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 操作內容 | 操作要求 | 操作標準 | 側重點 |
溫度 | 調控水溫以改善生態環境 | 1.各水體每天早晨測定水溫。2.避免因為溫度變化或溶氧不足造成大量死亡。 | 1.放蟹池水溫度要和原池水溫度盡量相同,相差不能超過3℃。2.餌料生物培養池水溫可在20-30℃之間。 | 池水溫不能波動太大。要隨時檢測水體溫度,加以調節控制。 |
溶氧 | 高密度單養水體增氧 | 1.單養高產池塘,養殖要求在7、8、9三個月使用增氧機。 | 1.池塘養殖要求在5mg/L以上。2.越冬期間水體溶氧不能低于3mg/l。 | 側重于保持蟹苗池的高溶氧量。 |
酸堿度 | 要求偏堿性水體繁殖與養殖 | 要求用生石灰等適量調節。 | 水體指標:淡水pH6.5-8.5,海水PH7.9-8.5。 | 側重成蟹養殖池。 |
氨氮 | 降低氨氮值 | 1.成蟹養殖池平時注意換水降低氨氮。2.蟹苗池每天要在早晨排污1次。 | 河蟹養殖水體底層水氨氮小于0.2mg/L。 | 側重控制底層水的氨氮值;育苗池要每天排污。 |
水體透明度 | 調節水體肥度從而調節透明度,參照池塘肥水操作項進行 | 池塘每周檢測一次。如透明度變淺水太肥,可潑灑生石灰或換一部分水解決;如透明度太深浮游生物太少,可適當施用有機肥或無機肥。 | 1.池塘30-50厘米透明度為宜;2.親蟹池的水體透明度在40-50厘米左右。 | 側重6、7、8月份蟹生長盛期的養殖池水。 |
池塘肥水 | 池塘在使用前15天要按常規方法進行消毒與肥水,培養輪蟲等動物性餌料。 | 池塘放苗初期,施以雞糞、豬糞等有機肥肥水。追肥用無機肥,氮肥和磷肥之比為8-10:1。 | 追肥用氮肥4mg/l,磷肥0.5mg/l。每5天左右一次。網箱水體一般不宜采取肥水措施。 | 側重于幼蟹餌料的培養。 |
水生植物設置 | 造成足夠的水生植物生態環境區,以供河蟹隱蔽和棲息,有利于幼蟹附著和對浮游生物的捕食。也可以作為少量輔助食物。 | 每周取出多余的陳舊部分。 | 1.親蟹暫養池、成蟹養殖池按水面的1/3 放置鳳眼蓮。2.網箱養殖時放置鳳眼蓮或水花生之類植物所占面積占網箱水面積的1/4-1/3左右。 | 側重于成蟹養殖池和網箱養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