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接產助產工作是提高犢牛出生成活率關鍵的一環。母牛分娩之前在生理上、形態上產生的一系列變化都是分娩的預兆,根據五種預兆便可預測分娩時間。
乳房在分娩前孕牛乳房迅速發育,腺體充實,有的乳房底部出現浮腫。臨近分娩時,乳頭可擠出或流出少量初乳,且乳頭增大變粗。
陰部臨分娩前數天,母牛陰唇逐漸柔軟,增大,陰唇上的皮膚褶皺展開,皮膚稍變紅,陰道黏膜漸紅,黏液由濃厚黏稠變為稀薄滑潤,子宮頸開始腫脹。
骨盆在臨近分娩前數天內,骨盆韌帶變得軟而松弛。因處于妊娠末期,骨盆內血量增多,靜脈淤血,促使毛細血管壁擴張,血液的液體部分滲出血管壁,浸潤了周圍組織,使薦骼韌帶松弛,因此導致薦骨的滑動性增強,臀部肌肉出現明顯的塌陷現象。
行為母牛臨產前在行為上有明顯的變化,表現為精神抑郁,徘徊不安,食欲不振,頻頻排尿,行動謹慎等。
體溫母牛產前30天時體溫逐漸升高,至產前7天~8天升至39℃~39.5℃。但在產前1天~2天,又下降0.3℃~1.5℃,分娩時則體溫恢復正常。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