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3日,捷克總理克勞斯在里斯本條約上簽字,標志歐盟27個成員國全部通過這部有歐盟憲法性質的重要條約。
新華網布魯塞爾11月3日電(記者潘革平)捷克總統克勞斯3日在布拉格正式簽署《里斯本條約》,歐盟輪值主席國瑞典國隨后發表聲明說,《里斯本條約》迄今已獲得歐盟全部27個成員國的批準,有望于12月1日正式生效。
歐盟輪值主席、瑞典首相賴因費爾特3日在一份公報中說:“條約的簽署終于使長期的動蕩可以告一段落。《里斯本條約》的生效將使歐盟得以向更民主、更透明、更高效的方向邁進”。
賴因費爾特表示,他將盡快召集歐盟27國領導人召開一次特別首腦會議,以便落實《里斯本條約》生效的最后一些細節。 根據《里斯本條約》,歐盟理事會將增設主席一職,并將擴大歐洲負責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的職權。因此,這兩個職位的人選可能是此次特別首腦會議的討論重點。目前,歐洲輿論普遍認為,擔任這兩個職位呼聲最高的人選分別是比利時首相范龍佩和英國外交大臣米利班德。
歐盟各國領導人2007年簽署的《里斯本條約》,被視為是“簡版”的《歐盟憲法條約》。它對歐盟的決策方式和機構設置都進行了大刀闊斧的革新,以更順利推動歐洲一體化進程。
歐盟非正式首腦會議葡萄牙首都里斯本通過歐盟新條約,即《里斯本條約》。這一條約于2007年12月13日由歐盟各國首腦在里斯本簽署,隨后交由各成員國批準。各國批準后,條約于2009年1月生效。但各國批準進程比預想困難許多,截至2009年10月11日,此條約已經獲26個成員國批準,僅剩捷克尚在批準考慮中,條約生效比預計時間晚,但指日可待。
“里斯本條約”被視為《歐盟憲法條約》的簡化版,但不再沿用“憲法”的名稱。新條約的誕生將進一步改革歐盟機構,簡化歐盟的決策進程。根據條約,歐盟理事會今后將設常任主席,歐盟還將設立相當于“外長”職務的負責外交政策的高級代表,該高級代表同時兼任歐盟委員會副主席。
《里斯本條約》是在原《歐盟憲法條約》的基礎上修改而成。2004年10月,歐盟25國首腦在意大利首都羅馬簽署了《歐盟憲法條約》。這是歐盟的首部憲法條約,旨在保證歐盟的有效運作以及歐洲一體化進程的順利發展。根據有關規定,《歐盟憲法條約》將在所有成員國批準后,于2006年11月1日正式生效。然而,法國和荷蘭2005年先后在全民公決中否決了《歐盟憲法條約》,使得這部被寄予厚望的憲法條約陷入困境。
為推動歐盟制憲進程,2007年6月,歐盟首腦會議在布魯塞爾決定以一部新條約取代已經失敗的《歐盟憲法條約》。根據歐盟各國首腦達成的框架協議,新條約不是涵蓋歐盟所有既有法律的一部大法,而是對創建“歐洲經濟共同體”的《羅馬條約》(1957年簽署)和建立“歐洲聯盟”的《馬斯特里赫特條約》(1991年簽署)進行修改增補的一部普通法律。這樣,新條約的重要性下降,各成員國可以通過議會審批方式核準條約,而無需舉行可能導致條約遭否的全民公決。 按照各成員國討論達成的共識,新條約刪去了一切帶有憲法意味的內容,包括更改其“憲法條約”名稱、省去歐盟盟旗、盟歌等內容。同時,條約增添了一些使歐盟決策過程更透明、更民主的條款,并照顧部分成員國意愿,增加了一些“個案處理”的靈活規定。相比《歐盟憲法條約》,新條約內容大為簡化,但仍保留了憲法條約的實質內容。根據新條約,歐盟的決策方式和機構設置都將進行大刀闊斧的革新,旨在讓擴大后的歐盟更好地運轉。
[編輯本段]內容
歐盟非正式首腦會議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通過《里斯本條約》,取代已經宣告失敗的《歐盟憲法條約》。《里斯本條約》被視為《歐盟憲法條約》的簡化版,以下是其主要內容:
--設立常任歐盟理事會主席職位,取消目前每半年輪換一次的歐盟主席國輪替機制。主席任期2年半,可以連任。
--將目前的歐盟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和歐盟委員會負責外交的委員這兩個職權交叉的職務合并,統歸為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一職,全面負責歐盟對外政策。
