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南瓜 于 2009-11-7 00:01 編輯
南方農村報訊 近日,農業部發布了第1282號公告,宣布禁止縮二脲作為飼料添加劑的生產和使用。據了解,這與飼料級縮二脲中含三聚氰胺有關。
公告稱,為加強飼料添加劑管理,消除飼料安全隱患,保證飼料及畜產品質量安全。根據《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第二十條規定,決定停止縮二脲作為飼料添加劑生產和使用。
公告還宣布,將縮二脲從《飼料添加劑品種目錄》(2008)中刪除,廢止《飼料級縮二脲》(NY/T935-2005)產品標準,對已經獲得生產許可的企業,于2010年5月1日前注銷其生產許可證和產品批準文號。
據了解,作為飼料添加劑,縮二脲主要在反芻動物特別是牛的飼料中添加。目前,主要是部分飼料添加劑廠和化工廠在生產該產品。有廠家宣稱,縮二脲是無味、毒性極低的非蛋白氮化物,通過動物瘤胃中的微生物合成菌體蛋白,以滿足動物對蛋白質的需要,在國內外養殖業中均長期使用。
2005年底施行的《飼料級縮二脲》標準介紹,飼料級縮二脲的主要成分中,除縮二脲、尿素、水分外,就是縮三脲和三聚氰胺,其余雜物如重金屬可以忽略不計。該標準還詳細規定了飼料級縮二脲成品中的縮三脲和三聚氰胺的限定指標:不得超過總含量的25%。
記者發現,早在今年6月,在部分畜牧專業論壇,就有不少網友提醒,生產縮二脲的過程中,一定會產生三聚氰胺,養殖戶一定要慎重決定是否使用。還有網友聲稱,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三聚氰胺遠遠超過國家限量標準。
今年7月,農業部發布的1218號公告規定,飼料原料和飼料中,三聚氰胺限量標準為2.5mg/kg。公告稱,“大量動物驗證試驗及風險評估表明,飼料中三聚氰胺含量低于2.5mg/kg時,不會通過動物產品殘留對食用者健康產生危害”。
縮二脲被禁用,顯然是去年爆發三聚氰胺事件的后續效應。去年,由于三聚氰胺事件爆發,公眾被激怒,奶業遭受重創,三鹿等著名奶業品牌倒下,飼料業曾廣受波及。飼料業已經進入了后三聚氰胺時代,從去年至今,各類新的規定陸續出臺。
不過,有意思的是,縮二脲被禁的依據是《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第二十條規定,但該條規定與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的生產、使用并無直接關系。該條款規定:“從事飼料、飼料添加劑質量檢驗的機構,經國務院產品質量監督管門或者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考核合格,或者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產品質量監督管理部門或者飼料管理部門考核合格,方可承擔飼料、飼料添加劑的產品質量檢驗工作。”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