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豬補料是養好哺乳仔豬的一個關鍵措施,既可使仔豬補充營養,更重要的是可以煅煉仔豬的消化功能,為順利斷奶打好基礎。生產上卻執行得并不理想,有的是因為飼養人員重視不夠,有的是方法不當。比如一個豬場規定七天補料,飼養員例行差事地將補料槽放上,里邊放些料,但過了幾天,槽里的料一點沒動,但質量已變。所以掌握補料的方法是很重要的。以下是我們認為比較實用的幾種方法供參考:
A填鴨法:在仔豬達七日齡時,由飼養員將仔豬捉出,強制為仔豬嘴里填料,每天三至四次,連續三天,直到仔豬對補料感興趣為止。這樣仔豬一旦對補料味道熟悉了,就會產生條件反射,聞到補料味道就會走過去,這樣訓練就成功了。
B日久生情法:在仔豬出入保溫箱的必經之路上放了個淺盤(不能高于5厘米),仔豬每次經過時會受到補料氣味的刺激,逐漸引起興趣,時間稍長會出現采食舉動。
C誘導法:在補料盤上放一些鵝卵石或圓球,上面附一些糊狀料或粉料,仔豬在滾動石塊或圓球時,無意中將盤中料吃到嘴里;另一方法是在盤的上方吊一帶顏色的塑料瓶,小豬路過時會碰頭,這樣也能引起小豬的興趣,起到引誘仔豬吃料的目的
補料槽位置的影響:補料槽的位置決不能放在仔豬走不到的地方,即仔豬很少去的地方。仔豬沒有太多的好奇心。這是許多豬場犯的一個錯誤。
注意:如果仔豬補料達不到要求,吃料過少或不吃,就要考慮補料方法、料槽地點、補料口味、產房是否過冷等因素的影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