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省肉牛養殖發展遭遇下行壓力,據記者了解,育肥牛價格出現大幅回落,現在育肥牛出場價在每公斤13.00-13.60元,比年初價格下跌近 20% 。
8月26日,濟寧市任城區潔莊鎮鄭莊東德盛肉牛養殖中心場長周長亮告訴記者:“一斤跌了一塊錢,一頭牛就少收入1000 元;而且牛的相關產品價格也大幅下跌,如一張完整的牛皮年初售價700元,現在只能賣到350元。現在我的牛場存欄200頭,這樣算下來一年就少收入20萬元。”
平度長樂肉牛合作社董事長劉憲論也告訴記者,由于牛價下跌,該合作社的社員紛紛減少了肉牛養殖規模和數量,據統計目前該合作社肉牛存欄僅為100多頭,而年初時存欄達到200多頭,減少了近一半。
什么因素導致一向平穩發展的肉牛產業忽遇頂頭風?記者經調查發現,有兩個原因拉低了肉牛價格。
肉牛產業專家祝遠魁告訴記者,我國牛肉的消費旺期是在每年的中秋節到春節這段時間,其他時間牛肉消費需求弱,肉牛價格自然走低。
再就是金融危機沖擊。很多發達國家對牛肉的消費量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特別是經濟蕭條導致旅游行業的下滑,來往我國的外國旅游者數量明顯減少,我國各地區的牛肉消費群體隨之萎縮,國內牛肉價格的上漲趨勢受到抑制。周長亮告訴記者,現在外地客戶基本上已經停止在當地收購肉牛,他所飼養的肉牛只能依靠本地銷售。
業內專家認為,當前要高度重視肉牛養殖出現的下行端倪,不要任之發展等到被動時才來“救市”,要借鑒生豬和奶牛生產起伏的教訓,早作準備,穩定養殖環境,建立肉牛養殖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
一是積極推動肉牛養殖規模化發展,提高養牛業科技含量。肉牛養殖的經濟效益主要表現在增重方面,而增重的高低往往與精料用量有關,即精、青、粗飼料加工調制合理搭配利用,高精料不行,單純秸稈也不行。
二是加強肉牛市場預警信息的分析與發布工作,規避產業風險。當前肉牛養殖過程中主要存在市場供求、疫病和質量安全三種風險。因此我們要密切注意肉牛養殖和牛肉消費市場的起伏變化,避免造成肉牛養殖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產業波動。
劉憲論告訴記者,肉牛養殖周期長、投入大,許多農戶受困于資金瓶頸,無力擴大規模。養殖戶特別希望國家能夠出臺相關扶持政策,加大對規模化肉牛養殖特別是母牛飼養的信貸扶持,或在貼息貸款、活牛保險等方面給予優惠,從而有效推動肉牛規模化養殖的快速發展。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