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料企業發展模型初探與對策分析
輔音國際訓練機構首席顧問官 趙明
輔音國際訓練機構執行總監 黎細月
人們總是用“老虎”與“老鼠”來比喻大小企業之爭,并得出結論:老虎永遠消滅不了老鼠!這一觀點,我始終不敢茍同,我覺得他們之間沒有類比性,為什么?首先,從食物鏈來講,老虎和老鼠沒有沖突,老鼠所占有的食物市場對老虎沒有任何競爭甚至沒有任何意義,老虎沒有必要對老鼠下手,不是消滅不了,而是沒有動機;其次,目標不同;老鼠的活動范圍、生存空間與老虎幾無交叉,決定老鼠生命力與生存周期的不是老虎,而是生態環境;但大小企業卻不一樣:首先在同一市場競爭,競爭的主體都是養殖群體,且小企業總想成為大企業,對大企業始終處于騷擾和侵占的煩惱之中,大企業有消滅小企業的動機,其次,小企業的活動范圍和生存空間覆蓋在大企業之內,即使大企業不去消滅,空間的擠壓也必然導致小企業的生存危機,不是說所有小企業都要壽終正寢,存活的數量必將越來越少。
近一年來,我發布了一些對小型飼料企業充滿擔憂的言論,引來不少口誅筆伐,其實我并非造謠惑眾,亦非嘩眾取寵,而是根據本人從業經驗和調研作出的推斷,以饗讀者。
我堅持認為,飼料企業的結構變化將取決于養殖結構的變化,所以,對養殖結構變化趨勢分析就顯得極為重要和及時;當我們在對行業走勢進行分析時,一定選擇主流市場,部分偏遠和落后地區的變化不能等同而論,避免以偏概全,對于立志于在在此區域謀求發展的企業可置身事外,以免誤導。
養殖結構如何變?養殖規模化是必然趨勢,但這個周期有多長,我們無法作出準確判斷,受影響條件比較多,主要依存于:
第一、國家動物疾病防治政策。養殖相對集中更有利于防疫,事實上就是減少疫區范圍,加強控制力,新農村建設設計將居住區與養殖小區分開是具有科學性的;
第二、環保對于養殖的要求。有人擔心集中養殖會增加污染,這并非沒有道理,但我們需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這個問題,散養對于環境的污染是“隨風潛入地,污染細無聲”,集中養殖如果能加強污染處理能力,加強養殖區域和種植區域的合理布置,對環境的污染可以達到比散養更小;
第三、養殖成本。規模化追求恒定低利潤是養殖業的大方向,通過政府扶持促進產業化發展也是必由之路;恒定的低利潤是消滅養殖水平低下的殺手锏,小規模養殖場將出現分化;欲望-恐懼=動力,當對養殖利潤的欲望降低時,動力減弱,所以,將來養殖業適合投資者,拒絕投機者,養殖心態趨于平和,賒欠的需求空間將縮小;規模越小養殖成本越高是不爭的事實;
第四、農村城鎮化建設速度。農村城鎮化是解決農民再就業的重要手段,也是促進消費的生力軍,城鎮居民對肉食品的需求一定會增加,散養戶的減少需要得到規模養殖的補充,飼料需求總量也必然增加;
第五、農田基本改造的廣度與深度。這個問題帶有國家策略性,我個人認為其中玄機較大;
首先,我們探討為什么要進行農田基本改造?
a、增加產量;
b、便于機械化耕種;
c、便于統一管理(施肥、除蟲等);
d、便于統一補貼(中國糧食將來必得國家重大補貼)
e、通過補貼,既能調動種糧的積極性,又能控制糧食價格,不至于增加大眾生活壓力,并抑制由此而發生的系列通脹因素;
其次,我們探討農田基本改造對畜牧行業能產生哪些影響呢?
