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2071|回復: 2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羅非魚產業四大環節陷入前所未有的低潮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10-1-6 10:35:5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9年這條羅非魚,大家似乎都沒看懂。  


      編者按 2009年過去了,對于眾多從業者來說,心情大概各有不同,或許是收獲后的喜悅,或許是對損失的思考。
      作為行業的觀察者,這一年來,我們記錄著其中的一點一滴,大起大落也好,低迷不振也罷,觀點不可能百分百完美,通過記者的筆,我們力求去偽存真,給迷茫者鼓勵,給成功者鞭策,為行業增添一份力量。
      每逢新舊交替之際,人們習慣總結一下過去。讓我們對水產行業過去一年的經歷來個盤點。
      2009年已經過去,羅非魚作為中國產量最大的水產品,有“第五大家魚”之稱。在過去的一年,這條魚縈繞的一個詞是:低迷。從2月開始,受金融危機影響,國際訂單顯著減少,立刻拉動魚價下跌,隨即整個行業,不論是苗種、養殖、還是飼料、流通,所有環節都陷入前所未有的低潮。
      出口貿易:最差的一年
      2009年,可以說是羅非魚出口形勢最差的一年。
      春節過后,糟糕的情況已現端倪。在一年一度的波士頓漁展上,中國羅非魚加工企業接到的訂單少的可憐,2009年前兩個月的出口量同比下降近五成。這已經預示著中國羅非魚產業將遇到巨大的困難。
      由于全球經濟不景氣,國外金融市場出現動蕩,導致國外進口商資金短缺,中國企業接到的訂單極少。在席卷了金融、證券、房地產等行業后,在2009年,經濟的波動影響到了羅非魚行業。
      “羅非魚出口,近幾年來一直勢頭良好,中國的羅非魚產量約占世界一半,具有壓倒性的優勢,即便是FDA的“七月禁令”對羅非魚影響也不大。”業界人士對整體形勢都比較看好。只是,在繁榮的表面下,許多存在已久的矛盾被掩蓋了,到了2009年,整個產業鏈的終端出了問題,逆行而上,整個行業一片慘淡。
      加工廠苦惱:混養盛行,難以收到好的原料魚。養殖戶訴苦:魚價太低,全投料只能虧本。養殖戶還埋怨:加工廠給的價格太低。加工廠大呼: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太激烈,只能靠報低價。
      于是,一系列矛盾顯露了出來,中國羅非魚價格持續下跌,導致美國進口商形成普遍看跌的心態。就像期貨一樣,國外進口商會集體觀望,不敢輕易下單;越是這樣,國內加工廠越是要靠壓價生存,而外方就會更加觀望,如此反復,形成了全局性的惡性循環。
      苗種:價格曾殺到3分/尾
      從2008年的峰頂跌落谷底,2009年的低迷,是從苗種行業開始大量顯現的。
      魚價早早開始下跌,直接導致各地養殖戶投苗量大減。雖然很多苗場在2008年已經意識到,2009年的競爭將會很激烈,但不少人對困難估計不足。
      按照廣東羅非魚年產量50萬噸計算,苗種需求量為20多億尾,大致形成廣東和海南苗場對半分配市場的格局。市場形勢不好,天氣也來作怪,從2月開始出現降溫,至3月,華南各地均出現急降溫和風雨天氣,對羅非魚苗場生產造成影響,不少苗場原定生產高峰延遲。其中,以2-3月為生產高峰的海南苗場受影響尤其嚴重,令從業者頭痛不已。
      到了4-5月,形勢仍不景氣,原本應到出苗高峰期的廣東苗場紛紛受影響。在茂名地區,市場需求量至少下降了 20%,而魚苗供應量又上升了20%,產生了近50%的市場負擔,明顯供大于求。而形勢在珠三角地區似乎更惡劣,由于銷售不暢,當地有兩家大型魚苗場甚至打起了價格戰,你來我往,苗價一度殺到3分/尾。
      3分/尾,這幾乎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價格,大概也只有2009年這樣差的年景,才會出現這樣的事。魚價太低,投苗量大減,苗場經營困難,為了爭奪有限的市場在所不惜。但值得思考的是,只賣3分/尾,如果這個價格保不住本錢,那豈不是越賣越虧?如果把市場搶下來了,大概會把之前賺到手的錢也虧出去?如果這個價格已能夠保本,那么在感嘆魚苗利潤如此豐厚的同時,難免令人對質量水準產生疑問。
