只有30%,有70%要在傳承當中淘汰,這對90%都是家族企業的中國民營企業來說,是企業面臨的嚴峻考驗。



      面對創業元老們年屆退休,期望子女順利接手企業的“形勢”,“富二代”們準備好了嗎?是難逃宿命地接受,還是奮發開創地超越?是沿著上一輩鋪好的路走,還是走自己的路?在接班問題上,還有太多疑問。



      輿論為“富二代”貼上各種負面的標簽,例如“奢侈”“自我”“不思進取”等等,進一步攪動社會神經的是今年以來接二連三的負面事件,引發人們對“富二代”教養問題的一番討論。



      有專家指出,“富一代”們多數是靠改革開放的機遇致富的,而不是靠管理和知識,所以很多“富一代”本身的素質并不高,在教育子女上,只知道把子女送到海外留學,填補上知識的缺口,有的甚至因為自己吃了很多苦,而對孩子嬌生慣養。反過來,“富二代”是信息多元的一代,與父輩的“代溝”也是不容小覷的。



      宏觀上看,不管“上進”也好,“敗家”也好,即將繼承家業的“富二代”群體也將掌握中國民間一半以上的資本,對中國經濟和民生的影響毋庸置疑。“富二代”的素質不僅關系到中國民營企業家的形象,也關系到整個中國民企能否在市場經濟改革之路上順利、穩健地成長、發展。



      根據華爾街電訊調查,全球67%的家族企業都將面臨老一輩創業者或守業者對下一代的權力交接問題,一個全球化的家族“接班時代”已經到來。家族企業在當代全球經濟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這個“接班時代”,中國的家族企業能否做好代際轉移,快速發展,領跑全球,就要看“富二代”的表現了。



      民營企業目前已經到了一個至關重要的轉折點,金融危機余震猶存,除了企業傳承之外,還面臨著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歷史使命。隨著那些在改革開放之初創業的第一代企業家日漸老去,中國現有的200多萬家族企業,正處于傳承與轉型這一最脆弱的關口。接受著中西方文化融合和碰撞的一代人,能否順利接過前輩的槍,完成兩大歷史使命?



      截至11月20日,百度有473萬條關于“富二代”的搜索結果,“富二代”人群受到的關注與日俱增,而精明的商人早就已經在謀劃“怎樣掙富二代的錢”。招商銀行和全球咨詢公司貝恩公司8月份聯合發布的《2009中國私人財富報告》顯示,2008年,我國內地個人持有可投資資產超過1億元人民幣的接近1萬人,擁有千萬以上可投資資產的富豪已達30萬人。而且在很多人看來,這個數字還趨于保守。商人們已經把眼光放在了這些富豪背后的“富二代”上,研究針對“富二代”的營銷策略。中國成為奢侈品消費大國,國際大品牌紛紛進駐中國市場,就是“富二代”消費能力和習慣的佐證。



      盯緊“富二代”的當然不只是消費品。善于捕捉市場趨勢的胡潤在“富二代”海外教育上動了腦筋。今年9月,胡潤百富榜在南京舉行“美國名校之夜”推廣活動,胡潤現場推薦他的新書《美國頂尖學校》,推介優秀的美國私立寄宿制學校吸引中國“富二代”前去求學。他的建議是,將父輩的事業打理得井井有條,“富二代”需要更國際化、多元化的視野,而最好的選擇就是美國教育。推廣活動吸引了不少江蘇省內的富裕家長。



      看來,“富二代”有望成為留學市場的生力軍。成都三原外國語學校近日開辦了少年MBA全球企業精英班,引起網絡一片爭議。每年7萬元的高額學費、徹底放棄高考、畢業后入讀美國排名前100位高校、12人的超小班、“培養未來的企業領袖和行業精英”的目標,讓這個少年班成為典型的“富二代班”。雖然入讀美國名校是否等于成功,特殊化能否改善教育現狀等都尚未可知,但毫無疑問的是,“富二代”對留學市場來說將是一塊美味的蛋糕。



      同樣引起關注的還有政府組織培訓企業接班人的消息。為了提高“富二代”的素質,江蘇省制訂了“千名民營企業家后備人才培養計劃”,把大型民營企業的接班人列為培養對象。江蘇、浙江、福建以及廣東沿海發達城市的“富一代”對下一代的教育需求相似,因此,廣東順德企業家也呼吁政府出資培養“富二代”。其實不獨江蘇省,浙江溫州、寧波等地區也有一些類似“民營企業后備人才高級研修班”這樣的“接班人”培訓學校。這些培訓班多與高校合作,利用高校擁有的國內外頂級的師資和商界資源。據了解,已有不少高校憑借師資優勢和研究優勢進軍“富二代”培訓市場。北京大學民營經濟研究院領導力研究中心、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領導力研究中心等高校研究機構都將企業傳承作為研究課題。清華女子學堂的培訓機構也吸引了更多“富二代”的參與。



