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倫 “豬霸”標本
王天倫看起來更像是一個被吹起來的“泡沫”,重慶今普多年來也得到了政府多方面的破格扶植;然而,王天倫與他的重慶今普卻不得不為前期的巨額投資背上包袱,而這一包袱,只能靠占據絕對的生豬收購市場與豬肉銷售市場才能卸下來。
撰稿·于 松
這一輪重慶打黑除惡,讓太多人深切意識到對本國社會了解之不足——連殺豬這一行,都有黑老大,簡稱“豬霸”。
此次,重慶揪出了5個“豬霸”。名號最響的王天倫甚至獲得了一個相當生猛的綽號——“重慶屠夫”,聽起來好像轉世輪回的了綠林草莽。
從重慶大渡口區政協委員,一個曾被贊為催生城市“放心肉”的愛心企業家,到被指強迫交易、注水豬肉、檢疫不合格豬肉的銷售者,王天倫從被捧上天堂到落入地獄,同樣制造了一部典型的中國式尷尬。
43歲,一段看似高潮還遠未到來的商界傳奇戛然而止——王天倫被重慶檢方指控為“黑老大”, 依靠涉黑的暴力威脅、強迫交易等手段壟斷了重慶41%的豬肉市場與70%的生豬供應源市場。
其間帶有多少個人色彩與時代烙印?王天倫在最后的自辯時聲稱:我是一個悲劇。
他曾有著一段“速成”的紅色人生。作為草根中的草根,初踏入社會的那幾步,王天倫是地地道道靠智慧和能力求生存,13歲的他當時便在當地人的帶動下從村里的散戶養豬者手中收購生豬,14歲在自家稻田里鉆研新型養魚法,15歲就成了省級農村致富標兵。
37歲,王天倫采取中國式的上書陳情,致信時任重慶市長,請求組建重慶市肉食品加工及配送中心,3天后就得到批示。此后,重慶市政府高級官員也一手促成了上海梅林集團對其公司的收購。
在4天的庭審時間里,王天倫一直辯稱:做大了,就說我是壟斷,是黑社會性質組織;做不好,又會說我對不起重慶市政府以及有關市領導的扶植。
王天倫本人并不像他自己說的那么無辜,他是個毫無爭議的涉黑者。在發展成“豬霸”的路上,財富和光環的背后掩藏著暴力和血腥。
不過,他的話至少能夠提醒我們:豬肉壟斷作為一種資源壟斷充其量只是表象,其背后還潛伏了決定性的權力壟斷。
倒置的人生
作為一個原本地地道道的小人物,王天倫草莽時期的打拼史,滿紙辛酸淚,又精彩絕倫。
13歲那年,王天倫初中輟學,開始販賣豬肉。就像所有農民出身的富豪一樣,勤勞和鉆研是他的致富基因。
上世紀70年代末,恰逢我國改革開放初期,1979年,王天倫就在父親王術安的帶動下,開始嘗試著從村里的生豬散養戶手中收購生豬,屠宰完畢后,背到重慶主城區的農貿市場上販賣。
13歲就能獨立賺錢,在同齡人中已是佼佼者。
一年不到,14歲的王天倫就摸索出了一套稻田養魚的方法,此事引起了當時的四川省農業部門的重視,特意組織專家前往王天倫養魚的稻田內進行實地調研,在確定效果和可行性后,在全省開始推廣。
15歲,王天倫就被邀請到四川省里參加農村致富標兵的表彰大會,受到四川省政府的表彰。
在創業初期,王天倫擁有天賦,但他更付出了汗水。
在重慶市合川區寶華鎮龍門村,王天倫出生的地方,鄰居們向記者透露,身高不足1米6、不講究穿著的王天倫做生意很賣力,其工作時間甚至可以用“披星戴月”來形容,工作強度更是“苦得不得了”。
鄰居們回憶說,王天倫經常背著近百斤的豬肉步行到鎮上,然后坐車進城。運氣差的話,三四天后才能賣完豬肉,晚上根本舍不得住小旅店,就直接睡在市場內的肉攤上,回來后頭發都黏在了一起,人顯得又臟又累,挺不容易的。
不過,村民們慢慢發現,這名綽號為“大腦殼”的王天倫,不僅能吃苦,還具有經商頭腦。“他說話雖然慢聲慢語的,但很討買肉人的信任,積累了很多忠實的顧客,生意越做越好,是寶華鎮豬販中做得最紅火的一個,在合川區都是小有名氣的。”龍門村的十余名村民們回憶說。
重慶多名豬販也證實了村民們的講述。一些豬販回憶,上世紀80年代,他們就聽說了王天倫的名號,并經常向他咨詢市場行情或討教經驗。
在同行眼里,創業初期的王天倫,為人和藹,講誠信,常穿著臟舊的衣褲,來回奔波在收生豬、屠宰、賣豬肉三個環節的中,用汗水“澆灌”了原始積累的第一桶金。
王天倫青少年得志,待到成年時,已經身家千萬。據一些知情人透露,有了雄厚資本積累的王天倫,除了繼續在市場上靠“苦力”打拼外,更加注重了鉆研政策。
公開信息顯示,1996年,進入而立之年的王天倫,按照國務院頒布的《生豬屠宰管理條例》,響應重慶市政府的號召,投入上千萬元,創辦了重慶市永紅食品有限公司,開始規模化地從事生豬的屠宰和流通。