      養殖:“魚長得再慢也不敢投料”
      混養,似乎已經成為養殖戶的“保留節目”,無論時間、地點,經久不衰。
      2009年魚價低迷,本就盛行的混養模式大行其道。可以看到,除2008年因自然災害而導致的特殊情況外,廣東羅非魚的混養模式一直普遍存在,答案只有一個:混養的成本低。不少養殖戶的心態也很穩定,“不管行情怎么變,首先把本錢省下來才是硬道理”。
      不能否認,除了行情低迷外,飼料的一再漲價也是促使混養增多的重要因素。在和飼料廠的博弈中,養殖戶處于絕對的下風。飼料廠可以降低質量、提高價格、還可以控制產量,總能有盈利的空間,農民可選擇的只有養殖模式。
      現實情況是,在產品質量、價格等方面,飼料行業往往達成了隨勢而動的相互默契,甚至是潛規則,而且很多方面幾乎沒有任何監管,飼料質量完全由廠家自己控制。再加上市場價格動蕩不定,現在養羅非魚,錢不好賺。
      現在說到羅非魚貿易,必談藥殘;說到藥殘,必談混養。可是,在現時羅非魚各個環節都缺乏監管的情況下,為什么都把目光都盯在養殖戶身上,產業鏈是否存在更大的問題,例如劣質飼料?
      病害:“撈死魚從早撈到晚”
      誰也沒想到,2009年的病害會如此兇猛。在2008年12月31日,南方農村報刊登《2009羅非魚五大猜想》中,病害是唯一意料外的因素。
      “從早撈到晚,死魚怎么也撈不完”,大面積發病、傳染性強、無藥可救,種種令人頭痛的現象一起出現,令市道低迷之下,行業再遭重創,以往粗生粗養的羅非魚仿佛變成了另一種魚。
      華南各地的病害都有共同特征,雙眼凸出、肝膽腫大、消化道病變,目前對病害主流的說法是:鏈球菌病。華南各省均大面積發病,廣東珠三角地區、海南文昌地區、尤為嚴重。而且,不管是純投料還是混養、淡水還是半咸水的,發病情況同樣嚴重,導致存塘量劇減,廣大養殖戶賣也不是,留也不是,病害問題一時難解。
      以筆者經驗,鏈球菌病首見于2006年,珠海平沙的羅非魚養殖基地,當時在絕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羅非魚是一種強抗性的魚,病害只是偶見,該發現并未引起關注。但隨著病害流行,情況已經引起了國外的注意,2009年以來,在多個會議場合,來自美國的人士均提起用藥情況,這是很值得重視的問題。
      目前,關于病害還有不同說法,有人說病原是鏈球菌,有人說是氣泡病,也有人說是飼料質量不良導致肝膽綜合癥、繼發感染其它病癥。各個環節都提出自己有利的說法,一時難有定論。病害的問題很突出,但從整體來看,整個行業都處于混亂狀態,平時常見的魚苗質量糾紛尚難有定論,在全行業范圍內出現的病害,大概一直無法得出定論。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評分

    參與人數 1論壇幣 +1 收起 理由
    zuoyf + 1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
    發表于 2010-1-6 10:45:21 | 只看該作者
    是呀,成魚收購價格偏低

    評分

    參與人數 1論壇幣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個回復系統自動獎勵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板凳
    發表于 2010-1-6 11:40:20 | 只看該作者
    各領風騷幾年兮。。。。。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1 12:01,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荆州市| 呼和浩特市| 晋州市| 庆元县| 济源市| 新宾| 建昌县| 遵义县| 长寿区| 高阳县| 新龙县| 时尚| 阳新县| 宝丰县| 黄浦区| 保靖县| 阳朔县| 修武县| 磴口县| 板桥市| 钟山县| 沁阳市| 盐池县| 巴彦县| 合山市| 蒲城县| 平陆县| 神农架林区| 太保市| 桐柏县| 甘肃省| 花莲市| 金塔县| 万盛区| 双峰县| 沐川县| 邵武市| 鹤庆县| 伊川县| 星座| 古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