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ze=4] 在瑞典,想要在電信業競標中擊敗愛立信,就如同在日本的汽車業競標中擊敗豐田那樣令人難以置信。然而一個正在崛起的中國企業卻做到了,它擊敗了愛立信,并且是在對手的優勢項目上勝出。并且饒有興味的是,中國的華為公司憑借的不是廉價的“中國制造”來獲得4G手機的框架合同,而是價值連城的“中國創造”的先進科技。
4G通訊系統是在3G和2G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必須能夠在低移動性時達到100Mb/秒的峰值數據速率和在高移動性時達到1Gb/秒的峰值數據速率。因此,是技術進步使得手機用戶使用超寬帶成真,而不是產品。
開標公司Telenor選擇華為是因其層出不窮的創新科技和服務,而不是因其極具競爭力的報價。
事后,這家挪威公司對華為公司的評價是:“中國制造”的重心已經從模仿國外的產品和制造低端產品轉變為高端技術和高質量產品,這樣的轉變也給中國帶來更為強勁的競爭力。
正是這種從復制到創造的轉變使中國公司在目前的全球金融危機中仍處于發展的態勢而不是崩潰。
擁有強大研發(R&D)能力和獨立智能產品專利的中國公司在以下領域都獲得了成功:信息科技、新型材料和生物工程。而那些固守著傳統機械制造(OEM)的公司則由于訂單縮水和利潤率降低而經受著前所未有的商業危機。
成功和失敗的區別就在于:成功者在研發方面競爭力增強,而失敗者則研發滯后,固守已有的技術,甚或是退后。舉例來說,通用汽車需要美國政府拿出576億美元來助其擺脫破產的命運并開始資產重組。
經過數十年數量上的增長,中國現在的市場經濟需要在質量上尋求突破,以供今后數十年的可持續發展。
很多中國企業,尤其是汽車制造和服裝領域的企業,需要創新的思維和舉措,才能使其在日益劇烈的國內外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
如上所述,“中國創造”的科技和用這些科技制造的產品比單純的、以低價賺取利潤的“中國制造”產品更值得信賴。
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加入了“中國創造”的行列,僅去年一年,中國的高科技產業園區就增加了10%~20%。“中國制造”這個商標不僅僅有助于中國自身的發展,也對其他國家有益。
在未來的幾年中,憑借“中國創造”的科技生產出來的“中國制造”產品將會不斷發展,中國制造業的競爭力和創新性逐漸增強。
全世界的人,包括中國人,都將會在享用標示“中國制造”的高質量產品的同時,享受到“中國創造”的產品和服務。人們不應該懷疑中國的創新能力,因為中國向來都不缺少新鮮的想法和有創造力的人。[/size]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