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山雞,又稱沙地大種雞、越雞,原主產于杭州蕭山地區,是我國優良的肉蛋兼用型品種。蕭山雞飼養歷史已達2000余年,早在春秋時代,民間土種雞被擇優選入越王宮中,作觀賞玩樂之用,逐漸形成性狀良好的雞種,名為"越雞"。后由宮中傳至民間,加上原產區地處錢塘江沖積平原,農業發達,飼料豐富,又適宜雞群放養,當地農民養雞經驗豐富,初步形成了蕭山雞的雛形。
1976年成立了杭州市蕭山雞選育協作組,在此期間蕭山雞有了很大發展,蕭山雞的體型外貌和生產性能有了改進和提高,形成了遺傳性能穩定的品種。該品種具有性成熟早、體型健壯、肉質細嫩、產蛋率高、抗病力強等特點。不僅在杭嘉湖和紹興地區飼養越來越多,其他省市也大量引進,而且在港澳市場也有很大的知名度,是蕭山雞的黃金年代。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專門化商品蛋肉雞產業發展迅猛,地方雞品種在家禽生產中的地位和作用降低,我國經過長期人工選擇與自然選擇而保留下來的珍貴遺產遭到了幾乎毀滅性的打擊。很多地方雞種都已經滅絕或瀕臨滅絕,蕭山雞也不例外,現在蕭山雞僅在中國農業科學院家禽基因庫保留少量的原種,在原產地——蕭山已經沒有蕭山雞了。蕭山也陷入失去蕭山雞這一優秀品種品牌的尷尬局面。
綜觀蕭山家禽業,雖然是全國最大的家禽孵化、苗禽批發中心,但是都是松散的孵化場在單兵作戰,沒有自己的品種,也沒有自己的品牌,只是家禽生產中的一個中轉環節。這種局面的弊端是在品種上受制于人,在銷售上又受到市場因素,以及內部競爭的影響。這樣就不利于蕭山家禽業的健康、長遠發展。因此我們意識到擁有自己的品種和品牌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它不僅體現蕭山家禽業的呼聲,同時也是歷史賦予蕭山人民,尤其是家禽從業者的使命與責任。只有這一資源平臺的回歸,才能進行蕭山雞本品種選育,培育特點鮮明的專門化品系,開展品系間雜交,建立標準化繁育體系,進行標準化飼養模式,以及相關產業鏈建設,并在此技術基礎上建立蕭山雞品牌。提高蕭山雞知名度與市場競爭力,為蕭山雞和蕭山家禽業的產業結構調整、健康發展與品牌形象的建立做出積極的貢獻。
項目申請單位杭州蕭山東海養殖有限公司于2005年已從中國農業科學院家禽基因庫引進蕭山雞原種雞1500只,經三年純系繁育,目前存欄蕭山雞種雞6000只,已經有四年的蕭山雞生產和技術研發推廣的經歷。在蕭山雞的生產、運營、推廣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已在蕭山及周邊地區形成了比較穩定的銷售網絡。企業管理規范,運營良好,有著一定的經濟實力和科研開發能力。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