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記者在沈北新區興隆臺錫伯族鎮十二家村的奶牛養殖小區里,見到正在為養殖戶忙碌的沈北新區奶牛養殖專業技術協會會長武德潤,他說,沈北新區有12個奶牛養殖小區,180戶養牛戶,養牛2萬頭。現在養牛比過去神氣多啦!
說起養牛的經歷,今年65歲的武德潤感慨萬千。他于1982年開始養奶牛,那時騎自行車馱著奶罐往乳制品廠送奶,后來趕驢車往市里送奶,很費勁。由于養殖技術不精,導致牛近親繁殖,質量一代不如一代。
走過諸多彎路后,武德潤覺得必須走“專家+合作社”的道路。2000年,他牽頭成立了奶牛協會,變一家一戶分散養牛為小區規模化養殖,實現了統一技術指導、統一飼料來源、統一收奶渠道。更重要的是,奶牛小區里實現了統一飼養、統一防疫、機械榨乳、統一銷售,既降低了成本,又保證了牛奶的質量。每個月乳品公司將牛奶款打入每家的銀行卡賬戶內,養殖戶們足不出戶,就完成了售奶、回款過程。協會通過請專家實施人工授精、胚胎移植、性控技術等措施,培育出優良的奶牛,使奶牛產奶量由過去的每頭牛3噸/年,提高到現在的每頭牛6噸/年。
沈北新區奶牛養殖專業技術協會初辦時,入會的養牛戶只有10戶,現在增加到180戶,下設12個養殖小區,養牛戶的收入比過去翻了好幾番。
武德潤高興地告訴記者,從去年開始,協會成功進行了乳肉兼用牛的試驗,培育出肉質好、出肉率高的新品種,改變單一奶牛飼養的格局。他說,以前奶牛配種生出的公牛,每頭只賣400元,而這種乳肉兼用牛,每頭則可賣到1200元。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