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2007|回復: 2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飼料] 中國西部地區探索發展草原生態畜牧業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09-11-11 14:54:4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50年后,我們將給子孫留下什么樣的草原?”中國農業部副部長高鴻賓在青海西寧召開的全國草原工作會議上如此問道。

      中國擁有草原面積60億畝,占國土總面積的41.7%,是世界第二草原大國。但中國90%的可利用草原不同程度地退化,草原超載過牧嚴重,北方草原牲畜超載率達32%,草原水土流失面積接近2億畝,草原生態“局部改善、總體惡化”的趨勢還未得到有效遏制。

      但是,青海、貴州等中國西部省份正在積極探索的生態畜牧業發展新模式,或許是對草原生態難題的一條破解之道。

      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的青海省,孕育了中國最重要的河流長江、黃河和另一條國際性河流瀾滄江(湄公河),是中國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態屏障,素有“中華水塔”的美譽。該省境內擁有天然草場5.47億畝,占全省國土總面積的51%,是中國五大草地畜牧業發展基地之一。

      過去,“合家一頂帳房,坐擁千只牛羊”是青海省畜牧業發展的真實寫照,牧民只注重牲畜數量而忽視經濟效益和生態保護,長期以來的過度放牧使廣袤的牧場不堪重負,近年來千里草原退化、沙化嚴重,草畜矛盾突出,草原生態日益惡化,甚至威脅著青藏高原和江河中下游地區的生態安全。

      青海省副省長鄧本太說,為了有效保護高原脆弱的生態環境,青海省提出了“生態立省”的發展戰略。在這一背景下,如何在注重生態保護的前提下提高經濟效益,探索一條可持續發展的路子,成為草原畜牧業發展的新課題。

      2008年初,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青海省明確提出了發展生態畜牧業的構想,畜牧主管部門隨后在省內玉樹、果洛、黃南、海南、海北、海西等6個少數民族自治州選擇了7個牧業村,進行了生態畜牧業發展建設試點工作。

      鄧本太說,這種探索的核心主要是轉變畜牧業生產經營方式,提倡建設養畜、科學養畜,走組織化、集約化、規模化產業化的路子,從而解決長期以來難以解決的人、草、畜三者之間的矛盾,遏制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的竭澤而漁式的發展,最大限度地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和可持續發展。

      試點一年來,各試點村探索出3種具有推廣價值的生態畜牧業發展新模式:一是以合作社為平臺,實行牲畜、草場股份制經營的發展模式;二是以草場流轉、大戶規模經營、分流牧業人口、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為特點的發展模式;三是以聯戶經營、分群協作、優化產業結構、保護草原生態為特點的發展模式。

      青海省農牧廳畜牧處處長黨陳延認為,這3種發展新模式中,以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縣蘇吉灘鄉蘇吉灣村為代表的第一種模式效果最好。

      蘇吉灣村是一個以藏族為主,蒙、漢、回、土等5個民族聚居的純牧業村,共有117戶481人,全村擁有草地5.27萬畝,耕地4300畝,各類牲畜1.28萬頭(只)。去年被確定為生態畜牧業發展試點村后,這個村開創了一種以牲畜、土地折價入股,草場隨畜計價流轉,勞動力專業分工,生產指標量化,用工按勞取酬,利潤按股分紅為主的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股份制經營模式。

      短短一年時間,這種新的畜牧業發展模式就為蘇吉灣村帶來了生態和經濟效益“雙贏”的效果。今年,全村人均純收入至少可達5800元,比去年增長1000元以上。

      而在中國另一西部省份貴州省,則把發展草地生態畜牧業作為石漠化治理的有效途徑之一,以及產業化科技扶貧的重要抓手,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目前,該省圍繞打造“生態畜牧業大省”的戰略目標,草地生態畜牧業建設已從探索、鞏固期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貴州省探索出的草地生態畜牧業發展模式是,為貧困戶免費發放20只基礎母羊、600元圈舍補助、160元草地補助,由扶貧部門和畜牧部門組建的草地畜牧中心免費提供技術服務、技術指導和防疫,統一銷售。3到5年后,貧困戶再將20只基礎母羊轉給另外的貧困戶,實現滾動發展。

      據了解,自2008年起,貴州省55個國家石漠化綜合治理試點縣中,33個縣推廣實施了草地生態畜牧業發展模式,該項目現已累計投入財政扶貧資金3.05億元,種植牧草57萬畝,養殖山羊26.8萬只,覆蓋貧困農戶3萬戶。

      據貴州省扶貧辦公室測算,在管理好的前提下,每戶20只基礎母羊當年就能見效益,4到5年后,能真正成為幫助貧困群眾穩定增收的支柱產業,每年純收入4—5萬元。

      “不論從畜牧業發展本身,還是從中國藏區發展大計看,青海等地目前進行的生態畜牧業建設都是一項效益明顯、利在長遠的事業。”鄧本太說。

      中國農業部副部長高鴻賓說:“青海省實施生態立省戰略、大力發展草原生態畜牧業的好經驗、好做法,值得全國各地學習借鑒。”

    來源:新華網青海頻道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評分

    參與人數 1論壇幣 +1 收起 理由
    xishuanhu + 1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
    發表于 2009-11-12 19:43:19 | 只看該作者
    別把脆弱的生態破壞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板凳
    發表于 2009-11-12 20:03:20 | 只看該作者
    我是貴州人,就在畜牧局工作,上面說的,是我正在做的,我現在還不想對此發表看法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2 05:06,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河县| 永兴县| 兴隆县| 余江县| 阿勒泰市| 高台县| 黔西县| 五指山市| 丹寨县| 桑植县| 邢台市| 工布江达县| 观塘区| 莱芜市| 平顶山市| 阳原县| 江陵县| 图木舒克市| 成都市| 全南县| 页游| 台安县| 阳信县| 松江区| 濮阳县| 盖州市| 鹿泉市| 和田市| 乐安县| 紫云| 舞阳县| 通化市| 广元市| 图片| 蓝田县| 诏安县| 日土县| 阿坝县| 阜康市| 天水市| 平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