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鵝雛的飼養管理
雛鵝的特點:
鵝的育雛期是指出殼到4周齡,稱雛鵝
1、發育快,雛鵝的生長速度很快,中小品種初生重100克左右,大型品種鵝130克左右,到20日齡,小型鵝增長6—7倍,大型鵝增長9—10倍到四周齡時體重要比初生重時大10倍,這是指在有良好的飼養管理條件。
2、體溫調切能力差,要求育齡室溫度要恒定,運輸雛鵝的車也要保溫,否則容易引起感冒,抵抗力更低。
一、育雛前的準備
1、育雛室要求干燥、清潔、通風良好無賊風、有充足的采光面積,不漏雨、不返潮、并有照明設施。2、準備好料槽、飲水器、溫度計、濕度計以及常用的消毒、抗病毒抗菌等藥物。然后對育雛室及所用的設備進行一次性消毒,用1—2%的火堿浸泡所用的器具、對育雛室按每平方米15毫升福爾馬林:7.5克高錳酸鉀粉末的比例,把高錳酸鉀放在不易燃的器皿內,再倒入福爾馬林溶液,立即產生煙霧關嚴門窗經過24小時后,打開門窗備用。
3、育雛室的預溫,在雛鵝進育雛室前2—3天對育雛室進行預溫當溫度達到28—30℃時,要開窗進行一次通風約1—2小時,后關上門窗,雛鵝進舍前舍溫度應在28—30℃,地面或火炕育雛時應鋪上10厘米厚的清潔干燥的墊草,溫度表和濕度表應懸掛在高于雛鵝生活地方5—8厘米處,并觀測晝夜溫度變化。網上育雛可購1×1公分的網片(塑料或鐵網如玉米篩片)用木架或鋼筋做支架把網片支起1—1.5米高,用高40公分的網片隔成1—1.5平米的小格。網上育雛的優點是保持了溫度濕度均衡,糞便落入網下,保證衛生清潔減少傳染病便于觀察管理。
二、雛鵝的選擇和運輸
雛鵝選擇首先應在無疫區進行,選擇健壯、個體發育均勻、腹部柔軟卵黃吸收充分,肛門清潔,絨毛蓬松潔凈,有光澤,握在手里感到鵝雛硬壯。
雛鵝的運輸時間最好不要超過12小時,一般60—80只裝一箱。在運輸途中以15—20℃為宜。要經常的通風, 防止雛鵝高溫下喘息脫水而死。押運人員要做到:一聽:聽雛鵝是否有異常叫;二看:看雛鵝是否張口喘息現象;三倒:每隔4小時左右把上部溫度較高的和下部溫度較低的雛鵝倒換位置。
三、雛鵝的飼養管理
1、潮口:雛鵝第一次飲水叫“潮口”。在雛鵝出殼24小時左右,雛鵝有啄食手指和墊草的現象時進行。長途運輸的在適應2小時新環境后進行,第一次飲水中加0.025‰環丙沙星連飲五天,第一次飲水需人工調教,將鵝嘴按在水里蘸一下,以后可自由飲用。
2、開食:飲水后有伸頸張口啄食現象即可開食,開食用2/3的蒸半熟的小米、清水泡透的碎米和1/3的青菜或嫩草等或雛鵝專用飼料。每天喂6—10次。
三、雛鵝的管理
1、雛鵝的密度不宜過大,過于擁擠會影響雛鵝的發育,易造成啄毛現象和疾病的發生。溫度也要適中,鵝雖屬水禽但怕圈舍潮濕,30日令以內的雛鵝更怕潮濕。
雛鵝適宜的密度、溫度、濕度
網上育雛密度可比火炕育雛提高一倍半。
2、光照: 2日齡前給23小時光照。3日齡后每天減少半小時。直到自然光照為止。光照一般以5米的距離距地面2米安裝1個60瓦的燈泡。
3、通風換氣: 育雛室若有刺鼻的感覺必須通風換氣,但通風不要過快防止迅速降溫造成應激,防賊風。
4、墊草:地面或火炕育雛要有10公分左右清潔干燥的墊草,雛鵝不能直接接觸地面,經常的打掃衛生和更換墊草,要保證墊草不濕不霉,無臭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