a、農田改造后,農田使用耕種權將集中在少數人手里,種糧大戶將糧食及時上交國家,并從政府獲得補貼;
b、將來多數農民不再種糧吃糧,而是購糧;
c、同品種原料質量差異縮小,養殖場采購價格劣勢將顯現;
d、散落在民間的糧食將越來越少,小規模采購將無任何優勢;
e、潲水養殖的概率降低,散養戶將繼續減少;
第六、政府主導銀行對于養殖規模化的支持力度。這是顯而易見的,政策導向必然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低生產力、高耗費資源一定會被淘汰出局,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
以上六大動態需要我們時時關注,任何一種變動都是催化劑,加速產業變革進程,我們必須未雨綢繆;
規模化是趨勢,但不會一蹴而就,同樣有發生發展的過程,我們初步判斷,中小規模養殖場在5年內仍然占主導地位,但此類型的用料特點卻存在不確定性,主要影響因素有:
1、養殖水平能否提高;這一點很關鍵,只有在一定養殖水平條件下,飼料的特點才能得到充分發揮,對全價料的認可接受度才會改變;養殖水平的提高對中小飼料企業并非一件好事,但這是大勢所趨,任何人都改變不了;
2、資金來源;賒欠導致依賴經銷商,即使知道價格差異的存在;但在長期成本壓力下,會使養殖戶出現分化,一些長期缺乏資金的養殖戶會停止養殖,一部分養殖戶會在養殖過程中積累一定資金,從而擺脫經銷商;
3、全價料能否快速達到最優成本(原料價格、規模加工、低銷售費用),這是目前制約中小飼料企業發展的致命瓶頸;
4、全價料能否縮小毛利空間(中小飼料企業的雙刃劍,沒有品牌支撐前提下進行的價格促銷必然引發低品質化假設陷阱,這一點我將有專文探討);
5、預混料是否降低價格(將直接宣告小型預混料企業的生命終結);
養殖規模化必然引導畜牧產業規模化和飼料企業規模化,會有多種形式并存,都會對中小企業的生存構成威脅,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三擠三優)
三擠:
1. 一條龍企業規模的擴大,擠占市場空間;
2. 合同養殖的推廣是大企業的必由之路,再次擠占市場空間;
3. 合作社的成立與大企業合作,第三次擠占市場空間;
三優:
1. 原料特別是大宗原料的走勢為大企業帶來利潤的優勢空間;
2. 養殖水平的提高為大企業帶來產品綜合效益提升的優勢空間;
3. 中小規模養殖場增加為大企業帶來技術服務實力認證的優勢空間;
這是中小飼料企業必須意識到的,如果還停留在5年前對于行業的認識,會后悔不已;
我對于將來預混料企業和全價料企業初擬了一個模型,不成熟,值得探討:
一、預混料企業模型初探:
目前的預混料企業格局即將被打破,中小規模養殖場的長期存在是預混料市場穩定發展的根本保證,但預混料銷量必將逐步集中到少數企業(如北農大等),這類企業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 專業性較強,以某一料型為主,其它為輔;
2. 1%核心料為主,功能性高比例濃縮料為輔;
3. 有專業化研發團隊和核心技術(依托科研機構或著名行業高校);
4. 有專業化高科技實驗室、化驗室,為市場實施檢測和監測;
5. 有專業性實用配方師團隊,服務于合作企業或養殖場;
二、全價料企業發展模型初探:
1. 專業性較強,以某一料型為主,其它為輔;
2. 以一條龍、合同養殖、合作社方式提升競爭力;
3. 區域性特征明顯;
4. 具有某一類特別優勢,如營銷策劃、融資能力、畜產品銷售渠道、原料優勢等;
大型飼料企業在將來競爭中更具有發展優勢,并不代表可以高枕無憂,同樣面臨復雜的競爭環境,稍有不慎就會折戟沉沙,我歸納大型飼料企業的六大困惑為:
困惑1、如何建立在局部區域與地方性企業競爭優勢?
困惑2、如何在產品設計上更大程度地滿足地方養殖多樣化特點?
困惑3、如何有效解決經銷商逐利特點所帶來的市場占有率的困境?
困惑4、如何解決養殖水平參差不齊所帶來的市場或產品困擾?
困惑5、如何解決集團化企業分支機構存在的執行力浪費?
困惑6、如何解決核心成員分化所帶來的市場損耗?
中小飼料企業也有六大困惑,不同的是,這些困惑是絕大多數中小飼料企業自身無法解決的:
困惑1、不知道行業將來會怎樣?(機會渺茫)
困惑2、不知道自己想要怎么樣?(目標迷失)
困惑3、不知道還能撐多久? (生存受困)
困惑4、不知道別人怎么做? (競爭劣勢)
困惑5、不知道自己做得對與錯?(定位模糊)
困惑6、怎樣才能更快地發展? (擴張無力)
忠言逆耳利于行!所有發展并走向成熟的行業(畜牧行業不是新興行業,與中國改革開放幾乎同步)大浪淘沙是必然的,給予小企業獨立發展的機會與機率都是很微小的,所以奉勸一些人不要繼續用“大企業都是從小企業來的”這句話麻痹自己!可能有人會質疑:難道我們都該消失?我想說的是:不是全部!所以,我個人認為小型企業有必要思考:怎樣健康發展?怎樣健康退出?
小企業依然有發展的機會,我們不妨探討:
1、如何讓企業脫穎而出(地頭蛇:第一原則),從而占據區域強勢地位?這是中小飼料企業特別是小型飼料企業現階段最緊急的戰略方向!(強龍與地頭蛇共存局面將長期存在)
2、如何促進企業建立與大型飼料企業合作的優勢條件?(先知先覺,先得資源,先行發展);大企業制訂可執行(意愿)、可發展(潛力)的相關標準用以選擇合適的小企業合作,是整合發展的必然手段;
3、如何讓企業與養殖企業或聯合體整合,進而形成一條龍或半條龍?
4、如何整合地方資源,實現合同養殖,并向下游(農產品加工、農貿市場、超市等)延伸?
5、如何建立并發揮當地資源或特有的優勢?
我個人認為,尋求與大企業的合作也許更有利于小企業的發展,“合作也是生產力”,我的感受是深刻的,企業發展已經到了展示胸懷成就事業的時候了,無論大企業還是小企業的掌門人。我堅信中國農牧行業將涌現一批更健康、卓越的企業,這一天,近在眼前!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