       “富二代”教育市場龐大,已經成為教育培訓業的一個新銳,各類培訓機構紛紛瞄準“富二代”教育市場,施展不同招數招攬學生。除培養未來的CEO外,據悉部分培訓機構還開設了不少另類課程,如高雅音樂欣賞、薩克斯的入門學習、紳士淑女聚會等。在接班已經排上日程的背景下,“富二代”教育市場應運而生。不過,在飛速成長的同時,伴生的收費標準不明確,課程、培訓班良莠不齊等問題也是需要警惕的。



      其實,最早意識到要辦“富二代”教育學校的也是民企的“富一代”。在2009國際家族企業論壇上,方太集團董事長茅理翔大聲疾呼“接班不利比金融危機還厲害”“交班、轉型比創業更重要”。7年前,在完成方太公司領導權的順利交接之后,作為國內最早提出現代家族企業研究的人之一,茅理翔開始致力于研究中國家族企業現代化管理和中國家族企業接班人教育培養問題,數年時間里,先后在近十省市向數萬名民營企業家、家族企業領袖和職業經理人作了300多場主題演講。其間,茅理翔看到了新的商機,因而在寧波慈溪開創了培養中國家族企業接班人的“寧波家業常青民企接班人專修學校”。



      “家業常青學校”號稱中國第一所具有全新家族企業管理教育理念、為培養中國家族企業接班人和提升家族企業管理水平服務的“黃埔軍校”,于2007年5月正式開學,吸引了來自江蘇、廣東、浙江、遼寧、北京等省市的“富二代”們。



      第一期學時10天,學費高達1.28萬元。當然,與目前“富二代”教育市場的價格相比,也許并不算太貴。家業常青學校的師資力量除了茅家父子以外,還有國學專家、經濟學家等優質的配備。不過,短短10日,“富二代”們能學到些什么?又能改變“富二代”們什么呢?



      其實不只是家業常青學校,目前的多數“富二代”培訓項目都是學時短、學費高,刨去“富二代”“不在乎價錢”的理由,這些培訓能幫助他們走出“富不過三代”的怪圈嗎?在“富二代”教育培訓市場增長的同時,相關的質疑之聲也水漲船高。有人認為,培訓班學不到艱苦而豪邁的創業精神,也沒有很好的實踐。反對者則認為,高起點的“富二代”與白手起家的“富一代”存在天然的差異,經營方式也有所不同。“富二代”接班的過程也將是兩種經營模式碰撞的過程。



      事實上,跟很多高端培訓班、俱樂部一樣,在學習知識、理論,作為接班人的素養、技能的同時,最重要的恐怕還是建立一個圈子。“富二代”培訓班上的學員來自全國各地,不同的行業,差別的身家,但卻有著相似的背景、經歷、生活,甚至思維方式。“一日為同學,終生是朋友”,今天的同學,可能就是明天的生意伙伴。接觸到這個圈子的人,可能是上各個培訓班的最大財富。



      2009國際家族企業論壇上公布的2009中國民營企業少帥榜顯示,中國民營企業少帥接班的平均年齡在34歲,30~39歲之間的人數過半。在今后的5~10年里,80后的“富二代”們將逐漸完成接班過程,而“富二代”的經濟效應將呈現怎樣的發展趨勢,也成為一種值得關注和研究的經濟和社會現象。(轉自互聯網)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評分

    參與人數 1論壇幣 +10 收起 理由
    穆然 + 10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
    發表于 2010-1-11 15:50:38 | 只看該作者
    呵呵呵呵。。。。可惜很多二代象扶不起的阿斗一樣

    評分

    參與人數 1論壇幣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個回復系統自動獎勵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板凳
    發表于 2010-1-11 15:55:30 | 只看該作者
    繼承的財富往往不被用好,嬌生慣養有是中國父母的傳統,所以才有了富不過三代之說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8 02:50,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州市| 泸水县| 宁陕县| 阳泉市| 永善县| 建德市| 木里| 襄城县| 新丰县| 汉阴县| 玛纳斯县| 栾川县| 镇安县| 新蔡县| 晋城| 延长县| 灌云县| 武功县| 永安市| 丘北县| 集贤县| 远安县| 府谷县| 新乡市| 个旧市| 台北县| 宣威市| 怀集县| 吉首市| 聊城市| 洪泽县| 边坝县| 民权县| 两当县| 临武县| 舟曲县| 阿鲁科尔沁旗| 平湖市| 吴川市| 黑山县| 大兴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