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農村奶牛養殖戶普遍反映“飼料貴”、“奶價低”、“養牛不賺錢”。其實除了外界的市場原因外,養殖戶自身也存在諸多問題,明確并解決這些影響奶牛養殖效益、阻礙奶牛養殖業健康發展的隱患迫在眉睫。為此,我們邀請河北省畜牧良種工作站有關專家,詳細分析奶牛養殖中的問題,并針對河北省實際情況提出解決措施,希望能給廣大奶牛養殖戶提供幫助和參考!———編者
一、存在的問題
1、牛舍選址不合理。有些農村奶牛飼養場戶牛舍選址不符合防疫要求,距居民區近。圈舍簡陋,場內無產房、隔離舍。場外無消毒池,排水設施不合理,污染環境,給傳染病的傳播提供機會,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2、選購奶牛不符合有關程序、規定。有些奶牛飼養場引進奶牛,不向當地獸醫衛生監督所或重大動物疫情指揮部門申請,擅自從外地購進,而且還不向畜主索要免疫證明,購進后不進行復檢,不進行隔離觀察就合群飼養。這種無計劃地購進,大大加大了引進病奶牛的可能性,為奶牛安全飼養埋下了禍根。
3、不重視衛生防疫。①不重視衛生消毒。奶牛飼養場舍消毒是消滅傳染源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奶牛場戶防疫管理上難度較大的環節,奶牛飼養場如果忽視這一環節或在這一環節上稍有紕漏,麻痹大意,不堅持消毒或消毒不徹底,就有可能埋下傳染病發生流行的禍根,給奶牛飼養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②防疫意識淡薄。有些養殖場、戶對疫病免疫、“兩病”監測意識淡薄,忽視疫病免疫監測,只重視自身發展,缺乏集體主義觀念,出現疫病時為了拒絕撲殺處理,故意不向有關部門報告,結果導致疫病、傳染病發生流行,不但使自己蒙受重大的經濟損失,而且還殃及他人。
4、檔案管理不規范。奶牛耳編號、系譜、飼料添加劑的使用、疫病防治、疾病診治、消毒情況等都是檔案記錄的內容。如果沒有建立健全奶牛檔案,就很難對奶牛進行科學飼養管理和防疫,無法對奶牛健康情況、牛奶質量等的評定提供參考依據。而奶牛的健康情況是影響牛奶質量的重要因素。奶牛的健康情況得不到確認,牛奶的質量就無法得到保證,質量無保證的牛奶就不能確保消費者安全和贏得市場。
二、解決措施
1、加強奶牛場防疫條件審核。奶牛場選址、布局、設施必須滿足防疫條件要求。奶牛防疫監督機構每年要對奶牛場的防疫條件進行嚴格的審核,對符合條件的奶牛飼養場戶發給《動物防疫合格證》。
2、加強檢疫管理。①嚴格執行“準調證”制度。凡從外地購進的奶牛,都要執行“事前申請,憑證調進,調回報檢,復檢進場,觀察合群”的引調規定,確保引調安全。②認真進行“兩病”監測。有關部門每年要組織人力物力,在春秋兩季各進行一次布氏桿菌病、結核病監測。③全面推行奶牛健康合格認證制度。對“兩病”監測合格的奶牛飼養場、戶,發給《奶牛群健康登記證》。嚴格禁止收購、加工沒有《動物防疫合格證》和《奶牛群健康登記證》的奶牛飼養場、戶生產的牛奶。
3、加強預防管理。①建立安全防疫檔案。在給奶牛耳編號的基礎上,進行統一登記建檔,實行防疫檔案化管理。②及時進行定期預防接種。每年必須對每頭奶牛進行定期預防接種和診斷性檢查,做到不遺漏一頭奶牛,讓每頭奶牛都得到必要的免疫保護,以確保免疫成功有效,防止傳染病的發生、蔓延和流行。
4、嚴格消毒滅菌制度。奶牛飼養場舍要保持干燥、清潔、衛生,及時清除糞便;飼飲用具及飼養場舍要進行定期認真消毒。保持牛舍通風良好、光線合適、冬暖夏涼。
5、加強安全監管。對檢疫出患有傳染病的奶牛,要與健康奶牛進行隔離飼養和觀察;對圈存健康奶牛進行連續觀察監測,連續3次監測呈陽性方可作為清凈場、戶。發生重大傳染病要及時上報。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