此舉,被同行們認為是王天倫持資本鉆研政策的一個開端。
正是從1996年起,王天倫便開始注重賺取“名聲”,逐漸營造了一名愛心民營企業家的形象。重慶當地媒體曾有過一段這樣的描述:王天倫開始利用企業,參與到農業產業化經營中,幫助農民發展優質瘦肉型豬,帶動農民增收;永紅公司直接為農民和城鎮下崗工人提供了800個就業崗位,使2萬余農村勞動力通過養豬實現了增收。
與此同時,王天倫的財富積累開始迅速積加,截至2003年,永紅公司產值達2.8億元,上交稅費2000萬元。
不過,與以往開審的“黑老大”涉黑之路相比,王天倫的涉黑人生卻出現了倒置。中國式富翁的暴力發家史,往往起源于草莽階段的創業初期,此后隨著資本的積累與公司化的正規運作,逐漸漂白。然而,王天倫卻與這個套路恰恰相反。
在“草莽階段”的創業初期,王天倫確是一名誠實守信的市井商人,憑借自己的勤勞汗水賺取第一桶金,。然而,在其創業中期擁有“商人”光環、后期得到了重慶市政府大力扶植后,卻開始采用了暴力,尤其在其創立重慶永紅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永紅公司”)與重慶今普的“暴富”時期,頻繁使用了暴力、威脅等涉黑手段。
重慶檢方指控,1996年,在永紅公司成立3個月后,王天倫就使用了暴力,時因合川區的幾名生豬經營戶不愿將收購的生豬交到永紅公司屠宰,即遭毆打;特別是1999年3月以后,王天倫通過有組織地實施強迫交易、故意傷害等手段,實現了對合川區生豬收購市場的非法控制。
致信市政府
2003年,對王天倫來說,是具有特殊意義的一年。據目前已公開的信息顯示,這一年,他向重慶市長寫了一封建議信,由此獲得了多方面的破格支持。
當年5月,王天倫以永紅食品有限公司的名義,發給時任重慶市長王鴻舉一封建議信,信的標題就是《關于組建重慶市肉食品加工及配送中心實施放心肉工程的建議》。
王天倫在信里表示,重慶生豬的飼養、屠宰加工的工藝落后,規模小,多以手工屠宰為主,機械屠宰的設備落后,環境污染嚴重,肉食品的衛生、檢疫等安全得不到保證。
此外,他提出愿意投資2億余元,從德國進口世界上最先進的屠宰加工成套設備,按歐盟技術標準建一家西南地區規模最大、設備最先進的肉食品加工及配送企業,讓重慶市民真正吃上“放心肉”。
王天倫寫下此信的目的,希望自己的公司能夠得到新一屆市政府的大力扶持,并由政府確定其定點屠宰的資格。
由于王天倫關于放心肉工程的建言極富吸引力,得到了重慶市領導的支持。
2003年6月12日,陳光國的批示為:“請將鴻舉批示印送各副市長和商委。”
不到3個月的時間里,2003年8月20日,重慶市大渡口區政府下達了《關于重慶今普食品有限公司生豬定點屠宰資格的批復》,批復中稱:
“ 一、 同意你公司獲得生豬定點屠宰資格。
二、項目建設地址:重慶市建橋工業園A區。
三、項目必須按照歐盟和美國技術標準進行設計和建設,全套引進國際領先水平的進口設備,生產高品質的肉食品。
請你公司接文后,抓緊推進項目建設,務必于2004年8月以前投產。”
重慶市政府幫助王天倫在大渡口區以5萬/每畝的價格征地200畝,建了一座總建筑面積為5.2萬平方米的加工配送中心,如今,這塊土地的市值已經高達50萬/畝。
從王天倫寫建言信到獲得定點屠宰資格,到最終加工配送中心的成立,政府在3個月內為王天倫辦了一切手續。
此后,王天倫的企業一路綠燈,甚至在工商登記注冊相關手續沒有完成的情況下,獲得了工商局發放的營業副本。
公開信息顯示,重慶今普總投資2億元。然而,據一些知情人透露,王天倫個人當時根本就拿不出2億元,他是在政府的幫助下,先后順利從銀行貸款近億元。此外,據公開報道,重慶今普開建后,重慶領導多次到建設工地進行考察,幫助解決建設中的困難和問題。
“可以這么說,政府的扶植,成就了王天倫與重慶今普。”重慶眾多豬肉商們說。此外,2006年,在王天倫40歲時,重慶今普成功進入重慶市各大中小學食堂,成為“放心肉供貨企業”。
在上述背景下,重慶今普成為了國家一級標準的肉類屠宰加工企業,是重慶乃至西南地區最大的生豬屠宰、加工企業,年產值達30億—40億元人民幣。
王天倫“重慶屠夫”的稱號,由此而來。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