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漁藥行業已經邁入成熟期,中國漁藥目前仍然處在成長期。漁藥行業的需求受到宏觀經濟變動的影響小于普通化工產品,日趨成熟的水產養殖業對于漁藥的需求主要與氣候影響下的病蟲害發生直接相關。
四大因素共同決定國內漁藥需求:水產養殖效益、養殖品種和方式、氣候影響下發生的病蟲害、環保。人均GDP增長引起的環保等一系列要求驅動漁藥行業中短期內向環保類型轉變、長期內向生物技術、水質改良轉變;水產養殖業效益的提高成為漁藥需求上升的內在動力;水產養殖集約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漁藥需求的增長;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水產病蟲害的發生面積在波動中緩慢上升,直接提升了對于漁藥的需求。
養殖效益是影響漁藥需求增長的最主要因素
彈性分析表明:集約化程度(養殖方式)、病蟲害發生面積對于漁藥需求影響較大,而人均GDP對于漁藥需求的影響已經趨于減弱。未來,中國水產品價格上漲將會加速漁藥需求增長。
新農村改革對于漁藥需求的長期利好可以期待
長期來看,支農行業整體將受益于新農村改革后所帶來的穩定而有效率的土地制度:一方面,從制度入手保障了現有耕地規模;另一方面,有了長久不變的耕地承包權,農民有更大的積極性保護稀缺的耕地資源,可以從長遠角度增加投入。土地流轉政策將帶來養殖規模的擴大,提高集約化程度,擴大漁藥的需求。這種利好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可以期待。
全球經濟放緩下漁藥行業防御性特征凸顯
在全球經濟放緩的背景下,漁藥受宏觀經濟的影響小于普通化工產品,預計2009年漁藥消費量將增長5%~10%。未來3年~5年的范圍內,中國漁藥行業的需求底線基本可以預期,是周期性的化工大行業、水質改良、微生態制劑行業值得關注的發展利益點。
漁藥行業不可能在經濟危機中獨善其身,新一輪漁藥業產業結構調整已來臨。盡管環境極其惡劣,擁有規模、品牌、技術、銷售網絡、產品具有差異化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就能夠應對當前的困難和挑戰,生存是硬道理,勝者為王。
漁藥行業在大環境的影響下進入周期性調整,產品品種結構、企業信心不足等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2008年相當一部分企業的原材料為高價庫存,快速降價使一些企業難以開工生產。在關鍵時刻活下去才是硬道理,必須高度警惕資金的流向、流量和周轉率,避免資金斷鏈。企業要利用這個時間休養生息,進行資源整合,完善企業內部管理機制。從某種角度看,我們面臨的危機并不全是金融危機造成的,相當一部分是企業增長方式轉變不到位而引發的。
對未來3年~5年漁藥行業發展趨勢的基本估計是:盡管全球經濟萎縮,但農業(水產養殖業)仍是各國關系到國計民生的基礎,人口增長、消費升級以及生物替代能源三者合力使大宗農產品仍處于牛市。水產品的走強,使全球水產養殖積極性顯著提高,漁藥需求增加。從這個意義上講,漁藥產業依然很“朝陽”。但是,機會主義者不再有機會,正常速度行走者也一定會掉頭。金融危機導致的經濟低迷、環保力度的進一步加大、漁藥新政的全面實施將加速國內漁藥行業的重新洗牌。明后兩年將主要依靠市場和政策整合,2011年開始,資本、技術、新產品開發會成為漁藥行業整合的主導力量。
來源:博亞和訊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