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發展循環經濟是我國工廠化養羊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我國目前的養羊數量上占有優勢,而質量低下,目前的養羊業經濟正處于向循環經濟的轉型時期。在現代工廠化養羊生產中,推行清潔生產是指既可滿足生產需要,又可合理利用資源并保護環境技術,這與循環經濟理念的核心 3R ”原則不謀而合。在現代養羊業中,這三項原則分別在生產、產品消費的輸入端、過手中、末端起作用,以保證養羊業資源循環利用和清潔生產。 因此,發展現代工廠化養羊是發展農業循環經濟,實現資源循環利用的核心,是依托畜牧業發展農業循環經濟是必然選擇。
1.3 選定合宜的生產模式, 提高經濟效益迫在眉睫
隨著國際市場羊肉的走俏和國內羊肉消費的增長,羊肉價格持續上揚,養羊業已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新亮點。從我國目前的整體養羊水平來看,養羊高新配套技術在養羊增收中的貢獻率仍很低,嚴重地制約了養羊經濟效益的充分發揮。要適應工廠化高效養羊生產發展的需要,就必須從推廣應用配套的科學養羊實用技術入手,提高養羊的科技含量,降低養殖成本,從而提高養羊的經濟效益
1.4 堅持生態環境保護的原則, 用循環經濟和工業化新思維謀劃發展
在現代養羊生產中,應當以循環經濟思想指導, 在優化生態環境的前提下, 按照工業化大生產的要求,用工業化方式組織生產經營,把工業的管理理念、生產方式、營銷手段植入養羊業,走以工補牧、以城帶鄉、工牧互補、城鄉互動的發展路子,促進小生產式的傳統養羊向產業化的工廠化養羊轉變。因此,必須依循環經濟觀念思維,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追求效益最大化為目標,積極發展農村新型合作組織, 積極發展效益、精品和品牌養羊業,推進養羊業產業結構調整。
1.5 堅持依靠科技進步的原則 堅持科技先行,提高技術裝備水平,推進養羊業增長方式轉變,加快養羊業現代化建設步伐。
1.6 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分層推進的原則 充分發揮資源、經濟、市場、技術等方面的區域比較優勢,逐步形成具有區域特色、行業特色的工廠化高效養羊。
1.1 循環經濟的內涵
“循環經濟”是由美國經濟學家 K ·波爾丁在 20 世紀 60 年代首先提出的。 傳統經濟表現為“三高一低”,高開發、高消耗、高污染、低利用單向流動的線性經濟發展模式,而循環經濟則是一種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三 R ”,即“減量化( Reduce )、再利用( Reuse )、再循環( Recycle )”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運用生態學規律;把經濟活動組織成“資源—消費—再生資源”循環流程;實現資源的多次利用和對環境的有效保護,從而成為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根本途徑。循環經濟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經濟增長模式,是對“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統增長模式的根本變革。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