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鱔不好養,鰻魚也不好養。但黃鱔跟鰻魚不一樣,養鰻魚的人基本是真正了解鰻魚的,要么就是資金充足的人看準了商機,上馬養殖者個個有充份準備。養黃鱔的人就不一樣了,黃鱔是南方幾乎所有人都耳熟能詳的動物,大溝小渠都能覓其蹤影。所以許多人都認為懂得它,認為好養。
這就是黃鱔培訓機構學員富足的原因之一。
較之家魚,黃鱔根本不算意義上的魚(分類學上,它又的的確確是魚),其養殖方式,養殖理念與家魚大為不同,傳統養魚觀念根深蒂固的老農或學識不廣的愣青,及沒有一點實戰經驗憑一時沖動的上馬的莽漢,幾乎人人失敗。可以這么說,非傳統養鱔區的人不去養鱔傳統區學習一年半載,百分之九十九是失敗的。
新手入行而失敗,另一個原因來自培訓機構。
較大的幾個培訓機構我都做了一些了解,也跟蹤了不短時間,發現那些人連最起碼的《養殖水化學》也一巧不通。去聽他們的課,全是些村姑村漢(都是負責人的親屬)在那里講解,內容是什么?要么是老生常談的知識,要么是從哪篇論文來的試驗室結果,要么干脆是他們自已剛剛‘發明’的,從未經過時間的檢驗。我跟蹤兩個培訓機構兩年,發現他們‘發明’的東西在不停地變動,每更新一次,就請中央七套來播一次,吸引一批急需要一個事業的人,如失業的、打工回鄉的、下崗的(去養鱔培訓機構的大多是這類人)。美其名曰——技術更新,孰不知,多少人因他們的‘發明’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培訓機構大多把養蛆養蚯蚓跟黃鱔捆綁,養蛆對于小型的,剛起步的養鱔者來說那是災難,養蚯蚓的效益之低,想必這已是公認的了結果,若不是為了賺蟲種錢,我想不出培訓機構這種捆綁培訓的目的。社會越發展分工越細,小農鱔,又是剛起步的養殖者,怎能去搞這種自給自足的生態鏈?學員養殖定位全部走上歧途。甚至還有培訓機構代理假藥,真可謂是良心滅絕。
如果有朋友想進入這行,或準備進入這行,我建議他不要去培訓機構學習,七月至九月去湖北仙桃等傳統養鱔區學習兩個月,這兩個月是鱔農收苗馴食的時間。看到收苗馴食的全過程,技術操作上基本就能勝任了。還有,不要以為黃鱔養殖利潤有多高,這種想法是錯的,跟許多養殖行業一樣,黃鱔養殖也是微利的,風險似乎比別的品種還高些。說利潤有多高,前景有多好,那是培訓機構的虛假宣傳,也不要迷信電視媒體,只要你給錢,你搞‘養殖外星人培訓’只怕也會幫你宣傳一番。
本人看來,黃鱔養殖技術提升空間很大,因為現在仍停留在暫養階段,且暫養模式的利潤也未到極限。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