--將更多政策領域劃歸到以“有效多數表決制”決策的范圍,以簡化決策過程。司法、內政等敏感領域的一些政策也將以“有效多數制”表決,成員國不再能“一票否決”。但在稅收、社會保障、外交和防務等事關成員國主權的領域,仍采取一致通過原則。
--各成員國在“有效多數表決制”下的加權票數重新調整,2014年至2017年之間逐步實行。
--以“雙重多數表決制”取代目前的“有效多數表決制”,即有關決議必須至少獲得55%的成員國和65%的歐盟人口的贊同,才算通過。新表決制將在2014年開始實施,到2017年之前的3年為過渡期。
--從2014年起,歐盟委員會的委員人數將從27名減至18名,委員會主席的作用將加強。
--歐洲議會的權力將增強。此外,議會的議席數將從目前的785減至750,一些國家所占議席數將根據其人口數量作出調整。
--成員國議會將在歐盟決策過程中發揮更大作用。例如,如果一項歐盟立法草案遭到三分之一成員國議會的反對,將返回歐盟委員會重新考慮。
--新條約將確認“歐盟基本權利憲章”對各成員國的法律約束力。不過英國獲得部分“豁免”,以免其國內的社會權利和勞工法等與憲章有抵觸的法規被判定為非法。
[編輯本段]意義
這標志著困擾歐盟長達兩年半的制憲危機暫告一個段落。如果該條約將來獲得各成員國批準,將為歐盟的機構改革鋪平道路。
歐盟制憲進程并不平坦。2005年法國和荷蘭在全民公決中否決歐憲條約后,歐盟陷入制憲危機,機構改革議題被迫擱置。2007年3月歐盟領導人在紀念歐盟成立50周年時通過《柏林宣言》,被視為《歐盟憲法條約》簡化版的《里斯本條約》半年后誕生。按照預定計劃,條約的批準程序將在2008年內完成,并于 2009年歐洲議會選舉前生效。《里斯本條約》將對歐盟機構進行改革,并通過改革表決機制提高決策效率。
《里斯本條約》從制定到簽署,既有各成員國的不懈努力,也是形勢所迫。歐盟領導人深知,在歐盟從15國驟然擴大到27國后,出現的“消化不良”現象必須通過機構改革才能解決。同時,克羅地亞入盟迫在眉睫,而2003年生效的《尼斯條約》沒有為此預留空間。歐憲條約失敗后,歐盟領導人采取了更加務實的態度。在 2007年6月的峰會上,歐盟領導人成功消除了已批準歐憲條約國家和未批準歐憲條約國家之間的意見分歧,果斷做出在新條約中剔除“憲法”字眼,并舍棄讓人聯想到“超國家”性質的盟旗、盟歌等,為新條約的誕生設定了藍圖。
在此后的政府間會議架構下舉行的談判中,成員國采取了妥協的態度,盡量滿足英國、愛爾蘭、丹麥、波蘭、奧地利、意大利等國的要求。這一系列的讓步最終使條約在10月份正式獲得領導人批準。《里斯本條約》保留了歐憲條約的基本內容,但卻并不一定要經過全民公決,所以降低了被否決的風險。
[編輯本段]價值
《里斯本條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由于新條約要對歐盟的機構進行大手術,其執行過程不會一帆風順。歐洲政策中心首席研究員安東尼奧·米西羅利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由于新條約中規定的改革措施是全新的,條約生效后,可能會有一段磨合期。比如,新設的歐盟理事會常任主席與歐盟委員會主席、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的職責分工并不完全明確,三人能否合作默契也有待觀察。此外,歐盟委員會委員人數減少后,各成員國之間如何分配委員名額也沒有最后確定。由于新的“雙重多數表決制”牽涉到人口數量,各成員國如何界定各自人口總數也將成為新的問題。
[編輯本段]出臺過程
《里斯本條約》是在原《歐盟憲法條約》的基礎上修改而成。2004年10月,歐盟25國首腦在意大利首都羅馬簽署了《歐盟憲法條約》。這是歐盟的首部憲法條約,旨在保證歐盟的有效運作以及歐洲一體化進程的順利發展。根據有關規定,《歐盟憲法條約》將在所有成員國批準后,于2006年11月1日正式生效。然而,法國和荷蘭2005年先后在全民公決中否決了《歐盟憲法條約》,使得這部被寄予厚望的憲法條約陷入困境。
