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發80萬補貼 收回70萬捐款
鶴山雅瑤鎮2008年能繁母豬補貼至今未完全兌現,足額領到補貼的部分規模養殖場則被發動捐款建學
網絡鏈接:http://www.nfncb.cn/newsdetail.aspx?newsId=9090
本報訊 (記者吳昊暉)連日來,鶴山市雅瑤鎮多位養豬戶向記者反映,該鎮2008年度的能繁母豬補貼至今未全部發放(5月26日《養殖寶典》第12版《能繁母豬補貼:養殖戶只領了20元》一文曾做報道),部分領到余款的養戶竟被鎮政府強制捐款建設當地小學校舍。
10月14日,雅瑤鎮養殖戶李華(化名)告訴養殖寶典記者,本以為5月份報紙報道該鎮能繁母豬補貼未兌現一事后,政府很快就會籌措資金發放補貼,沒想到5個月過去了,盼望已久的補貼仍未到位。他透露,鎮政府前段時間以100頭能繁母豬為界線,飼養量在100頭以下的養戶一律不發,100頭以上的養戶雖然領到了錢,但全部被強迫捐出來建學校。
養殖寶典記者找到當地養豬大戶張超(化名),張的豬場擁有能繁母豬500多頭。張超告訴養殖寶典記者,他6月份領到了政府發放的100元/頭的能繁母豬補貼,并承認確有捐款一事,不過并非李華所說的“強迫捐款”,而是出于自己的意愿。他說,自己在雅瑤養豬,愿意與當地政府和村民搞好關系,捐幾萬元建學校不會影響豬場的正常生產和經營。面對復雜的疫病形勢,做好防疫工作,“少死幾頭母豬,補貼的錢就回來了?!?br />
另一條村的養殖戶王平(化名)則對當地政府頗為不滿,他向記者訴苦,自己的豬場有能繁母豬300多頭,但至今沒有領到剩下的80元/頭的補貼,而且鎮政府曾派工作人員跟他說,“剩下的補貼不會發了,要捐作建學?!?。他表示,自己并非反對建學,只是覺得捐款應該以自愿為原則,政府起碼應該先把錢發下來,捐多捐少由養戶決定。
10月14日,雅瑤鎮主管農業的張副鎮長向養殖寶典記者解釋,2008年度雅瑤鎮共存欄能繁母豬2萬多頭,按照江門市政府相關規定,江門市財政只負責補貼資金的20%(即20元/頭),剩余80%(即80元/頭)由縣(市)、鎮兩級分擔。根據鶴山市的財政管理體制,剩余80%的補貼資金將全部由鎮級財政承擔。這2萬多頭母豬的160多萬補貼資金對于鎮政府來說,不是一筆小數目。政府的確是以100頭母豬的飼養量為界線區別對待,主要是因為雅瑤鎮100頭以下的散養戶有1000多戶,而且分布廣泛,具體數據統計工作暫時還未完成,所以未能發放;而10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場全鎮有45家,其中35家已經全部發放,還有10家則是因為本身有各種問題暫未發放。
張副鎮長進一步解釋,一是環保問題,根據省里的指導意見,沒拿到環評、檢疫等相關證明的豬場不予發放補貼;另一個是虛報母豬飼養量的問題,有部分豬場虛報數字太大,甚至達到了實際數目的兩倍,政府必須進一步核實才能發放。
但是,根據養殖寶典記者查詢,中央關于能繁母豬補貼的文件中沒有條款規定補貼的發放要與任何證件掛鉤。此外,根據《2008年廣東省能繁母豬飼養補貼實施方案》,本次補貼所統計的母豬頭數應該在2008年11月15日前核定,如今已過去近一年,養殖戶飼養的母豬數量可能因交易、疾病死亡等原因發生很大變化,政府此時核實數據意義已經不大。
張副鎮長表示,發放補貼和捐款建學校完全是兩碼事,目前已發放的補貼都是直接打到各個養殖戶的賬上,然后政府再通過村干部和基層獸醫站發動他們捐款,捐款全部打入專門的賬戶,而且堅持養戶自愿原則,養殖戶之所以對此產生誤解,可能是相關干部在動員捐款時工作不到位。
據他不完全統計,目前已發放給35家規模養殖場80多萬元補貼,而這些豬場的捐款有70多萬。100頭以下的養豬戶則不會被動員捐款,因為這些散養戶拿到的補貼本來就不多。
對于飼養量在100頭以下的散養戶的補貼發放問題,張副鎮長稱,主要是在核對養殖戶個人資料、身份證、銀行賬戶等工作上花費了太多時間。他承諾,最遲在11月份將補貼全部發放到位。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