為推動歐盟制憲進程,2007年6月,歐盟首腦會議在布魯塞爾決定以一部新條約取代已經失敗的《歐盟憲法條約》。根據歐盟各國首腦達成的框架協議,新條約不是涵蓋歐盟所有既有法律的一部大法,而是對創建“歐洲經濟共同體”的《羅馬條約》(1957年簽署)和建立“歐洲聯盟”的《馬斯特里赫特條約》(1991年簽署)進行修改增補的一部普通法律。這樣,新條約的重要性下降,各成員國可以通過議會審批方式核準條約,而無需舉行可能導致條約遭否的全民公決。
按照各成員國討論達成的共識,新條約刪去了一切帶有憲法意味的內容,包括更改其“憲法條約”名稱、省去歐盟盟旗、盟歌等內容。同時,條約增添了一些使歐盟決策過程更透明、更民主的條款,并照顧部分成員國意愿,增加了一些“個案處理”的靈活規定。相比《歐盟憲法條約》,新條約內容大為簡化,但仍保留了憲法條約的實質內容。根據新條約,歐盟的決策方式和機構設置都將進行大刀闊斧的革新,旨在讓擴大后的歐盟更好地運轉。
2007年10月19日,歐盟非正式首腦會議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通過了歐盟新條約,即《里斯本條約》。同年12月13日,歐盟成員國領導人在里斯本簽署《里斯本條約》,隨后交由各成員國批準。各國批準后,條約于2009年1月生效。匈牙利國會2007年12月17日投票通過了《里斯本條約》,匈牙利因此成為首個批準該條約的歐盟成員國。2008年6月愛爾蘭就是否接受歐盟《里斯本條約》舉行全民公投。13日,愛爾蘭選舉委員會公布結果:以53.4%的反對票否決了《里斯本條約》,歐盟制憲進程再次受到重挫。愛爾蘭公投委員會2009年10月3日下午宣布,在2009年10月2日的全民公投中,愛爾蘭選民以67.1%的支持票通過了旨在推動歐洲一體化進程的《里斯本條約》。
目前,在歐盟27個成員國中,除捷克之外,26個成員國都通過了該條約,尚待捷克總統最終簽署。而波蘭總統曾多次表示,只有德國和愛爾蘭通過了《里斯本條約》,他才會簽署該條約。捷克總統則稱,他將是最后一個對批準《里斯本條約》作決定的人。2009年10月10日,波蘭總統萊赫·卡欽斯基在華沙正式簽署《里斯本條約》。
2009年10月3日,愛爾蘭公投委員會當日下午宣布,在2日的全民公投中,愛爾蘭選民以67.1%的支持票通過了旨在推動歐洲一體化進程的《里斯本條約》。
分析人士指出,《里斯本條約》的通過將為推動歐洲一體化進程鋪平道路。在此之前,《里斯本條約》已在歐盟27個成員國中的26個獲得通過,但捷克和波蘭總統尚未簽署該條約。
愛爾蘭是歐盟成員國中唯一對《里斯本條約》舉行全民公投的國家。由于選民擔心條約會損害愛爾蘭利益,侵犯國家主權,在去年6月舉行的全民公投中以53.4%的反對票否決了《里斯本條約》,使歐洲一體化進程受阻。10月2日,愛爾蘭選民終于以67.1%的支持票通過了《里斯本條約》。公投結果表明,愛爾蘭選民在這次投票中發出了明確的聲音,那就是贊成《里斯本條約》,因為它會給雙方帶來好處。
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說,《里斯本條約》的通過顯示了愛爾蘭人民對歐盟的信心,顯示了歐洲團結一致的價值觀。 歐盟輪值主席國瑞典外交大臣卡爾·比爾特說,這一結果對愛爾蘭和整個歐洲而言都是一個“重要的勝利”。
《里斯本條約》掃清最后障礙 捷克同意簽署
歐盟輪值主席、瑞典首相賴因費爾特29日在布魯塞爾表示,出席歐盟峰會的27國領導人當天同意捷克為簽署《里斯本條約》提出的條件,從而掃清了《里斯本條約》生效道路上最后一個政治障礙。
英國首相布萊爾有可能成為歐盟輪值主席。
編者按:歐盟的一體化進程即將來開宏大的發展畜牧,即將在世界經濟體中占據重要作用,有可能形成所謂的“三足鼎立”局勢,促進世界經濟的和諧發展。歐盟是我國主要出口國,2009年歐盟也逐漸打開了向中國農產品進口的大門,中國少數企業實現了農產品出口。但隨著經濟危機的到來,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貿易保護政策,中國和歐洲各國也經常出現貿易摩擦。
隨著歐盟一體化的進程的加快,將提到國家發展日程和經濟發展速度,是否會對我們的農產品等出口產品造成較大影響,這可能是每個有出口訂單的任何一個國家的思考問題,畜牧人走在中國農業的前沿,積極關注農產品的高附加值生產,服務更多的消費者,我們的目標是創造產品,滿足消費!!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